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国新办举行2025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肖渭明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回顾2024
赵辰昕在发布会上介绍,回顾刚刚过去的202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砥砺奋进,我国取得了很不平凡的发展成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这一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概括。
第一,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一方面,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加快健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不断推进,探月工程、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在2024年提升到第11位。另一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持续显现,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增速。
第二,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空间格局更趋优化。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协调方面,第二轮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印发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以工代赈吸纳务工就业超300万人次;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有序实施,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不断提升。
第三,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新的积极成效。一方面,出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特别是推动“两新”也就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更多绿色低碳节能设备、产品正在便利群众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出台施行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4年前3季度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6%。
第四,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合作持续拓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前11个月汽车出口584万辆、居世界首位且再创历史新高。同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与巴西、秘鲁、新加坡等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高级别会议,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
第五,共享发展全面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落实惠民举措,更大力度稳定就业促进增收;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托育服务机构达到近10万家,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41万个;同时,社会保障网织密扎牢,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进一步加强。
此外,赵辰昕还表示,我国安全保障巩固加强,发展韧性持续提升。坚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稳步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统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增强,数据安全保障不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下同)
展望2025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赵辰昕
2025年新旧动能转换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赵辰昕介绍,回顾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卓有成效的。突出表现为“四个加快”: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统筹用好“两重”、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及老旧设备更新,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快速增长。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去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8.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东数西算”工程、产业创新工程,去年前11个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明显快于规上工业增长。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新场景建设,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501只子基金,带动募资2885.4亿元,支持了8946家初创期和早中期企业,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赵辰昕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按照这一部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在2024年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更长足的进步。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更加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各地立足战略定位、结合禀赋优势,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路子。比如,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通过发展新型储能、绿电制氢、开发绿氢衍生品等延长产业链条。
第二,更加坚持融合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比如,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
第三,更加坚持深化改革。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比如,优化市场注册、交易机制、计量结算等制度安排,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为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提供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要更加注意防范一哄而上,防范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防范盲目发展导致的同质化竞争问题。”赵辰昕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袁达
2025年“两重”建设力度是否会加大?“两新”政策是否会扩大支持范围?
关于“两重”建设。袁达介绍,202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自上而下,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两重”建设实现良好开局。2025年,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方面加力推进。一是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将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将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二是加强软硬结合。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抓紧推进规划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资综合效益。三是加快工作进度。在去年提前下达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近期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关于“两新”工作。袁达介绍,2024年以来,“两新”工作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加快绿色转型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2025年,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一是扩大范围。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二是提升标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加大家装消费品换新的支持力度。三是完善机制。进一步简化设备更新审批流程,提高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的便利度。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分配,向2024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倾斜;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简化补贴流程,及时高效兑现补贴资金;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持续提高政策效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肖渭明
对2025年消费有何展望?
肖渭明表示,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一是大宗消费增长比较迅速。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的影响,去年9-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50%以上,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0%以上。二是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去年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4%,其中通讯信息服务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0.1%,文化旅游市场比较活跃。三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涌现。去年“国风”“国潮”“新中式”等新消费概念不断涌现,社区集市、后街经济等烟火气比较浓的消费场景也推陈出新,年轻人喜欢的房车露营、汽车后市场新型消费快速成长。
“展望2025年,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没有改变,消费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消费市场将持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肖渭明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初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力施策:
一是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更多的劳动者以技能提升带动岗位收入提升。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二是丰富消费产品服务供给。一方面,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消费品纳入到支持品类。一视同仁支持线上、线下渠道,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企业参与以旧换新。另一方面,扩大服务消费,打造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以高质量供给来引领有效需求。
三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2024年冬天,不仅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北方地区冰雪消费火热,上海、湖北、四川等地室内滑雪场也持续“升温”。将持续提升冰雪场地设施数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这方面的消费。另外大家都知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9亿,将聚焦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扩大老年助餐、居家助老、社区便民、机构养老等服务,让智能辅具、银发专列、老年游学等新鲜事物进入更多老年人生活。
四是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落实好带薪年休假制度,释放节假日消费需求。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组织开展国货潮品进乡村、进社区等公益行动。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双碳”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什么工作安排?
赵辰昕介绍,按照“双碳”目标任务和政策体系总体安排,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很多新步伐、取得很多新成效。
赵辰昕表示,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也是作出“双碳”重大宣示5周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以“双碳”工作为引领,继续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体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努力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二是统筹谋划“十五五”碳达峰行动,研究综合评价考核办法,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加快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三是进一步健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和标准体系,支持绿色低碳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四是持续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五是推动“两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袁达在发布会上透露,关于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考虑,既要兼顾需要与可能,也要做好与中长期规划衔接,充分体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需要。“在这里和大家分享2025年目标制定过程中的一些考虑因素,”袁达说,一是有困难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2025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二是有积极因素,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将有效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有调控能力,去年出台政策的效应将持续显现,2025年宏观政策还有充足的空间,加上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经验更加丰富,可以为实现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总的看,我们对推动2025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充满信心,对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充满信心。
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增强政策一致性,加快政策传导落地,更快更充分地释放政策效能。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二是推进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制定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着力稳外贸、稳外资。
四是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新兴产业。
五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更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服务优质供给,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
六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继续提振资本市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持续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和数据等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2025年在提高投资效益方面有哪些重点考虑?
多年来,投资工作在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惠民生、防风险等多个方面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赵辰昕介绍,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40%。
赵辰昕表示,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一是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确保项目符合“两重”性质,同时在完善项目投融资机制、健全项目运行管护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进展和创新突破。
二是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并优化支持范围,聚焦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领域项目,持续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用好“正面”“负面”两张清单,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此外,还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
三是高水平调动社会投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滚动接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筛选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深化投贷联动合作,推动更多PPP新机制项目落地实施,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围扩容,通过这些举措,持续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其他发展中的问题。
2025年如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如何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
肖渭明表示,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切实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
第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尽快向社会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综合施策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抓紧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加快启动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推动打通断头路、跨省航道主要瓶颈;推动在更大范围实现公积金异地取用、社保卡异地激活使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提高行政执法规范性。同时,加大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线索的核查、整改和通报力度,促进以查促改、以案促治。
第二,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三方面考虑:一是在法治建设上,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同时,配合有关方面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有效维护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二是在政策举措上,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对涉民营经济的政策要开展专项评估。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特别是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推动落实解决账款拖欠问题。三是在工作机制上,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广泛听取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重大共性问题。
2025年将采取哪些举措更好地推动民生改善?
袁达介绍,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完善政策上持续发力,在扩大投资上显著加力,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400多亿元,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努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袁达表示,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采取更多惠民生举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对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劳动者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行动,重点提升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职业技能。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
二是更大力度支持公共服务补短板建设。统筹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加大社会民生项目支持力度,完善“一老一小”设施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改善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儿童福利、残疾人等社会服务兜底设施建设。
三是更大力度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创新。适应人口变化,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文旅、家政、户外运动等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重点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有同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2025年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肖渭明介绍,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同时制定印发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动这些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取得重大进展,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
肖渭明表示,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加快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高校、医院、央企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继续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围绕城市生活污水管网等重点领域开展攻坚行动。制定实施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区域间联动融合发展。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继续推进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对接协同、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三是狠抓全链条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实施清单化的闭环管理,不断强化对已经出台的文件的跟踪督促,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让协调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025年对外开放方面有哪些举措?
赵辰昕介绍,2024年,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地缘冲突、单边行径、保护主义等挑战上升。面临这样的形势,中国仍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共赢,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我们的态度就是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怎么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都不会变。”赵辰昕表示,2025年,会采取很多新的举措。
体制机制方面,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同时,完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等,不断提升务实合作质量效果。
政策引导方面,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时,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封关软硬件条件,支持海南大力培育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保障方面,将适时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协调解决项目落地涉及的用地、用海、环评、能耗等问题;持续搭建跨国企业和地方投资对接平台,推动跨国企业加大投资和中外企业务实合作;同时,健全境外投资管理、服务、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持续提升境外投资质量和水平。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