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线,用笔布设精美线条,于方寸之间雕琢世间万象,他们是在显微镜下工作的邮票雕刻师。1月5日,《乙巳年》生肖邮票正式发售。在这精美的邮票背后,不仅凝结着邮票设计者的艺术呈现,也饱含邮票雕刻师的匠心创作。

杨志英是北京邮票印刷有限公司的邮票雕刻师,也是《乙巳年》生肖的雕刻师。从事邮票雕刻14年,能够成为生肖邮票的雕刻师,杨志英无比自豪。邮票雕刻需要耐得住寂寞,它带给雕刻师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雕刻生肖邮票是每一名邮票雕刻师的梦想,今年我的梦想实现了。”杨志英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志英展示蛇年生肖邮票雕刻稿。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蛇年生肖邮票雕刻融入国画白描技法

新京报:邮票雕刻和邮票设计稿是怎样的关系?

杨志英:邮票雕刻分为人工雕刻和激光雕刻。以人工雕刻来看,当我们拿到邮票设计师的图稿后,雕刻师依据设计稿用针管笔在纸上作画,画成一幅点线画,我们称之为布线,这张画稿也被称为墨稿。

邮票比较小,通常墨稿画得要比邮票大4倍或者6倍。墨稿完成后,扫描到电脑里,在此过程中雕刻师如果发现哪些地方不满意,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的画稿制成胶片,“转移”到钢板上进行手工雕刻。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把4倍稿或者6倍稿缩小成邮票的原大小,一般来说是3厘米×4厘米左右。

将胶片画稿“转移”到钢板的过程有点儿像洗照片,我们有个技法叫浅腐蚀。也就是说,通过工艺在钢板上浅浅地印出墨稿的印子,雕刻师再用刀在钢板上一点一点地雕刻。激光雕刻同样需要画墨稿,雕刻师将邮票大小的稿子交给激光雕刻团队,用激光技术进行雕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志英依据设计稿在显示屏上对蛇年生肖邮票雕刻稿进行调整。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京报:我们看到的每一枚邮票都十分精美,雕刻师如何在方寸之间展现艺术魅力?

杨志英:每一枚展现在公众眼前的邮票都饱含邮票雕刻师的二次艺术创作,从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手工雕刻,它更具有立体感和艺术性,还有最高级别的防伪性。手工雕刻表达雕刻师自己的想法,每一刀刻下去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常说,即使是同一位雕刻师,也不可能雕刻出一模一样的邮票,这也让手工雕刻的邮票具有防伪性。

手工雕刻的过程有点像用土锹一下一下地刨地,我们用刻刀在钢板这块特殊的“土地”上耕耘,一点一点,逐点向前推,无数个点形成一条细细的线。每当我用刻刀刻向钢板,都能听到钢屑迸发出轻微地“扑扑”声,这样的声音对于雕刻师来说就像一曲动听的旋律。

雕刻钢板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钢板上的线条不会非常光滑,我们就需要用工具在钢板上轻柔地调整,挫去毛糙,让线条更加丝滑。雕刻师有很多种方法让钢板上的线条更加精美,比如在雕刻直线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特别的方法,以雕刻一根宽度为一毫米的线来看,雕刻师在这根线里大约要刻6根细线,即从左到右三条,从右到左再三条。这六根线中间会有薄薄的网墙,用于在印刷过程中挂墨。挂墨越充足,画面表现越丰满,手摸上去立体感越强。从时间上来看,手工雕刻一枚3厘米×4厘米的邮票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激光雕刻需要的时间少很多,几天就能完成。当然,在此过程中,同样需要雕刻师不断调整样稿、完善画面的艺术性。现在,我们运用激光雕刻会更多一些,但是作为邮票雕刻师,我们也一直在展示独一无二的手工雕刻,因为这是一种文化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志英展示雕刻工具。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京报:在今年蛇年邮票雕刻中,你做了哪些二次创作?

杨志英:根据邮票设计师的设计稿,我们通过雕刻线让设计稿锦上添花,让邮票更加精美。以蛇年生肖邮票来看,我想通过线让画面中的蛇焕发生机与活力,增强立体感和律动感,使设计更加生动丰富。在探索过程中,我发现雕刻想法与中国画白描技法相通。借鉴白描技法中线条的粗细变化和顿挫感,再次对雕刻线条进行调整。最后考虑到邮票胶雕结合的工艺特点,我又对点线进行全面调整。有些线条过于密集,缩小后难以看清色彩,我巧妙处理空隙,使线条在邮票上呈现恰到好处的视觉效果。正是这样反复的推敲与调整,才成就了这套《乙巳年》生肖邮票雕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显微镜,杨志英用刻刀在钢板上进行雕刻。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享受“枯燥”,邮票雕刻结合技艺与匠心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蛇年生肖邮票的雕刻稿?

杨志英:在确定每一年的生肖邮票设计稿后,雕刻师就开始根据设计稿绘制线稿,每年雕刻师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因为生肖邮票非常重要,也是邮迷最关注的邮票之一。对于雕刻师而言,雕刻生肖邮票确实非常荣耀,会将最大的精力和最高的水平投入到生肖邮票雕刻中。

去年9月28日到10月18日,有7名雕刻师参加竞稿,10月21日以后,设计师、雕刻评委、设计总监等专家团队进行评选,最终选定了我的雕刻稿。我根据邮票设计师和专家提出的建议,对雕刻稿进行了一些调整。尤其令我骄傲的是,今年两枚生肖邮票的雕刻稿均由我来完成,以往大多是一名雕刻师完成一幅雕刻。

新京报:你刚才提到钢版雕刻是文化的传承,于你而言,邮票雕刻师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杨志英:钢版雕刻需要耐得住寂寞,只有喜欢这份工作,才能坐在显微镜前,一点一点地完成,享受这个别人眼里的“枯燥”过程。我曾经花了半年的时间雕刻一幅5厘米×6.7厘米的熊猫习作。虽然我从事这份工作有14年了,但总能感受到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内容,我距离我的老师、距离邮票雕刻艺术家还有一段距离,我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不仅要增进自己的技艺,还要传承下去,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责任。

我们经常谈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从邮票雕刻的角度来看,我们一方面要用艺术的语言展现邮票文化,另一方面也需要精湛的技艺,需要匠心,这也正是邮票雕刻这份工作的魅力所在。

记者/吴婷婷

编辑/白爽

校对/张彦君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