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作家余秋雨先生曾写道: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不是为了风雅,不是为了文化,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而在济南也有一位文化巨匠,在母亲湖大明湖畔,留下了独特的生命印记。

曾巩这个名字,对于每一个读过中学的人来说,都不陌生,“韩柳王欧三苏曾”,这串闪耀着文学光芒的名字,早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世人皆知曾巩以散文著称,却不知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仕途坎坷,他辗转多地,为官一方,却鲜有人记得他曾在济南驻足,留下一段与大明湖的传奇。“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曾巩虽非济南人,却以一颗赤诚之心,成为这座城市的匆匆过客,却也是永远的守望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济南被称为齐州的时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份,52岁的曾巩从宁波调任齐州知州。面对美丽的大明湖,他深情地称之为“西湖”,与杭州的西湖遥相呼应,并留下了“左符千里走东方,喜有西湖六月凉”的千古佳句。彼时的济南水患频发,曾巩在大明湖畔筑起了北门水闸,将大明湖化作一座水库,有效缓解了北城的水患。他又修筑了贯穿大明湖南北的百花堤,并在堤边点缀了七座画桥与亭台楼阁,使得大明湖成为了游憩避暑的绝佳之地,济南城的百姓也因此安居乐业。曾巩的家乡是江西抚州南丰县,一个以蜜橘闻名的地方。济南人民铭记他对大明湖、对济南的深情厚谊,在大明湖北岸建起了“南丰祠”以纪念他。

我想,山东人的朴实与内敛早已融入了曾巩的血脉之中。在济南为官虽仅两年,但他早已将自己视为真正的济南人、山东人。从他留下的五六十首题咏济南风物胜景的诗中,不难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告别济南时,他满怀不舍地写道:“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离开济南,他依然念念不忘大明湖与济南城,写下了“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等诗句。

曾巩之后,元、明、清等朝代都对大明湖进行了整修与治理。今天的大明湖更是焕然一新,恢复重建了众多历史古迹,大明湖已由“园中湖”变为“城中湖”,100多公顷的园区范围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了还湖于民的美好愿景。“泉城夜宴·明湖秀”更是成为济南的新名片,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诗意。曾巩若在天有灵,看到今日的大明湖,定会倍感欣慰与自豪。

“鲜明百数见秋实,错缀众叶倾霜柯”,这是曾巩写家乡柑橘的诗句。今天站在大明湖畔的我,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抚今思古,神游千年。曾巩与大明湖的故事或许并不需要太多的诉说,但它如同他家乡的柑橘一样,甘甜可口,回味绵长。

(本文作者曾为教师、媒体人,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