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先看下面的动图。
这是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和法国外长巴洛(贝尔伯克旁边的秃头男)组团到访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叙利亚新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朱拉尼)在门口欢迎他们的场面。
虽然叙利亚新政府这边都西装革履,看起来很现代的样子,但却偏偏专门回避了跟贝尔伯克女士的握手,仅仅快速的在胸口比划了一下,点了个头,算是表达了问候。
那边,贝尔伯克习惯性的伸出手,然后又不知所措的两手一摊开,收了回去。
而且,不仅是沙拉,前来迎接的叙利亚高官也都没有跟贝尔伯克握手,双方保持着很远的肢体距离。
真是隔着屏幕都尴尬。
要知道,贝尔伯克和法国外长巴洛,这俩人可是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到访该国的欧洲最高级别官员。也是第二波来叙利亚“探口风”的西方政客。
之前打头阵的政客,也是妇女。
圣诞节前,一个由美国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芭芭拉·利夫、总统人质事务特使罗杰·卡斯滕斯和叙利亚问题特别顾问丹尼尔·鲁宾斯坦组成的代表团,最先跑到叙利亚,跟沙拉进行了接触。
据外媒报道,双方均认为这次的会谈“卓有成效”。
芭芭拉·利夫亲口表示,叙利亚的新领导是一个务实且有魅力的人,他相当好,会面非常富有成效,他们就很多事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一些初步共识,并决定后续保持密切沟通。叙利亚新政府承诺,将会满足美方的某些诉求。
总之就是,朱大帅是个好人,美国愿意跟他合作。
咱们很好奇,代表美国的利夫女士,是不是也没能和朱大帅握上手?
但可以推测出,双方都在试探性的表达合作意愿。
就在那几天,美国官网上已经挂了十年多的那个有关“恐怖分子”哈迈德·朱拉尼的悬赏通缉令,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曾经的艾哈迈德·朱拉尼也火速改回了自己原有的姓氏,重新叫了——艾哈迈德·沙拉。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当年改叫朱拉尼,是为了纪念他老家——戈兰高地。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就把这个区域的大部分领土给占了。只有戈兰高地的东部边界被联合国划为缓冲区...
而朱拉尼的发音和戈兰高地是一样的。用这个名字,意在不忘收复故土,铭记国耻家仇。
只是,风水轮流转。前阵子,以色列正好趁火打劫摧毁了叙利亚的防空能力,大摇大摆的开进了此处,并控制了叙利亚的最高峰-黑门山,算是完全占领了整个戈兰高地。
这时候,他如果还叫朱拉尼,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吧。
毕竟,倘若朱大帅的沙姆解放组织不牵头搞垮阿萨德政府,戈兰高地也不至于完全被以色列控制。
所以,必须赶紧换掉这个“敏感词汇”。
况且,要搞定美国,首要前提就是不能刺激到以色列。
怎么说呢,此一时彼一时吧。
更说明问题的还有,沙拉衣装行头的变化。
其实,早在伊德利卜省割据时期,他就已经果断换掉了那种容易被打上“恐怖分子”标签的传统头巾和大褂。把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日常只穿休闲装或者军装...还有“行政夹克”,需要的时候,一身笔挺的西装出镜,也不是不可以的。
坐镇大马士革当上“国家领导人”后,朱拉尼/沙拉不仅笔挺西装锃亮皮鞋穿在身,而且还打起了领带。
要知道,那些跟美国不对付的国家或者组织,他们的老大穿西装可以,但是都绝不会打领带。这代表一种抵制西方“侵蚀”的立场。
你看,半年内先后被以色列“送走”的两任哈马斯老大,他们全是只穿西装,不打领带的。
这是哈马斯高官和波斯“兄弟”们在伊朗首都德黑兰。
就看伊朗的总统们,如果不是鲁哈尼或者莱西那种教士出身的话(这二位教士穿袍子),出席正式场合,哪怕是去联合国演讲,他们照例只穿西装不打领带。
某种程度上看,不打领带,旨在体现着他们的立场,有着强烈的政治暗示。
反之,像沙拉这样突然打起领带的,自然也有着明显的政治暗示意味。
从中咱们也能看出,沙拉并非那种非常死硬顽固的神棍,还是相当务实和灵活的,正在努力谋求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世界的认可。
所以,他穿西装,还打起了领带。
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他必须尽快争取到内部的一致支持和认同。而那些反阿萨德政府的武装组织,除了库尔德人外,多数都来自保守派势力,甚至属于原教旨武装。
比如,刚刚坐镇大马士革没多久,叙利亚新政府的教育部就开始大搞教材改革,试图用伊斯兰主义重新塑造国家意识形态。
要知道,叙利亚15%左右的人口是基督徒。
但同期,叙利亚新政府又开搞“全国对话会议”来缓解危机,主动与基督徒、库尔德人、艺术家和女性代表等多个群体进行了对话,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到“新叙利亚”的建设中。
新任的叙利亚教育部长还专门出面强调,继续保持中小学男女同校,鼓励女性接受高等教育。
从基层来看,阿萨德政府倒台后,有些地方逼女人穿罩袍,不让开车,推倒圣诞树;有的地方却能在基督教聚居区的圣诞树下自拍,完全各行其是。
所以,不排除沙拉作为名义上最高领导,似乎很难完全约束得住各路派系势力。那么,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他在试图尽可能的做到——“代表”这些势力的诉求。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沙拉这么一种很奇怪的穿搭——一把浓密的大胡子,一身修身的西装领带,既保守,又现代。
那么,咱们再回到不跟女人握手的这个事情上来。
从视频中咱们也能看出来,贝尔伯克刚落地的时候,叙利亚新政府派出的接机官员,也没和贝尔伯克握手,同样用了一个抚胸问候的动作。
这么看,或许这就是新政府官员对于女性访者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礼节?
在伊斯兰教文化中,确实讲究尽量回避和陌生女性的肢体接触,因此,非家庭成员的异性之间,表示问候的话,男性就会把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或者点头。
而且,一定要用右手,因为穆斯林认为左手不洁净(不清楚的可以评论里问问,我再解释)。
同样,如果男性主动要和一个女性穆斯林握手,女方也可以用抚胸问候的动作回礼,以避免肢体上的触碰。
你看,这是德国土耳其裔的一名女性,用抚胸问候礼婉拒了和德国总统握手(德国总理才是有实权的那个)。
所以,这确实是个宗教习惯,要说沙拉和其他新政府官员拒绝和贝尔伯克握手意味着大男子主义或者在刻意表示轻蔑,其实是有点夸张了。
好歹人家也算行礼了,只不过是个很古老很保守的礼节罢了。
当然,这种对异性的抚胸问候礼,在现代外交场合已经很少见了,除了极度保守的阿富汗塔利班,大部分以穆斯林为主要人口的国家,早就通行了国际惯例,无论男女一律握手。
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虽然埃尔多安很崇尚伊斯兰主义那一套,但土耳其终究还是世俗国家,不具备代表性。
那么,再看保守的沙特,人家也在大大方方的和女性握手。王储小萨勒曼见到尹锡悦那位“美丽冻龄”的老婆,笑得合不拢嘴。
那么,咱们再回到沙拉不跟贝尔伯克握手这件事情上。
沙拉作为对西方温和派的代表,需要跟德国接触,发展关系;
但沙拉作为严格遵守教义的群体代表,同时又要按规矩避免和异性的身体接触。所以,不握手也算情理之中。
这般拧巴就如同他西装革履打领带,却又留着一大把胡子一样。
最后要说的是,按照德媒报道,贝尔伯克外长每年用于化妆和服饰方面的公款花费平均高达13.65万欧元。
有德国纳税人为其形象造型和着装买单的贝尔伯克女士,就穿成这样出访?
而且,她可不是去叙利亚才穿这样,上次来中国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风格。
一个休闲少女装的外长,一个大胡子西装的总统,这画风确实魔幻....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