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岁还在地上爬着走路

22岁历经挫折才走进大学

28岁到湖南《今日女报》社工作

从见习记者走到今天

这是记者谭里和的一路成长

回望谭里和40多年走过的路

虽跌跌绊绊,庆幸的是

不管在任何时候

他都没有放弃努力、放弃良善、放弃希望

在拄着拐杖能够到达的地方

他用自己撰写的新闻作品温暖他人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里和出生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的一个偏远农村,两岁时的一场高烧,导致他不能走路,在落后闭塞的农村,没有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很多人说,这孩子一定是被魔困住了。直到7岁那年,父母带他去衡阳县城的一家医院,被诊断为小儿麻痹后遗症。

谭里和原本有三个姐姐,但因缺少爷爷奶奶的照看,父母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她们,二姐两岁那年在家门口的水塘溺水,直到浮上来才被人发现,三姐两岁时又生病早夭。失去两个女儿4年后,母亲生下谭里和。他的出生让数年处于阴霾笼罩下的家照进了久违的阳光,但他的腿疾再次让父母陷入痛苦中,父亲白天艰辛劳作,晚上回到家酗酒麻痹自己,母亲的精神接近崩溃,和父亲相处时,软弱且逆来顺受。

谭里和患腿病几年后,母亲在担忧和不安中生下弟弟,弟弟从小身体羸弱,但在大家的呵护下得以健康成长。多年后,他读到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当作家把一个个悲剧用文字血淋淋地展现在他面前时,谭里和内心波澜不惊,书上的种种遭遇,其实都在他身边真实地上演过。

当年在火车站,父亲带谭里和看病回程时,将他放在沉重的行李上,独自排队买票,尽管时不时朝儿子张望,但随着队伍不断前移,父亲的身影越来越远,最终完全看不到他。只那么一会儿工夫,他就被一个拿着糖果的“人贩子”拐进小胡同,当她把谭里和放下想拽着他跑时,才发现他的腿有问题,稍做迟疑后,居然把他原路抱了回去。

买到票回来不见谭里和的父亲,在广场上慌作一团,父亲知道他不能走路,一定是被人抱走了。当看到儿子突然在广场的一角再次出现,父亲显得很是吃惊,急切地跑过来把儿子抱起,嘴里不停地嘀咕:“哎,人贩子都不要你,人贩子都不要呢,将来怎么办……”

谭里和9岁时才开始学着借助拐杖走路,父亲从后山砍回来一根笔直但很有韧性的树枝,两头削去棱角,这根树枝就成了他的一条“腿”。借着这根拐杖,他跌跌撞撞一路读到了初中,又在担忧和惶恐中度过了艰难的高中。

让谭里和感到绝望的事发生在高考前三个月的一次体检。医生把他的身体仔细检查完后直言:“我在医院工作十多年来,从没见过有残疾程度像你这样严重的学生来体检的。我不如实写你的身体状况,是我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如实写体检结果,你即便考上大学也没有被录取的希望。”医生的话令谭里和感到窒息。

第一年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谭里和的分数只够得上专科分数线,第二年复读,他以7分之差再次无缘本科。

2001年,谭里和第三次高考,终于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却因为残疾被拒绝录取,绝望之际,时任《中国青年报》湖南记者站站长的吴湘韩,以他为典型写下了影响深远的报道《残疾考生为何难圆大学梦》,引起了时任湖南省代省长张云川的重视,并专门做了批示,这才圆了他的大学梦,最终被湖南中医学院录取(现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4月,大学毕业之际,虽然谭里和已经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发表了30多万字的作品,但他深知,身体的残疾一定会在求职过程中遇到重重障碍。他不断给自己打气,陆续给各大媒体寄去了20多封求职信。这些媒体很多都给了他电话回复,对他的能力非常肯定和欣赏,但当他告知身体状况后,对方往往都会惋惜地挂掉电话。

但他并未气馁,最终得到《今日女报》破格录用的机会。他的一生,从此和《今日女报》结缘,并由此走向了更加开阔的舞台。

新的开始,便有新的挑战。最尴尬的是,出去采访,几乎没有人相信谭里和是一名记者,于是便闹出许多“笑话”:有一次接到投诉去一个县城采访,当他和反映问题的人一起去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时,被当作假记者送到了派出所;甚至去同一个系统的妇联单位采访,对方都是要先打电话到报社核实他的身份,才接受采访……作为一名拄拐记者,他时刻面对着许多人的质疑。

好在,谭里和用能力证明了自己。在采写的诸多报道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年轻女孩龚莹,没上过一天学的她非常喜欢读书,用仅剩两根能活动的手指在电脑上敲下许多文章,她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写一本有意义的书”。当年,谭里和以《两根手指敲出美丽人生》为题写了一篇人物专访。

8年后,谭里和从龚莹的拜年电话中得知,她真的做到了。原来,她在网上认识了同样是重度残疾人的王丹,两个人相约一起写书,经过几年的努力,她们的书稿在中国福利彩票基金会的资助下得以出版。她们的故事深深触动了谭里和。2016年3月1 日,他撰写的4500字的通讯《两个重残女孩的十年盟约:各自著书为相逢》在《今日女报》头版头条发表,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又过了5年,他写下了龚莹的第三篇报道——《长沙一SMA患者产下健康女婴,或为湖南首例》。这些故事,只是他在基层采访经历的一个缩影,很普通,也很有力量。

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谭里和用坏了30多根拐杖,这些拐杖伴随着他走遍了三湘四水,也撑起了他的新闻理想。2011年7月,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湖南娄底市一个山区追踪“越南失踪新娘”,报道引起了公安部重视。犯罪团伙却发来短信威胁他:“听说你只有一条腿,把你的这一条腿打断,你就一辈子只能躺在床上了。”虽然心里害怕,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名普通的纸媒记者,一直以来,谭里和用笔和相机记录着一个又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站在聚光灯下。

2014年,谭里和获评“湖南省十佳记者”,成为湖南新闻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残疾人。同年,又被报社选中参加由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等单位在北京举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最后入围的10名记者之一。

一时间,谭里和成了“新闻人物”,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介绍了他的事迹。随后,他入选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赴辽宁、陕西、河南、上海、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贵州等地,为当地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和高校新闻院系的师生作巡回报告。

2015年7月,谭里和作为“湖南省直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巡回宣讲团”成员,两次走进省委礼堂,讲述自己的故事。由此,他的事迹被许多人熟悉,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拐杖记者”,在获得大家赞誉的同时,谭里和也被授予了诸多荣誉,但最让他感动的是来自一个人的认可。

一直对谭里和与女儿的感情持反对态度的岳母,当被人问及对女婿的评价时说道:“他很努力,这些年也确实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心里其实已经接受了他。”

谭里和与妻子是在火车上认识的,当时坐在对面、瓜子脸大眼睛的年轻姑娘一下吸引了他,他们聊了一路,临别前谭里和鼓起勇气要了女孩的联系方式,由此埋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两年后,妻子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以及许多不友好的质疑和审视,和谭里和走入婚姻殿堂、生儿育女。因此,当妻子把岳母的这句话转述给谭里和时,他长久以来对岳父岳母的愧疚之心也逐渐释然。

2019年春节过后,谭里和迎来了记者生涯中重要的一段经历。这年2月,湖南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省委宣传部决定从省直媒体中选派20名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编辑记者,赴19个尚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跟班挂职。要求挂职的编辑记者和当地的扶贫干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做好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开展9个月的“新闻扶贫”。

《今日女报》社只有一个名额,谭里和第一个报了名,经过严格审核,他顺利入选,并被安排到距离长沙近400公里的邵阳市新宁县挂职。为了找到鲜活、接地气的好新闻,他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走遍了新宁县的16个乡镇,走访了来自省、市、县的数十个扶贫点。身患癌症仍坚守在扶贫一线的黄龙镇石泥村女村支书易晓金,便是他在走访时发现的扶贫典型。

随后,他5次走访石泥村,采访了贫困户、村民、村干部、镇干部30多人,撰写完成易晓金事迹的深度通讯——《新宁患癌女支书,写下“生死自负报告”继续扶贫》,这篇报道被邵阳市委宣传部确定为重大扶贫典型报道,同时在1年后荣获湖南新闻奖通讯类最高奖,通过自荐入围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初选作品。

从2020年初起,谭里和克服生活和身体上的种种困难,拜访了许多他成长过程中给予他帮助的人,并于2024年5月出版了《天赐的拐杖》这本书。

写完这部自传时,他想到作家史铁生的一句话:“当一个人的苦难,变成了照亮别人黑夜里的一道光,那这苦难,便已经超越了苦难本身,变成一种伟大的、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在他看来,苦难原本是不可能成为财富的,一个人只有把遭遇到的苦难踩在脚下,苦难才会凸显它的价值。所幸的是,在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苦难,最终都成了他人生的垫脚石。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