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3日下午,王慧玲被封的消息火遍全网。

《基层女性》可以说是这几年最火的非虚构类图书,而这本书作者王慧玲近些年一直以“女权博主”的身份出镜,并且频出“暴论”。

消息出来,有人说这是“女权主义”的一次挫败,也有人说“早该管一管了”。

那么,王慧玲到底何许人也?

这次的封杀,到底是基于“女权”,还是“畅销书作家”,抑或是“暴论”?

都是很有嚼头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没有《基层女性》,大家也许不会看到王慧玲,或者至少可以说,不会有今天的王慧玲。

这位安徽山区农村出身的80后女性,在青年时代有着太多宛如文学小说素材的标签:重男轻女、原生家庭不幸、外出打工、逆天改命……

简而言之,王慧玲的前半辈子,就是一部当代农村底层女性的奋斗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慧玲与弟弟们

九十年代末,王慧玲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上海,到大城市之后,王慧玲一路打拼,也算小有成绩。

2008年,王慧玲与英国人Peter结婚,之后夫妻俩开始创业,做了一家建筑摄影公司,王慧玲跑业务,他负责拍,有几年做得不错,赚到一些钱,家底也就攒了起来。

她对Peter的感情描述之一是:“有利可图”。

而Peter的外国人标签和2023年王慧玲与Peter一起移民的事情放到一起,也成了她后来的争议来源之一。

当然,那是后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慧玲与丈夫Peter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疫情时代的第一年,王慧玲开始拍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人生经验,并希望给“基层女性”这个群体一些忠告。

在王慧玲的定位里,那些处在底层的,为了改变阶层奋斗或者困顿于家庭的女性,都可以被纳入这个范畴中。

于是这个只有几十个视频的自媒体号迅速火了,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这些经验足以成为当代女性的处世之道,勇敢地说出了许多女性甚至男性都不敢直视的社会现实,但也有人认为许多看法过于片面和极端。

争议代表着流量,话题度拉满的王慧玲迅速在互联网上走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月后,出版社联系了王慧玲,她将短视频中的内容经过整理、文字加工和逻辑化后,变成了《基层女性》这本书。

书在2021年一问世,就迅速成为市场爆款产品,三年多的时间里面翻印26次以上,这是一个足以让余华和迟子建感到惭愧的数字,王慧玲本人也因此名声大噪。

在书里面,王慧玲自称是“野生社会学家”,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不断给出直白的结论,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共情感,成了这本书最大的卖点。

我们不太清楚王慧玲到底依靠《基层女性》变现了多少,但大致能够猜到,包括稿费和自媒体的收入在内一定远超她之前的阶层状态。

因为她已经很少再去打理她和Peter的影楼,直播和短视频以及接受采访成为了王慧玲的人生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慧玲

在出书爆红之后,王慧玲并没有选择皈依“畅销书作家”这重身份,而是继续走自媒体道路。

她的抖音和新浪微博等自媒体账号后面挂了长长的一串标签:情感博主、野生插画师……她的粉丝数达到了四百万以上,带货橱窗里挂着上百件好物。

在写完《基层女性》之后的几年里,王慧玲靠着直播和自媒体持续发展自我,言论也在逐渐偏离最初的内容。

在直播和切片中,王慧玲开始对“女权”话术变得日渐娴熟,诸如“一女三吃”“男人可以被牺牲”这种逆天言论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可以网上查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与互联网流量不断博弈的过程中,王慧玲选择了最有粉丝量而不是最符合逻辑的发言,“翻车”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实际上早在前几天,已经有不少自媒体在预言王慧玲的被封,现在面临这样的下场,也算是求锤得锤,并不算太冤枉。

只不过,当我们的视线拂过《基层女性》的封面时,还是忍不住感慨:

好好的作家,怎么就这样了呢?

而藏在感慨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学问题:那就是王慧玲是怎样被制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直到3号下午被封杀,王慧玲的作品《基层女性》都还在“微信读书”的第三名,排在它后面的书叫《性别打结》的书,也是一本探讨婚姻和两性关系的著作。

答案似乎昭然若揭:王慧玲爆火的背后,其实是国内女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对性别婚姻的关注度日渐提高。

但是,真的有这么伟大光荣正确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微博热搜

事情是否真的可以抽象为:王慧玲和《基层女性》代表了女性独立,支持她的都是“女权”,反对她的都是“男权”或者“反女权”?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自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有两个显而易见的特征,一个是“非黑即白”,另外一个就是拿着个例无限引申,两者的存在都是为了在碎片化的时代里迅速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而让一个人洋洋得意。

但跳开这两个现象去看王慧玲和《基层女性》,就很容易咂摸出来其他东西。

王慧玲当然是她自己定义的毫无争议的“基层女性”,但不代表每个基层女性都有着和王慧玲相似的经历。

她们中有些不住在山沟沟里,有些读书改变了命运,有些虽然贫困但是家庭幸福,还有些有着青梅竹马的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慧玲在采访中谈及自己的原生家庭

拿着王慧玲代表基层女性甚至“女性”,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行为。

而还需要补充的一个事实是:在2020年刚开始做抖音号的时候,王慧玲本人其实完全没有“女权”的概念。

所以当时的抖音号输出的东西,与其说是“女权主义”和“性别对立”,倒不如说是“农村孩子拥抱时代发展的奋斗史”和“独立自主的底层崛起之路”,只不过性别为女而已。

正是这样的内容,构建起了《基层女性》这本书的内核,才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而那些读《基层女性》读到热泪盈眶的人们,更多的是被里面的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给打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豆瓣读者热评

而在红了之后,王慧玲在评论之中读到了“女权主义”这样的概念,开始懵懵懂懂读了些上野千鹤子的著作。

直到在2023年的采访和直播中,她已经可以很熟练地运用互联网的“女权”话语体系,把大多数矛盾从容转移到性别头上。

她自己选择了最有话题度的做法,而资本和流量也欣喜若狂地拥抱了这位中年妇女,王慧玲“女权博主”的形象就这样被塑造了出来。

只是王慧玲本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和直播间里面打榜刷礼物连线的人相比,买书的读者其实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她走红的核心人设,一直不是“性别对立”,而是“女性独立”。只不过自媒体的大潮之下,直播间里的王慧玲逐渐面目全非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慧玲从2021年之后,一直在背叛《基层女性》的内容和当初的自己。

二十多年前那个坐着绿皮火车到上海的小姑娘,心里肯定想的不是“一女三吃”这样的东西。

只不过时代变迁,谁还能看清三年甚至三十年前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也许王慧玲被封禁的原因没这么复杂,纯粹是这次撞上了“鼓励结婚生育”的枪口上了。

也许存在即合理,这个社会本不应该对王慧玲的某些言论如此敏感,“让人讲话嘛,天塌不下来”。

但这样的结局放到王慧玲的身上,其实颇有点历史黑色幽默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慧玲的账号已被全网封禁

有一个老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呀,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王慧玲的大半生经历,其实都是历史行程的一个切片。

千禧年前后中国翻天覆地,农村的孩子进城打工,成为不靠学历可以立足大城市的“最后一代”;2020年自媒体的风口上飞猪满天,王慧玲投身了短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哪一个节点,王慧玲都踩的是历史节奏,而不是“性别节奏”。

现在的王慧玲背叛了当初的自己,却想着去贴“性别对立”的风口,最后一脚踏空,全网消失。

这样来看,似乎也不冤。

还是翻开《基层女性》重新看看吧,让王慧玲的直播切片伴随着“一女三吃”的言论烟消云散,只有当年那个铜陵姑娘仿佛还在绿皮火车上,明眸皓齿,一脸倔强。

审核丨编辑:翟晨旭

排版丨编辑:立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物篇

░ 观点

░ 杂志

░ 征稿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