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阅读的意义

傅玉丽

忘了是从何时开始,我意识到阅读的意义。那一刻,“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得到了具象化。

上大学前,我不爱阅读。我总是给自己找很多理由:看书的时候时常犯困,抑或看不懂书本里的内容,更或是即便看了好像没过多久也就忘记。为什么要看书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小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去书店,父亲大气地对我俩说:“只要你们有想要买的书,想买多少本就多少本。”要知道,在书店买书,一本下来也得几十块。可即便如此,父亲也愿意花钱买书给我们看。我们的眼睛随着书架而移动,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父亲好像对四大名著很感兴趣,微笑着对我们说:“四大名著怎么样?”对书籍不敏感甚至有点厌恶的我,看着那堆叠起来的厚度,头都大啦!沉默几秒,我移开了视线,看到了一本《中国未解之谜》,高兴地从书架抽出,“我要这个。”父亲没有犹豫,买下了。然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在那个角落里,无人问津,彩色的“新衣服”积满了厚实的灰尘。可像这样的“老人”,家里面却不止一个。父亲知道我和弟弟不喜欢看书便会主动买一些书回来,希望可以激起我们的阅读兴趣,但事实上,并没有效果。进入中学阶段,学习压力更是让我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在学校里会受到同学阅读课外书的感染,但繁重的作业仍然让我无暇顾及看课外书,直到上了大学。

进入大学,由于专业需要,我不得不在空闲时间去阅读更多书籍,于是我慢慢地学会接受阅读,也正是在这阅读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学无止境”,为什么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民日报》曾有这样一段话:“在书中,你可以见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一些不同的生命感悟。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就是最好的心灵之旅。”的确,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通过阅读,积累了很多耐人寻味的语段;也像一名美食家,尝着书本为我提供的各种关于“人生百态”的美食;更像是一位旅行家,在古今中外的天地里遨游,在了解社会下的人、国家下的社会的同时,感受着文字的美……

个体终归要回到实际的社会现实当中。阅读给予了我们在社会历练的无价资本,踏入社会,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里找到,这时,阅读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阅读,可以让人涉猎更多、更广的知识,从而对社会各行各业有更多的了解。当然,光阅读还不够。秋叶先生曾说:“看书不能改变现状,思考也不能真正改变现状,真正能改变现状的是经过高质量思考后做出行动!”阅读之后带着自己的思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的阅读才算是有意义的阅读。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就是这样看似寻常的循环过程,往往是我们不断迈向进步的关键。

感悟到阅读的无形力量后,相见恨晚也许更能体现我现在对阅读的感悟。既然过去没有发现阅读的意义,那就让此刻的自己种下这一颗阅读的种子,待它生长发芽,成为参天大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傅玉丽(四川省宜宾学院文艺学部2022级2班,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宜宾学院蒋德均教授书剑创意写作工坊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