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被誉为“战神”,但他绝不是生来如此。相反,粟裕是在我党的培养下,从无数或大或小的战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也曾打过败仗,多次命悬一线又死里逃生,他就这样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从苦难和磨砺中崛起,成长为人民军队中当之无愧的“战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粟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同一年,他参加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担任警卫队班长。

起义失败后,粟裕随部队南下广东作战,后来上了井冈山,成为了一名红军。在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战斗中,都能够看到粟裕冲锋陷阵、指挥若定的样子。

刚刚来到井冈山时,军中缺少武器、弹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粟裕每天风雨无阻,带头进行射击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已经能够一只手举着步枪,坚持20多分钟不动不晃,他也成为了军中颇有名气的“神枪手”。

在与敌人的作战中,朱德和毛主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指导游击战争的作战战略,粟裕将这些牢牢记在心中,并将此运用到了实际作战中。他在战争中的精彩表现受到了军中战士们的一致喝彩,大家称赞他为“青年战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上半年,全国革命的形势发展迅速,革命根据地也逐渐连成一片。面对这一形势,蒋介石派出大军“围剿”。

1930年12月底,张辉瓒部进入苏区,执行蒋介石的“围剿”命令。粟裕得知消息后,为进一步打探敌情,决定亲自前往侦察。

粟裕十分胆大,他穿着缴获来的敌军制服,大摇大摆来到了张辉瓒部,通过与其中一名小军官闲聊,打听他们的行动。

等粟裕返回师部,天色已黑。他顾不得吃饭,就直奔毛主席和朱德的住处,向他们汇报了敌人的情况。

根据粟裕提供的情报,红军成功活捉了张辉瓒,极大振奋了我军士气。更令人高兴的是,他们还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战士们看着这些新装备,高兴地大喊:“感谢蒋介石送来的丰盛的新年礼物。”

在朱德、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央根据地取得了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中央苏区也迎来了全盛期。但这却引发了蒋介石更加疯狂的“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因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红军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尤其在第四次反“围剿”之后,红军部队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损失惨重。粟裕也在作战中被子弹打中手臂受伤。

1934年10月初,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影响,中央根据地严重缩小,红军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难。在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作出了实行战略转移的重要决策。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而粟裕也由此开始了最艰难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冬天,粟裕调任红军十军团参谋长。在这里,他认识了令自己最满意的营长陈兴发。

陈兴发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因为没钱读书,从小便跟着父亲种田打猎。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却有一副好体魄。

陈兴发的父亲认识一位姓周的拳师,他曾是义和团的一员。虽然已经60多岁,但身手不减当年,臂力惊人,当地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周大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周大锤生病了,陈父发现后,略懂一些草药,便上山为他采来草药,连续几个晚上照顾他,他才得以转危为安。病愈后,两人便成为了朋友。

当陈父带着儿子来向他学武时,周大锤略作思考后,便答应了下来。但他却提出了一个要求,即要严格保守秘密,教他的武术不能外传。陈兴发点点头,从此每天三更起床跟着师傅学武术

陈兴发拜师那年才10岁,虽然年纪尚小,但他却十分遵守承诺,从不向外透露自己的身手。直到17岁参加革命时,村里人也不知道他有一身本事。

1929年底,陈兴发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红军,但他没有瞒着师父。临行前,他还来到师父家中辞行。周大锤紧紧握着他的双手,既严肃又充满心疼地对他说道:

“嘎崽俚(陈兴发的小名),你要记住,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它是扫除天下不平,创建穷人的太平,干这样的事,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兴发郑重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此后,他四处征战,戎马一生,直到全国解放前,再没有回过故乡。而陈兴发参加革命后不久,家里的六位亲人也先后被敌人杀害。听闻噩耗,陈兴发化悲痛为力量,毫不犹豫地继续与敌人英勇战斗。

粟裕来到红十军团,听闻了陈兴发的英雄事迹后,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两人在日后的交往中越来越亲密,成为了彼此最亲密的战友。

然而,1935年,红十军团在谭家桥战斗和怀玉山战斗中失利,整体实力遭受重创。在这一背景下,粟裕当即作出了突围的决定。

但没想到的是,在这次突围中,陈兴发却被敌军子弹打进了左眼,子弹直接穿过了大脑,头部受了重伤,与部队失去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粟裕后来派人寻找他的踪迹,但始终没有任何线索。因此,陈兴发也被误以为牺牲。但粟裕不知道的是,陈兴发并没有死,反而伤愈后又加入到了与敌人的英勇斗争之中。但因为战火不断,粟裕对此并不知情。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兴发被任命为华东军区第一招待所所长。但不久后,他便不顾老首长们的劝阻,向组织提出回家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1952年,陈兴发进入江西省军区干部团学习。一年后,根据他的意见,组织安排到来到了革命老区宁冈县参加工作。陈兴发高兴地表示:

“服从组织安排。我要到边远山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尽我一份微薄的力量。”

此后,陈兴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不凡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各种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在听说他的事迹后,提出要将他调至更好的工作岗位,但被他婉言谢绝,他动情地表示:

“很多同志性命都丢了,连尸体都找不到了,我能有现在已经很满意、很知足了,我没有任何困难。”

1966年,陈兴发退休。1973年,肖劲光听说陈兴发在世的消息后,高兴不已,亲自指示江西有关方面要妥善安排他的晚年生活。

1977年,陈兴发还来到粟裕家中探望老首长,粟裕听到警卫员口中的“陈兴发”三个字后,震惊不已,久久不敢相信,反复向警卫员确认:“他说是陈兴发吗?陈兴发?”

当陈兴发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粟裕跟前时,他这才相信原来陈兴发一直活着。两人高兴地聊了起来,粟裕也慢慢得知了陈兴发这么多年来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兴发原本能有更高的官位,但他却坚持留在基层做一些实事。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陈兴发的后代也同样继承了父亲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性格,从不在外面借父亲的光环为自己牟取私利。

1980年,陈兴发因病逝世,走完了自己光辉而壮烈的一生。

参考资料:党史文苑2013年12期、大江南北2014年1期、传记文学2016年10期、新传奇2018年31期、《新华每日电讯》2018.7.20、红土地2015年8期、《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