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旨在进一步强化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科普宣教,引导公众提高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并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开展体重管理工作。

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总体改善,但与此同时,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少部分人群存在体重过低的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与2002年的22.8%和7.1%相比大幅增长;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有研究预测,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农村地区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将超过城市地区。

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同时,超重肥胖还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并直接或间接增加医疗支出和社会经济负担。为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开展体重管理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针对超重肥胖等体重问题的规范化管理制定《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提升体重管理尤其是超重肥胖防控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科普宣教,引导公众提高体重管理的意识和技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关键

《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体重的分类标准、体重管理相关评估、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治疗、健康体重的管理与维持、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规范化体重管理流程等。其中,针对超重肥胖、健康体重及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制定了针对性的营养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首选方法,而膳食干预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手段。对于超重肥胖人群而言,要在限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通过均衡膳食模式或调整食物构成等,维持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负平衡状态。

首先是限制能量饮食。在合理的能量分配基础上,每日限制能量摄入,达到并维持负平衡状态。根据能量需要量,建议每日减少500—1000千卡或减少30%总能量摄入,同时保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均衡摄入(供能占比分别为50%—60%、20%—30%、15%—20%)。其次是均衡膳食。应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保持膳食平衡。一日三餐合理分配,鼓励主食以全谷类食物为主,减少精白米面摄入;充足摄入新鲜、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和蔬菜;优先选择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脂肪含量低的肉类,以及低脂或脱脂奶类。同时,还可以个体化调整食物构成。高蛋白饮食可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有助于增强超重肥胖者的减重依从性并维持减重效果;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益于超重肥胖者控制体重、血糖,改善代谢;生酮饮食适用于严密医学监督确保安全情况下,单纯性肥胖以及肥胖代谢综合征人群短期内快速降低体重。此外,间歇性能量限制和代餐食品减重模式也是短期可使用的干预方法。

体重过低人群的体重管理也不容忽视,应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综合考虑饮食行为、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每日三餐能量充足,调整膳食结构,增加高能量、高蛋白、高营养密度的食物摄入,如坚果、肉类、全脂奶制品等。

此外,健康体重的管理与维持也至关重要。吃动平衡是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合理膳食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基础,应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和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确保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三餐的食物能量分配及间隔时间要合理,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占40%。充足饮水,减少高糖、高油、高盐食物。选择蒸、煮、炖、拌,减少煎、烤、炸等烹饪方式。

特殊人群营养干预要体现差异化

除超重肥胖人群外,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及职场人等特殊人群的营养方案也存在差异化。对此,《指导原则》也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针对学龄前儿童(5岁及以内),建议综合管理膳食、运动和睡眠,通常不推荐药物和手术治疗。在膳食管理方面,一是讲究科学喂养,防止过度营养,预防早期肥胖。6个月以内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6个月起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同时可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二是要控制糖的摄入。2岁以下应避免添加糖,2岁及以上限制添加糖。此外,还要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增加新鲜果蔬,不吃或少吃高脂、高钠加工食品和高能量密度食品,控制零食摄入。

对于学龄儿童(6—17岁),建议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在不影响学龄儿童正常发育的前提下,超重肥胖儿童应限制总能量摄入,消瘦儿童需要排除疾病,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在膳食管理方面。合理选择食物,保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基本需要及膳食营养平衡。同时,要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脂肪的过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并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此外,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也非常重要。比如规律三餐摄入,科学合理加餐,限制甜食、零食及含糖饮料。食不过量,专注进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不建议节食减重和快速减重。

对于孕产妇而言,不同妊娠期有着不同的体重管理需求和营养方案。孕前体重管理要维持健康体重,合理膳食。怀孕早期保持孕前能量需求,中期每日增加300千卡,晚期每日增加450千卡。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优质蛋白、低脂食物。产后的膳食要多样,但不要过量。母乳喂养者在相应年龄阶段的成年女性能量需要量的基础上,每日增加400千卡。

对于老年人群体,结合他们的健康状况和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全面评估体重管理对改善老年人机体功能的作用,制定相应的营养方案。能自主进食的老年人,选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监测体重变化。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选用营养均衡、适当黏度的流体食物,降低误吸风险。

职业人群的体重管理则与支持性环境密切相关。各单位应积极组织体重管理科普讲座,发放相关宣传资料,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康食堂和餐厅,推广营养标识,提供并引导选择健康饮食。(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