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黄埔军校,就不得不提“黄埔三杰”,他们分别是陈赓、蒋先云和贺衷寒。不少人都听说过“陈赓的腿、蒋先云的笔和贺衷寒的嘴”这句话,但有人不知道的是,蒋先云和贺衷寒是分别在毛主席和董必武的推荐下报考黄埔军校的。
先来说说蒋先云。
1919年,蒋先云在五四运动的大潮中脱颖而出,领导成立了湘南学生联合会,同诸多爱国同学一起振臂呐喊,投入到游行示威的活动中。这一时期,蒋先云的声音频繁出现,影响着湖南的革命运动。1921年,毛泽东发展蒋先云入党。
同一时期,在湖南工人运动的发展中,涌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一批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1922年,蒋先云被毛泽东安排前往安源,协助李立三开展工人运动。在安源工人的罢工运动中,蒋先云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为安源的工人们争取到了多项权利和要求。
在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上,蒋先云等工人领袖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除了是蒋先云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者和入党介绍人之外,还是他的精神领袖,也是引导蒋先云走上军事革命道路的人。
这一时期的毛泽东虽然在工人运动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但他同样意识到了军事工作的重要性。为此,他在为黄埔军校招收第一期学生时,先后推荐了五名湖南学生,其中一名便是蒋先云。在五位学员的入校介绍人一栏,都写着“毛泽东”三个字。
蒋先云在面试时,毛主席便对他叮嘱道:“这次的考试十分严格,你数理化的基础很好,但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考,为我们党争光,学好军事。”
1924年,蒋先云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时,他同样保持了第一名的成绩。在校期间,蒋先云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还有一副好口才,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周恩来赞他是“将才”,蒋介石更是给出这样的评价:
“如果革命成功后我解甲归田,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
蒋介石说这番话一方面是对蒋先云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在拉拢他,以自己“接班人”为诱惑。但蒋先云始终不为所动。
在校读书期间,为缓解校内的两党之争,蒋先云做了大量工作。毕业后,他被安排留在学校政治部,协助周恩来开展工作。这一时期,他又先后参加了两次东征,并取得胜利,又率黄埔学生军参加了省港大罢工。蒋先云一跃成为两党颇有影响力的重要人物。
然而,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在大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
“有谁退出共产党?有谁跟着共产党?”
面对这个问题,蒋先云第一个拍案而起,坚定表态自己“永远做共产党员”,更立誓“头可断,共产党籍不可牺牲。”
面对蒋先云如此不给面子,蒋介石却展现了一副爱才的“大度”模样,笑着表示:“你的事情,咱们会后再说。”
蒋先云则丝毫不顾及蒋介石,说罢便愤然离去。此后,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蒋先云始终不为所动。
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在北伐战争临颍战役中,身受重伤,壮烈牺牲,时年25岁。噩耗传出,毛泽东悲痛不已。周恩来则在武昌主持了蒋先云的追悼大会,发出了“踏着蒋先云的道路前进”的号召。
至今,蒋先云烈士的英雄事迹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投身于国家建设的浪潮中,英烈永垂不朽。
再来谈谈贺衷寒。贺衷寒是我国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他也曾投身其中,积极参与。1921年,贺衷寒前往莫斯科参加会议。在此期间,他与中国代表团团长张国焘发生激烈争吵,结下怨仇。回国后,张国焘向陈独秀告状,最终,贺衷寒被开除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此后,贺衷寒不仅仇恨张国焘,而且也不再对共产主义感兴趣。
1924年5月,贺衷寒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凭借着能言善辩的这张嘴,贺衷寒很快便在黄埔军校闯出了名堂,受到蒋介石赏识。为了进一步得到蒋介石的重用,贺衷寒成为了“反共先锋”,深受蒋介石信赖和重用。
1926年和1929年,贺衷寒先后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日本留学。1931年,因“围剿”红军屡屡受挫,蒋介石紧急要求贺衷寒回国。
回国后,贺衷寒积极投入到了“反共”运动中,不仅为蒋介石培养了大量人才,而且还提出了一套相关政治理论,甚至还制定出了一些列政工文件。可谓将自己的“反共”工作做到了极致。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贺衷寒与何应钦勾结,支持他武力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事后受到蒋介石猜忌。不久后,他便被蒋介石派往欧美开展考察工作,显然是在放逐他。
解放战争期间,贺衷寒始终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反人民。直到国民党败局已定,他又随蒋介石退往台湾。
1950年,贺衷寒被任命为国民党“交通部长”,在他的努力下,台湾的交通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贺衷寒也难以避免卷入了到留言困扰中,这令他一度心力交瘁。
1971年,贺衷寒终于感到了绝望,辞去了一切职务。第二年5月,贺衷寒因病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曾经的共青团员,到后来的“反共先锋”,贺衷寒在放弃了共产主义信仰后,最终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注定为人民所唾弃。
参考资料:神州民俗2017年8期、党史纵横2014年1期、新湘评论·上半月2019年4期、时代邮刊·上半月2021年8期、《瞭望智库》、党史博览2023年5期、红广角200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