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你这是要去哪?"张宇拦住正要出门的父亲张大流。

父亲脸色凝重,手里紧攥着一份材料:"去见镇长。"

母亲眼角还挂着泪痕,轻声说:"算了吧......"

父亲转身看了母亲一眼,目光坚定地说:"不能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张宇是镇上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杨树村和学校之间。

这份工作他已经做了五年,虽然工资不高,但能看到学生们在自己的教导下不断进步,他感到很充实。

放学后,他总会绕道去父母开的小店帮忙。

小店开在村口最热闹的路段,左邻右舍都是些做小生意的人家。

母亲周莉性格温和,待人热情,经常会给邻居们多记上几分钱的账。

父亲张大流虽然话不多,但做事认真,货架上的商品永远整整齐齐,价签也写得清清楚楚。

村里人都说张家是个老实人家。

张宇记得小时候,每次有人问起家里的情况,父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是个普通的小店主。

即便是在村里评选"文明家庭"时,父亲也从不主动提起自己在省城工作的三哥。

"爸,为什么从来不说三叔的事?"有一次,张宇忍不住问道。

父亲正在整理货架,头也不抬地说:"有什么好说的?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这样的回答,张宇听了无数次。

在镇上教书的这些年,张宇经常能听到学生们议论某某家因为有关系而如何如何。

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父亲的话,也更加理解父亲的选择。

但他心里始终有个疑问:究竟是什么让父亲如此坚持低调?

02

这个平静的日子在那个星期二的中午被打破了。

那天阳光格外毒辣,母亲周莉正在店里整理货架,隔壁开五金店的陈建伟突然闯了进来。

陈建伟在村里是个出了名的难处理的人,仗着自己和镇上某领导有点远亲关系,经常对邻居们指手画脚。

"周莉,你家店门口的遮阳棚挡住我店门口的阳光了,赶紧给我拆了!"陈建伟大声嚷嚷着。

母亲好言相劝:"陈老板,这遮阳棚已经搭了三年了,从来没有影响过你家生意啊。再说,这是镇里统一规划的,当初可是经过村委会同意的。"

"少废话!今天这遮阳棚必须拆!"陈建伟说着就要动手。

母亲上前阻拦,不料被陈建伟一把推开,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围的邻居们看到了这一幕,却都低下头假装没看见。

张宇放学回来时,看到母亲躺在床上,右手臂青紫一片,眼睛哭得红肿。

父亲坐在床边,一言不发,但从紧握的拳头可以看出他在强忍着怒气。

"爸,我们去报警!"张宇立即说道。

父亲沉默了许久,最后点点头,拿起外套就往外走。

这是张宇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愤怒的样子。

在去派出所的路上,父亲一直默不作声。

张宇知道,父亲这些年来一直奉行和气生财的处世原则,从不与人结怨。

但这次,他看到了父亲眼中不一样的神色。

在派出所,民警认真做了笔录,但因为没有目击证人愿意站出来作证,也没有监控录像,陈建伟矢口否认推搡母亲。

03

案件一时陷入僵局。父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突然站起身说:"走,我们去镇政府。"

张宇从未见过父亲这般坚定的样子,跟着父亲来到镇政府大楼。

在信访办,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中年女干部。

听完事情经过后,她公事公办地说:"这是民事纠纷,建议你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父亲沉默了一会,突然开口说:"我想见徐镇长。"

信访办主任摇头:"徐镇长很忙,没有预约......"

"那就麻烦你通报一声,就说张大流要见他,就说......"父亲停顿了一下,"就说我是王康的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