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
这是2005年“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青藏铁路全体建设者时一段令人难忘的颁奖词。
十几万中国铁路人,耗时将近50年,建成了这条从未有任何一个国家成功修建过的高海拔、高难度的铁路。他们不仅要应对青藏高原上极端地理环境的挑战,还要在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青藏铁路建设者:铸造“天路”的人》
作者:葛竞
翻开这本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中的《青藏铁路建设者:铸造“天路”的人》,一起来看绿色“天路”是如何建造的。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这里风光壮美,植被分布广泛,有苍劲挺拔的云杉和碧绿如玉的草地;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有一 望无际的高山草甸和茂盛的灌木。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也是鸟类的天堂,这里生活着许多珍稀鸟类,比如黑颈鹤、斑头雁、秃鹫、藏马鸡……
试着将自己想象成一只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蓝灰色岩鸽,俯瞰着巍峨的雪山、碧绿的草地,陪伴着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但是,突然有一天,人类要在这里修建铁路,你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事实上,青藏高原不仅气候多样,生态也很复杂。这里自然环境特殊,生态极其脆弱,很容易遭到破坏。
修建青藏铁路,不仅要应对地理环境的挑战, 还要在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 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谓任务艰巨。因此,青藏铁路建设团队最初就明确了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保护高原生态的原则。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要重点保护高原冻土。
青藏高原的冻土是自然选定的“守护神”。盛夏,它像一块储好水的海绵,随时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寒冬,它又像一条温暖的保暖毛毯,减缓土壤温度的下降速度,保护地表以下的植物根系。
为了保护冻土,技术人员安插了大量热棒来吸收热量,以此来保护冻土,也稳定了冻土区的铁路 路基。
青藏铁路两旁的热棒
保护和再造青藏高原湿地也是重要措施。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功能,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在青藏高原,湿地同样重要。
然而,在青藏铁路建设之前,青藏高原的湿地环境已经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高原地区环境条件 复杂,处理起来比平原地区难度系数更大,比起如何施工,如何保护当地生态是更让工程人员头疼的问题。
工程人员想方设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湿地环境。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一是减少 破土面积,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过度干扰;二是采用“草皮回植技术”,保护和恢复湿地的植被。简单来说,就是在修建铁路的时候,尽量“挖最少的土,修最远的路”。
草皮移植养护区
青藏铁路有一段会经过藏北羌塘草原,这片草原的湿地面积约十四万平方米,铁路穿行而过势必 会对其生态造成影响,所以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修建铁路成为该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项目部对此十分重视,为了保护湿地资源,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去勘察、研究,发现当地的水草生长有自己的特点。铁路建设者们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将水草移植到河边,来保护这块湿地。他们为这里留下了世界第一块高原人工湿地,努力保住了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青藏铁路必须要经过的湿地,一般通过以桥代路的方式来减少铁轨穿越湿地的面积, 在整条青藏线上,这类桥梁长达几十公里。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更加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将在铁路修建过程中移走的草皮储存起来,待铁路 修建完成后,再把草皮种回原地。
从山脚到山巅,从湖泊到河流,青藏高原的草皮绿意盎然,它们是生命的象征,更是自然之美的 体现。
草皮就像一层天然的绿色保护膜,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高原土地。同时,通过吸收和储存 雨水,能够为干旱的青藏高原涵养宝贵的水资源。因此,“草皮回植”既可以保护地表植被,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但其过程十分复杂,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还需要非比寻常的细心和耐心。首先,拼接草皮时必须非常紧密,不能出现任何缝隙;其次,草皮有薄厚之别,需要先把草皮下的土刮下来,才能进行拼接;最后,完成铺设后,为了防止草皮缺水枯死,还要施上复合肥料,并给它定期洒水。
青藏铁路桥梁施工场地植被恢复
除了要保护土地和植被,青藏铁路建设者们也非常关注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问题。青藏高原是许 多野生动物的家园,它们种类繁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改变,这些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威胁。
其中就包括我们熟悉的藏羚羊。藏羚羊的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亮晶晶的黑珍珠,那短短的小尾 巴就像小毛球,让人禁不住摸一摸。它们身形矫 健,跑起来像一团团跳跃的棉花糖,轻盈又可爱。
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如何保障野生动物的生活不被打扰呢?
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专为野生动物开辟动物通 道,让它们可以安全通过施工区域。
倡议是由时任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提出的,他是可可西里藏羚羊的“守护 神”,多年来一直奋战在打击藏羚羊盗猎行为、保 护可可西里自然生态的第一线。才嘎的皮肤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黝黑,他看起来就像一块沉默而坚定的山岩。
建设动物通道听起来简单,实则颇为复杂。首 先,高原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次,设计动物通道还必须充分考虑动物不同的习性和迁徙路线,确保它们能够自由通行;最后,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在多方努力之下,建设部门在青藏铁路沿线建立了数十处野生动物通道,让野生动物能够沿着熟悉的路线,自由安全地穿越铁路,回到它们的家园。
青藏铁路沿线生态和谐
野生动物通道建成后,为了保证施工后第一次大迁徙能够顺利完成,人们又为藏羚羊开展了人工 清障行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保护队员和环保志愿者昼夜不停地在藏羚羊主要迁徙区巡逻,当藏羚羊接近通道时,他们就会及时拦下车辆,为藏羚羊让道。
刚开始,藏羚羊面对新建的铁路还有些不适应,它们在附近犹豫、徘徊。经过人们的努力,它们似乎感受到了“守护神”的力量,知道自己是安全的,逐渐适应了通道的环境,敢于通过这些铁路所在区。现在,藏羚羊已经可以悠闲地在铁路附近生活了。
保护队员们为此所做的努力不仅改善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也让世人看到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越来越多的工人和当地居民开始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捕猎野生动物、贩卖野生动物制品,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生态保护事业。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学会敬畏自然、感恩生命,并开始注重环保、传承文化。越来越多的 人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用行动去保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在这里,人与大自然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桥梁,所有人共同守护着这片纯净的土地。
火车呼啸而过时,乘客们纷纷惊叹于窗外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和这片土地的风景:广袤的土地上山 川交错,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草原无边无 际……穿行其间,他们沉醉于这里美丽的风景,流连忘返。
青藏铁路的建成,不仅缩短了人们到达雪域高原的时间,也方便了铁路沿线各族群众的生活,促 进了区域的繁荣与发展,更在开发建设的同时,为这片土地上的生态平衡和无数生灵的繁衍生息打造了一条“绿色天路”。
青藏铁路通车
青藏铁路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时的智慧,既为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带来了新的 机遇,也为中国的生态建设树立了新的典范。
列车呼啸而过,仿佛述说着人类智慧与努力的传奇故事,在那列车响亮的鸣笛声中,我们仿佛听 到了青藏高原上万物生长演奏出的交响乐章。愿青藏铁路继续见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愿这片土地上的生命都在这条铁轨的庇护下生生不息。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
秦文君、徐鲁、汤素兰、李东华、葛竞 等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自2019年上市以来,已累计出版100种,发行千万册。该书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领域、不同战线上平凡而伟大的时代先锋,包括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医护人员、工人、农民等,将先锋人物的感人故事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培根铸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受益终身的精神底色。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央视网
责任编辑:冯炜茜
责任审校: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