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绕城高速西侧的屏峰新村,位于小和山高教园区,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前不久,村里来了位“科技村长”。
2024年10月,西湖区举行“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的工作推进会,聘请了23位“科技村长”结对15个村社,协助属地招商引资、培育产业。浙江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卢纯福接过一纸聘书,成为留下街道屏峰新村的“科技村长”。
“卢村长”履新两月有余,做了哪些事情?
院长做“科技村长”?
还是第一次
“挺难为情的,我这个‘科技村长’不坐班,来社区的次数也不够多。”在屏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卢纯福开门见山,幽默的开场白中略带谦虚。
“2024年初,也不知道屏峰社区党委书记廖银生怎么就找到了我,邀请我做科技村长。”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和屏峰社区仅一路之隔,20世纪90年代,卢纯福加入浙工大,教学、科研,在屏峰社区生活多年,对当地的人文、产业,都相当了解。不过,做“科技村长”,这还是第一次。
村长廖银生(左)和“科技村长”卢纯福(右)
西湖区外桐坞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西湖区请了好几位“艺术村长”驻村,发展艺术文创产业,成效明显。
“对标外桐坞村,屏峰社区有什么呢?屏峰社区周边高校林立,科技产业基础不错,为什么不请科技村长呢?”廖银生说,他和卢纯福相识多年,“他有技术有资源,这个科技村长,非他莫属。”
可是,“科技村长”是没有报酬的,怎么去请?这事有点难办。
不过,廖银生还是试着给卢纯福打了个电话。
一听要做“村长”,卢纯福也有点紧张,“搞工业设计是专业,科技村长可没有做过,要怎么干?我担心干不来。”
50多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安徽,结下了同舟共济、相守相伴的深厚情谊。为了中国科大能够安心在合肥“安家”,安徽省和合肥市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没有校舍,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安置中国科大的师生;冬季严寒,首先给中国科大供暖;电力供应不稳,安徽将中国科大列为优先于省政府的供电单位……
“都知道安徽和中国科大的故事,安徽把最好的资源给了中国科大,优先供暖供电,中国科大也用科技反哺安徽。这是一省一校的双向奔赴。”卢纯福说,“屏峰和浙工大其实也一样,我们现在的校址,当年都是屏峰居民的宅基地和稻田,属地为学校贡献了很多。社区有这样的要求,学校也好,我个人也好,都很难拒绝,应该说,义不容辞。”
听到这番话,廖银生难掩激动,拍手称赞,“卢院长真当好,热心,敬业。”
“科技村长”上岗后
做了什么
事实上,2024年5月,卢纯福这位“科技村长”就到岗了。他带着一支科研团队来到留下520新天地科技创业园,从事工业设计。
村里来了“科技村长”,发生了哪些改变?
“就说两点。”廖银生用手比划着——
第一,他帮助村里招商引资,解决了520新天地科技创业园2000平方米的租赁问题,实打实地给社区集体增加了收入。
520新天地科技创业园
第二,2024年暑假,他带着屏峰的小朋友到浙工大开展科学研学活动,走进木工实验室、陶艺实验室,体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家长们都说好。
卢纯福听后,笑着拱手谦让,“科技村长不坐班,但也不能只是挂个虚名,既然做了,就要尽心尽力去做。”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10月的就职演说上,卢纯福就给自己下了任务。如今,他一一对照复盘——
当好“招商引育员”,利用浙工大校友企业资源,引荐他们到屏峰设置杭州办事处或研发机构。
屏峰离学校近,人才优势明显,科研场所和设备都很先进,校友企业很愿意来。校友企业租下屏峰社区的楼宇,亩产租金就上来了。
屏峰新村
当好“创业指导员”,开展创新创意设计作品展演,组织创业课堂,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技能的培训。
浙工大和上城区在大学科技园建立了“数智物联创新实验室”,在生物反馈、感觉传感器、人机设计、人机分析等方面的设备都很先进,大到可以进行一个飞行器的数据测试、小到可以进行“一个水杯握起来是否舒适”的测试。这个实验室,对屏峰的企业及创业者0费用开放。
当好“投资研究员”,挖掘、分析、推荐适合合作社投资的项目,并协助确定投资的项目有序实施。
当好“商业策划员”,针对铂悦城、和创园等做新的商业方案,促进屏峰村形成一个更具规模、更具吸引力的商业文化氛围。
当好“科技推广员”,开展科技培训与咨询,在社区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社区的整体科技水平。
此外,卢纯福还打算和专业相结合,用工业设计赋能乡村发展。
“科技村长的身份给我提供了一块试验田,可以让我在屏峰开展产、研、学活动。”卢纯福说,我妈85岁了,我时常通过观察她来设计适合老年人的工业产品。屏峰社区的老年人多,助浴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想设计一款“开箱式浴盆”,水温、气压、防滑等各方面都更加人性化。我们将尽快推动科研成果落地,服务屏峰社区居民。
屏峰新村的小朋友参加科学研学活动
屏峰新村的小朋友多,卢纯福也在计划和屏峰社区结对,通过夏令营的方式,开展科学研习活动,“未来,我们会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新村长”们为乡村带来了什么?
乡村振兴,专业的事,也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近年来,西湖区探索“艺术村长”“医疗村官”“科技村长”等一系列创新“岗位”,通过聘请专业型技能人才,在科技、文化、民生多领域结对帮扶,推动乡村振兴。
2023年5月,西湖区转塘街道从中国美院“请”来6位大咖担任“艺术村长”,带着艺术走进乡村,将高端艺术资源导入乡村建设。
“艺术村长”让慈母桥村“穿”上新装
村里来了“艺术村长”后,大清社区大岭艺术社区、慈母桥村国潮主题亲子公园成为了“网红打卡点”,长埭村推出了“人民之心·塑境长埭”雕塑展等300多场活动。长埭村69岁的保洁员李彩玉,也办起了手工作品展。
李彩玉的作品
2024年1月,西湖区又请来了第二批“艺术村长”。
艺术村长”点亮了乡村建设,如今,转塘街道的木工、陶艺、雕塑等文创产业蓬勃发展,茶园、音乐、派对、咖啡、骑行等文艺标签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一条条“艺术+产业”的路径逐步“出圈”。
2024年4月,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请来了“医疗村官”,相当于村社的“医疗村干部”,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通过多种形式参加村社各种与卫生健康相关的活动。“医疗村官”从坐堂门诊到送医上门,实现了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专业技能人才到村任“村长”,扎根乡野、各展所长,是一种新尝试,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也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过,要实现“新村长”和乡村的双向奔赴,还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对乡村而言,要保证对专业人才的支持力度,让工作顺利开展。对“新村长”来讲,在乡村种下的果实,也要围绕着满足村民的需求展开,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惠及群众。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鼓励村民和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发展中来,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者 刘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