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他用十年时间统一了山东六国,终结了500多年春秋战国的大分裂时代。
秦始皇登基后,施行全新的中央官僚制度(三公九卿制);废黜了山东六国的分封制,把早在秦国推行的郡县制全面普及化;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
这些都是秦始皇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因此秦朝二世骤然覆灭的责任,看起来都是赵高和胡亥两个人的过错。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此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秦始皇如果再活十年,他会成为刘邦项羽的阶下囚吗》。我认为就算再给秦始皇续命十年,也一样改变不了秦朝短命的结局,不过是比十四年多几年而已。
这篇文章的评论迎来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理由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只要秦始皇嬴政活着,那么就刘邦、项羽之流都不敢谋反。
二是如果秦始皇没有在沙丘暴毙,公子扶苏就可以顺利继位,蒙恬大将也不会死,那么秦朝的江山依然还是固若金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终结了华夏大地上多年的分裂时代,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
如何守住这前所未有的万里江山,比用武力打江山要更为棘手。这对于秦始皇嬴政、以及秦朝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法家政策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因此秦始皇嬴政决定继续用“商君之法”来治理国家。
周王朝800年的基业,就是毁在分封制上,因此普及郡县制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
秦始皇嬴政的决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决策触动了山东六国旧贵族的利益,因此他们对秦王朝,越来越心存不满。毕竟人家已经享受了几百年的恩惠,突然有一天说没有就没有了,的确很难一下子就能接受。
自古以来皇帝都被称之为天子,这种称呼就是为了加强皇帝的神圣性和合法性。
秦始皇嬴政为了表明自己登基称帝,是顺应天意,因此秦始皇嬴政决定,率领众多文武大臣、以及70名儒生博士举行泰山封禅。
秦始皇嬴政询问这些儒生泰山封禅,应当如何举行。可是这些儒生们各说各的理,几番辩论之下,仍然没有得出任何结论。
秦始皇对这些儒生一直礼敬有加,可是这些儒生如此作为,就是不想帮助秦始皇嬴政完成泰山封禅。
秦始皇嬴政看穿一切后,绕开儒生博士们的意见,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辟车道,在泰山上立碑封礼。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司马迁
没想到下山的时候突然遇到暴风雨,秦始皇嬴政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那些儒生们看到后,都嘲笑秦始皇的狼狈不堪。
所以说后来的“焚书坑儒”也是情有可原的,是秦始皇多次示好无果后,使用的强硬手段,焚烧一切不利于秦朝统一的书籍。
秦始皇嬴政多次主动示好,都没有得到天下儒生的认同。因此秦始皇决定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权威。
公元前219年,命秦国大将屠睢率军50万攻打南越。
公元前214年,派遣蒙恬大将为主力军队攻打匈奴。
为了彻底解决北方匈奴的问题,秦始皇还把曾经的秦、赵、燕三国修葺的长城连接在一起。
公元前212年,因为曾经秦孝公修建的咸阳宫,已经容不下数目庞大的咸阳宫人,因此秦始皇决定在渭河以南修葺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这一系列举措,看起来是大秦帝国的一片欣欣向荣。然后藏在这盛世繁花的背后,是“天下苦秦久矣”的怨声载道。
根据历史统计,秦王朝在大兴土木和军事方面一共投入了大约200万名壮丁,占据全国壮年男子总数量的30%以上。
由此可知当时对当时百姓的剥削有多么严重,百姓生活长期在水深火热当中,对社会的稳定性有极其强大的危害。
早在秦始皇嬴政登基之初,在南郡就连续爆发过两次暴乱。
虽说暴乱的规模不算大,但是暴乱者明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也不愿建议苟且偷生,只能说明秦朝的统治是人心向背的。
秦始皇嬴政在东巡的路上,韩国丞相后裔张良在博浪沙设下埋伏,准备刺杀秦始皇嬴政。不过因为秦始皇嬴政曾经多次遇刺,早有这方面的防备,因此张良的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
秦始皇突然驾崩,赵高、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登基称帝,并用秦始皇的名义令公子扶苏和蒙恬大将自戕。
在秦国内部出现动荡之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随后各地农民起义军以及山东六国贵族的复国潮流层出不穷。
假如秦始皇嬴政还能续命十年,继续施行他的高压政策,大秦帝国的盛世繁花终将面临土崩瓦解,秦王朝依然注定是短命王朝。
秦始皇嬴政虽然打下了天下,然而终其一生他也没有得到“天下万民的心”。
秦王朝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很多地方做起来都如同盲人摸象一般。一定程度上,汉朝确实是借鉴了秦朝很多的失败经验。
汉朝恢复分封制,不是汉高祖刘邦不明白郡县制才是顺应时代,只不过为了稳住天下的人,他推翻秦王朝的暴政,自然要给天下人一个不一样的天下。
如果没有秦朝的前车之鉴,西汉初年也不会遵循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都是为了稳定人心!
天下人抵触秦王朝的统治,抵触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秦王朝的政策。秦国多年奉行的“商鞅之法”只适合战时,而不适合大一统的和平时代。
曾经山东六国多次合纵抵秦,就是害怕秦国泯灭人性的“商鞅之法”危及到自己的国家。
秦王朝的短命早已注定,没有什么救世主可以逆天改命,就算是公子扶苏继位又能如何呢?
公子扶苏面对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不忍心而相劝,这才引来秦始皇嬴政的不满,把公子扶苏派遣到上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如果扶苏继位,大概率会走怀柔路线。安抚百姓、安抚新势力、安抚旧贵族都非常迫切,可是真能同时安抚这些芸芸众生吗?
难,太难了!“天下苦秦久矣”不是说说而已,不是扶苏想要安慰就能安慰成功。
搞不好还是一团乱麻、秦国还是会陷入内忧外患当中!
只不过反秦的可能既不是刘邦、也不是项羽,而是另有他人。刘邦刚起义的时候,不也就是个泗水亭长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