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改版啦,大家记得点击星标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们哦!

多地落实医院“降薪”要求!

浙江省松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松阳县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我县公立医院改革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医院降薪潮引发了广泛关注。从深圳到北京,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收入普遍下降,“夜班费腰斩”“绩效工资减半” 等现象频现。这一现象背后,是诸多复杂因素交织。

从降薪潮的根源来看,医院营收下降首当其冲。人口结构变化,出生率下降,儿科、产科等科室病源减少,收入随之减少。医保控费政策的推行,DRG/DIP 支付方式让医院收入从 “按项目付费” 转向 “按病种付费”,医院不得不控制成本,否则面临亏损。疫情期间,医院承担大量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任务,垫付巨额费用,负债率上升。

政策导向也在推动降薪。国家卫健委要求公立医院 “过紧日子”,强调公益性和成本控制,这使得医院压缩开支。同时,医改试图打破 “以药养医” 的旧模式,减少医务人员对药品和耗材收入的依赖,而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过渡。

经济环境方面,地方财政压力大,对公立医院的补贴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医院的经济压力。

降薪潮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医务人员积极性受挫,高年资、高收入医生收入下降幅度更大,工作积极性明显降低,甚至有人考虑转行或提前退休。医疗服务质量也面临风险,人才流失在基层医院和偏远地区更为突出,长此以往,医疗服务质量可能下降。副业兴起,部分医生通过直播科普、开网店等方式增加收入,但这也分散了医生的精力,影响职业专注度。医患关系也因降薪受到冲击,医务人员对工作满意度降低,与患者沟通和服务态度受到影响。

面对未来,短期内降薪潮可能持续,医务人员需要适应收入下降的现实,医院也需优化管理、提升效率。长期来看,医改有希望。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新模式,减少对药品和耗材收入的依赖,增强收入稳定性。财政支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助,尤其是儿科、精神科等专科医院。“两个允许” 政策允许医院突破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后用于人员奖励,这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体现公益性。

对于医院降薪潮,你有什么看法?在医改中,如何平衡公益性与医务人员收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图文来源:护理传真 作者:九人

编辑整理:护理传真 责任编辑:张昕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