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旗渠特等劳模——王磨妞

在巍峨雄伟的太行山脉深处,藏着一个关于奉献与牺牲的动人传说,它的主角是红旗渠特等劳模王磨妞。尽管时光已悄然流逝近十载,王磨妞的名字依旧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五龙镇马兰村的乡间传颂,他的事迹如同太行山间流淌的漳河水,滋养着后人的心田。

王磨妞(1927-2013),一个看似普通的名字背后,蕴藏的却是不平凡的灵魂。1927年,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降生于林州市五龙镇马兰村,父母为祈求他平安成长,特意取名“磨妞”,寓意能够克服一切艰难。岁月流转至1960年初春,响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时代号角,王磨妞毅然挑起了马兰大队施工连连长的重任,带领乡亲们踏上了一条艰苦卓绝的筑渠之路,目标直指水源稀缺的漳河。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见证了王磨妞和他的队伍如何在绝境中开创新天地。在“老虎嘴”这个最为险峻的作业点,他们面对的是近乎垂直的山壁和湍急的河流,施工条件之恶劣超乎想象。然而,王磨妞不仅身先士卒,亲自悬绳作业于峭壁之上,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夜晚加班加点,只为早日引水入渠。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情操。

红旗渠的每一寸沟壑都铭刻着王磨妞的汗水与坚韧。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更是一位深得人心的好干部。无论是在前线与工友并肩作战,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村民打成一片,王磨妞总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召每一个人。他的笑容温暖而坚定,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忘与大家开个小玩笑,缓解紧张气氛,正是这份乐观与坚韧,让他在群众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

面对生死考验,王磨妞从未退缩。在无数次除险作业中,他总是抢在最前面,将危险揽于一身,保护年轻的生命免遭威胁。哪怕自己因此多次受伤,甚至在一次爆破中失去了听力,他依然坚守岗位,以手势继续指挥,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他的无私与勇敢,确保了马兰大队施工连在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成为红旗渠建设中的一段佳话。

然而,英雄的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牺牲。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王磨妞的家庭遭遇了巨大打击。他的妻子因病离世,小女儿也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不幸早夭。面对家庭的不幸,王磨妞强忍悲痛,选择留在工地,将个人情感深埋心底,继续投身于这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他的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成为了红旗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王磨妞的一生,是对红旗渠精神的最好诠释。他的故事虽在历史资料中鲜有记载,但在马兰村乃至更广袤的土地上,他被尊为英雄,被铭记为一个不朽的传奇。王磨妞不仅用双手开凿出了红旗渠,更在人们心中凿出了一条精神的长河,流淌着坚毅、无私与牺牲。他的精神,如同太行山般厚重,激励着子孙后代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在王磨妞的影响下,其家族成员也深受鼓舞,如他的孙子王鹏伟,受爷爷事迹激励,通过不懈努力考入大学,并在建筑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王磨妞本人,虽已故去,但其精神永存,成为红旗渠纪念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后人瞻仰学习。他的形象,连同那段难忘的岁月,一同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之中,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铭记过往,展望未来,继续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林州名人录》

深藏于中国河南省北部的林州市,不仅以其山水之秀、风景之美令人陶醉,更因其独特的人文魅力而熠熠生辉。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共存,孕育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林州儿女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无数传奇。科技领域的探索者,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潮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身披戎装的勇士,他们守护着国家的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和荣誉。而那些默默奉献在地方建设一线的奋斗者,他们以实际行动改善着民生,让林州从昔日的贫困山区蜕变为今日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都市。

这些林州名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是林州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展现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林州人民继续传承着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他们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加速推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他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林州最美的底色。林州,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林州名人录,不仅是一部记录林州名人事迹的史书,更是一部激励后人的励志之作。它让我们看到了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林州未来的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林州名人录》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栏目导航】

【红旗渠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