印度国家合作出口有限公司近期宣布,将通过合作社的公开招标从公开市场采购白米。这一举措源于印度政府与印度尼西亚贸易部达成的协议,旨在未来四年内每年向印尼出口100万吨非巴斯马蒂白米。此举不仅有助于缓解印度尼西亚因干旱天气导致的大米产量下降问题,还将为印度庞大的谷物库存寻找新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之一,但其2023年的大米产量预计会下降2.43%,至3034万吨。这种减产主要是由于当年干燥天气延长所致。作为拥有2.8亿人口的国家,大米是印度尼西亚人的主食,因此,确保充足的大米供应至关重要。面对国内产量的不确定性,印度尼西亚不得不依赖进口来弥补缺口。

在这一背景下,由阿米特·沙阿领导的欧盟合作部与印度尼西亚贸易部达成协议,决定通过国家合作出口有限公司运送物资。该企业成立于去年,专门负责管理和协调此类国际贸易活动。根据协议内容,印度合作社将通过合作社的公开招标从公开市场采购所需数量的白米。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产量增加之后,印度于去年10月取消了对白米出口的限制,并废除了底价政策以促进出口。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它会导致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进而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和降雨分布。2023年,厄尔尼诺带来的季风降雨量减少使得印度不得不限制大米出口,以保护国内市场稳定。直到2024年初,随着国内价格趋于平稳,印度才开始逐步放开大米出口管制。尽管如此,由于连续几年的好收成,印度仍然积累了大量未售出的谷物库存。

据官方数据显示,尽管遭遇不利气候条件,印度在2023-24年度仍实现了高达1.3782亿吨稻米产量,较上一年夏季播种或卡里夫产量增加了约1790万吨。这意味着即便面临外部需求波动,印度也有足够的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此外,菲律宾农业部表示,如果全球米价因印度出口政策调整而下跌,那么菲律宾国内的大米零售价格也可能随之降低,从而减轻消费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