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去过一次,还要再去一次?用探险家马洛里的话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踏着探险家的足迹前行,敬仰无限,乐趣无限。

出发,向着地球尽头

2024年11月30日上午,我搭乘瑞士航空班机前往苏黎世,转机巴西圣保罗,再转机智利圣地亚哥,与九位队友会合。

远征南极点,路途严寒、惊险、艰辛、充满未知……

这是我第二次去南极点,恰逢75虚岁生日。

出发前与南极点探险项目美国公司ALE中国代理签“生死状”(免责声明)时,我暗自思忖:这一次不知道能否安全回家?所有的极地探险都有危险。我朋友今年五月奋力拼搏登上地球三极之一珠峰巅顶,但他的一位队友却永远留在了珠峰。

南极点和南极不是一个概念,它是地球尽头,是人类最难抵达的地方之一。因为飓风,近15年有两架飞机在飞往南极点途中坠毁。

然而越是危险,越充满吸引力。1911年、1912年挪威阿蒙森、英国斯科特的首登南极点竞赛,被茨威格以《伟大的悲剧》为题写入《人类群星闪耀时》,看后我产生了“一定要去南极点”的愿望。

作为珠峰登山历史与极地探险历史的爱好者,此前我曾六次进藏,三次登上珠峰大本营,五次远征南极,四次远征北极(两次北极点)。2017年初次探访南极点,我被科考站的黑洞射电望远镜和中微子探测仪冰立方迷住了,曾经写了文章在报刊连载,引发了周围朋友对南极点的兴趣。有史以来,抵达南极点的华人仅约100人。我有幸两次加入这样的伟大旅程。为什么去过一次还要再去一次?用我的偶像马洛里的话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踏着探险家的足迹前行,敬仰无限,乐趣无限。

对探险者而言,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血液里燃烧不息的激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与南极点望远镜同框

世界不会忘记他们

带上一本好书,路途会充满美好向往。和第一次去南极点一样,我带着斯科特探险队员彻里的《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和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的《南极探险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身携带的斯科特探险队员彻里的书

我们飞越安弟斯山脉,从圣地亚哥飞抵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世界上最南端城市、进入南极点的门户之一(另一个是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

第一次听到蓬塔阿雷纳斯的名字,还是2016年2月在南乔治亚岛沙克尔顿的墓地,法国探险队长彼特对我讲:你对南极探险史如此热爱,你真应该去一趟南极点。我立即问:我一直想去。但如何才能抵达?队长回答:“要先飞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那里有机构为美国南极点科考站运送物资并接待少数探险游客。”我那时就下决心站在这里!

在蓬塔阿雷纳斯ALE总部,又遇见王尔晴,我们俩都惊喜地叫起来!2016年夏天,她曾在“五十年胜利号”北极点破冰船热情服务;2017年我俩在南极点再次相逢,格外开心。没想到七年后我们第三次相遇!她漂亮依旧,充满活力。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她说:“因为热爱极地探险,才选择做极地导游,因为我很喜欢!”

蓬塔阿雷纳斯是麦哲伦省首府。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曾将船只停泊在这片区域,市中心耸立着麦哲伦雕像,纪念他的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圆的”。在维多利亚号露天博物馆,专家们以1:1比例复刻了环球旅行完整回来的维多利亚号。登上大船眺望麦哲伦海峡,仿佛穿越至500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比一复制的麦哲伦船队维多利亚号

从麦哲伦雕像公园往海边走,即可望见营救沙克尔顿团队的智利船长帕尔多青铜雕像,手指着大象岛方向。1916年8月30日,帕尔多指挥智利海军快艇伊尔克号,营救出了全部22名队员。如今大象岛岛尖竖立着帕尔多的青铜半身像,2015年我就曾在那里满怀敬仰地望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蓬塔阿雷纳斯的帕尔多船长雕像

零下40℃的远方和诗

终于登机了!飞往联合冰川营地(Union Glacier Camp,南纬79°46′,西经82°52′)。这是南极唯一季节性营地,坐落在埃尔斯沃思山脉。

四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冰川营地

犹记得2017年我住过雪地帐篷,夜间温度在零下25℃左右。暖宝宝、动作快,躲在睡袋里听贝多芬《暴风雨》《热情》钢琴奏鸣曲。雪地帐篷都以南极探险家的名字命名,这次我被分配到以阿蒙森——人类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探险家命名的帐篷。那红漆写着Amundsen的木牌令我每天都感到温馨又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冰川的阿蒙森雪地帐篷

所有耀眼的亮光,都是被太阳点燃的雪。我们在威德尔海域古德湾,每天徒步数公里,与可爱的冰原精灵作伴。“一片雪白,爱在零下80℃。”法国导演吕克·雅克24岁时在罗斯海域阿德利高地冰川拍摄了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帝企鹅天性善良,对人类充满好奇心,且有“围观”的嗜好。每天早晨,帝企鹅都会在我的帐篷外探头探脑,可爱至极。有一对年逾七旬的欧洲夫妇受到了帝企鹅的“礼遇”,他们是来联合冰川参加年度南极马拉松比赛(半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帝企鹅营地

帝企鹅营地负责人、来自加拿大的汉娜是个果断、勇敢、勤奋的70后,她曾创下单人无后援从大力神湾拉雪橇徒步1000公里至南极点共39天的世界纪录。目前,汉娜保持着连续六年、连续六次滑雪千公里抵达南极点的世界纪录。

谁在这里快乐而幸福?

早晨走出“阿蒙森”雪地帐篷,望着碧蓝天际与白雪冰原,一个念头跳了出来:“能够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幸福的。”

在南极冰川大本营的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每天都激动人心?正如营地极友、杭州登山家顾旭明在微信朋友圈的精彩感言,我加上标题《与创世界纪录牛人朝夕相处——我们的大本营》——

挪威人kristin Harila,以92天的时间刷新了以最短时间登上14座8000米山峰的世界纪录;中国台湾女孩曾格尔,完攀14座8000米山峰,其中八座是无氧攀登,她打算再创14+7+2世界纪录;明玛G队长,无氧完攀14座8000米山峰、全球首次完成冬攀K2乔戈里峰;极限登山家Nims Purja,完成14座8000米无氧攀登,曾创男子最快14座世界纪录(已完成两轮);著名登山家孙斌,国家登山队前教练、2008年奥运珠峰火炬传递组组长,多次完成7+2(七大洲最高峰+南极点北极点);美国盲人探险家Lonnie Bedwell,七大洲最高峰已完成大半,即将开始拉雪橇从联合冰川徒步南极点的挑战;来自中国的温旭,2019年11月使用越野滑雪方式徒步1400多公里,历时58天,创造了单人无助力无补给抵达南极点最长路线世界纪录;Preet Chandi,于2022年完成历时70天、近1500公里单人拖雪橇穿越南极点最快最远世界纪录,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女性探险家……

正如麦哲伦所说:“幸福只存在于那些无所畏惧、敢于追求的人心中。”

还有一位老朋友戴夫·哈恩的传奇故事:1999年,罹难75年以后,马洛里的遗体在珠峰海拔8170米处出现在康德拉·安克、戴夫·哈恩一行人面前。“你初看到马洛里遗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我问他。“英国探险家一直是我的偶像,譬如斯科特和沙克尔顿。望着面前裸露着雪白背部的马洛里,无论他有没有登顶,都是我心中最伟大的攀登者。我为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无限哀伤悲痛,但也为他骄傲。我想,也许哪一天,我也会像马洛里一样倒下。我和康德拉·安克的好友、美国最优秀的登山家之一亚里克斯·洛威1999年在喜马拉雅山希夏邦马峰雪崩中遇难了,17年后即2016年,绰号‘瑞士机器’的乌里·斯特克在登山中发现了洛威的遗体。没想到今年4月30日,斯特克本人却在珠峰攀爬训练时坠落罹难,才40岁啊。这一连串的悲剧!但是,我们选择攀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戴夫·哈恩在南极联合冰川大本营合影

戴夫是目前为止唯一保持登顶珠峰15次纪录的欧美登山家。2017年我们相识在联合冰川大本营。他曾因奋不顾身救了一位亚洲登山女子得到尼泊尔政府的表彰。

在世界尽头,认识了许多优秀朋友;同时感叹:年轻人了不起!

温旭是公益组织“极地未来”的创始人、奥运珠峰火炬手、登顶者,拍摄有纪录片《独步南极》。这次他将从南极点出发,选择更为挑战、风险更甚的风筝滑雪,穿越1200公里,抵达位于龙尼冰架的大力神湾,创立世界或亚洲新纪录!还有两位正准备重夺挪威荣耀的著名滑雪运动员,备受媒体瞩目——Hege Victoria决心超越从大力神湾至南极点单人拖雪橇徒步女子世界纪录,在29天抵达南极点;AK Teigland打算22天抵达南极点,打破男子世界纪录。我为挪威姑娘和小伙加油:有志者,事竟成,期待佳音!看到温旭在茫茫冰原为风筝滑雪远征热身演练,更是感慨万千!

极致梦想的终点

12月10日,我们从联合冰川起飞,约四小时后,17:30降落在南极点阿蒙森—斯科特美国科考站冰原上。“南极点,我们来了!”队友们欢呼雀跃。在迎风飘扬的12面《南极条约》原始签约国的旗帜下,我深情地俯身亲吻了南极点金属地标水晶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亲吻南极点金属地标水晶球

亲爱的南极点……

此时,我想起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五人小组如何被严酷暴风雪吞噬,留下感人肺腑的死亡日记。如今,在罗斯岛观测山竖立着九英尺的纪念十字架,上面刻着诗句:“勇于拼搏,勇于探索。勇于发现,绝不屈服。”

此时,我想起几乎倾尽毕生精力试图征服南极点的探险家沙克尔顿,他四次启程远征,四次均告失败。2016年在南乔治亚岛,我抚摸着沙克尔顿的墓碑,念着英文墓志铭,心潮起伏:“人活着就是要竭力得到生命最好的嘉奖,而唯一的失败就是不再去探索。”

我们受到科考站队员们的热烈欢迎。名叫亚当的南极点美国科考队员动情地说:“欢迎欢迎!你们是疫情之后第一批来我们科考站参观的客人!”我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接着,亚当居然用流利的汉语告诉我:他是电脑软件工程师,2019—2020年曾在暨南大学读书,他非常喜爱和怀念广州。这世界真小!

科考站队员热情向我们介绍科研成果及越冬内部设施,让我不由联想2016年参观乔治王岛的中国长城站和邓小平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巨大的射电望远镜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等八个机构的科研小组共同运行,其中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冰立方由86根装置着5160个传感器的冰洞电缆探测器列阵组成,向下延伸至2.5公里深度。利用南极纯净的古老坚冰层做巨型“望远镜”,其使命是以地球作过滤器,搜寻迷人美丽的中微子“蓝光”——中微子是宇宙大爆炸的神秘诠释者,创立“冰立方中微子探测矩阵”的各国科学家共同获得了1987、1997、2002、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凝聚着人类卓越“大脑风暴”的地上与地下的珠联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极点望远镜

有理想的心永远年轻

回到联合冰川营地。一直在焦急等待孙斌、明玛G等营友徒步最后一纬度消息,终于看到中断多日的顾旭明、章键的朋友圈,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顾旭明写道:“从12月9日飞机把我们放到了南纬89°后,开始在与世隔绝、荒凉如火星般的南极高原(海拔2800米)上行进,七天时间顺利到达90°的南极点。在(冰盖)波浪起伏的雪地中拖着沉重的雪橇确实艰难,差点把我们的高队长拉崩,直呼比登珠峰还累!”

浙江7+2探险家章键写道:“我和老顾为了致敬1989年六国联合科考队用220天5000多公里横穿南极大陆(中国秦大河),还原了当时的造型……”

南极点:一部用脚丈量的人类极地探险史,总令人心潮澎湃!

1989年,秦大河参加六国国际科学考察队,次年3月代表中国首次徒步穿越南极大陆抵达南极点。2008年,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最高地区冰穹A建立昆仑站。中国极地科考事业迎头追赶。如今,中国年轻探险家们后来居上,不断创造可喜可贺的新世界纪录,并引领更多的年轻理想主义者来这里:

“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南极点在那里!”

一百年后,我们都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我们的子孙后代会记住阿蒙森、斯科特、沙克尔顿、马洛里、欧文这些伟大先驱,还有之后这些始终不绝的蓝色星球三极探险者,因为他们代表了人类最伟大的精神。

二登南极点,我已年逾古稀,子孙绕膝,但自觉精神犹如四五十岁,激情四溢。再见,南极点!希望,还能再见!

文字编辑:钱卫

栏目编辑:吴南瑶

来源:作者: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