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草书最为辉煌的时期,诞生了两位至今都无法超越的大师,他们就是张旭、怀素,均有“草圣”美名。张旭将草书即兴性发挥到了顶峰,而怀素则把笔画线条与节奏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他还被学界称为“草书最后的集大成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人何绍基这样评价怀素:“怀素得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前张(张旭)后黄(黄庭坚),皆当让素师独步。”蒋之奇也称赞他:“草书有妙理,惟怀素为得之。”怀素之所以能得到草法真传,一是他对前辈们的作品精心临摹学习,二则是靠勤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永的退笔冢和怀素的芭蕉叶,是书法史上两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案例。为了练字,怀素种了万棵芭蕉,用芭蕉叶代替纸张,由于这种叶子表面光滑不吸墨,更考验书写时的力度和蘸墨的浓度,久而久之,转到纸、绢上书写时,怀素便会更加游刃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我们分析怀素的取法时,一般只能通过历史记载和他作品中的细节进行推导,由于传世作品太少,所以只能得出大概结论就是怀素学过王羲之、张旭、邬彤等。而近期,台北故宫意外发现了怀素20张临摹前辈的练字手稿,彻底解开了这位“草圣”的取法之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作即《效古人草书册》,内容包括对临、意临前辈和抄写诗歌一类的作品。据专家考证,此作是怀素60岁左右所写,用笔炉火纯青,“率意颠逸,终不离魏晋法度”。细细浏览每一幅字,我们就能体会“草圣”是怎么炼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效张伯英”“效杜度”“效皇象”“效索将军”“效崔瑗”“效王逸少”通过这些落款可以看出怀素取法既广且精,严格按照章草、行草一路来,既循序渐进,又取法乎上,路子走的非常正,临帖功力非常扎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当今很多书法家一味追求个性、创新而忽视笔法相比,怀素的草书厚积薄发,因此每一笔都经得起推敲。他在临摹古人时先将他们的用笔特点总结出来。举例来说,第一篇“效钟元常”,是以钟繇笔法书写,用笔圆劲,绞转灵活,提按有度,转折如“折钗股”。结字宽绰呈现扁势,呼应俯仰得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芾、贾似道跋文

而“效张伯英书”,笔画则狂放外显,银钩虿尾,更重力度和舒展,大开大合,苍劲朴茂,墨色枯润对比明显,气质上与钟繇完全不一样。这部《效古人草书册》不仅是我们学习怀素草书的范本,也是学习魏晋诸多名家的“敲门砖”,字字都是无上草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