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中的忐忑来信

1947 年,国民党军队向山东、陕北两大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战火逼近革命圣地延安。就在此刻,一封书信递到了毛主席的案前。

写信之人是国民党原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他在信中袒露心声和内心的不安:“我孤身一人起义,你们要吗?”

身为国军高级将领,手握重兵、声名显赫者起义,在当时屡见不鲜,可像赵寿山这般无兵无权、孤身一人的情况,却极为罕见。

思想进步的国军将领

赵寿山1894 年出生于陕西户县一个贫苦农家,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东三省相继沦陷之时,他对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一心内战的行径极为愤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产党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让他心中涌起无限钦佩。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主动寻找机会与共产党接触,探寻救亡图存的真正道路。

1932 年,赵寿山担任国军旅长,奉命驻守汉中。蒋介石妄图借他之手围剿红四方面军,他深知内战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深渊,让外敌有机可乘,于是将蒋介石的命令抛诸脑后,主动与红四方面军取得联系,双方定下互不侵犯协定。

不仅如此,他还秘密向红军赠送无线电收发报机,为红军采购急需的药品、交通物资,在关键时刻给予红军有力的支持。

西安事变暴发前夕,蒋介石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攻打红军。张学良、杨虎城不愿枪口对内,多次苦劝蒋介石无果。赵寿山作为杨虎城的心腹爱将,向杨虎城痛陈利弊,呈上《抗日建议书》,力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认为这是挽救国家、拯救西北、保护十七路军的唯一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虎城下定决心与张学良联手扣押蒋介石后,第一时间将赵寿山召至私邸,告知扣蒋计划。赵寿山毫不犹豫,当即表示坚决支持,并肩负起城内十七路军军事行动的指挥重任。

1936 年12 月12日凌晨,行动开始,赵寿山从容镇定,调兵遣将,指挥部队迅速包围国民党嫡系驻军,经过激烈战斗,成功将蒋介石的七千嫡系部队缴械,扣押了卫立煌、陈诚等一众蒋介石心腹,为西安事变的成功实施立下汗马功劳。

西安事变协商和平解决争端期间,赵寿山有幸结识了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等共产党人,尤其是与彭德怀的三天长谈,让他深受启发,犹如在黑暗中找到了指引方向的明灯。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开启,赵寿山与共产党人的交流愈发频繁、深入。1937年1月,他在司令部大院热情接待彭德怀、任弼时等人,众人相谈甚欢,还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风趣调侃:“赵司令,这下你可让蒋介石抓住把柄啦!你这是‘通匪’有据啊!” 赵寿山则爽朗大笑,回应道:“我不怕,你回去转告毛主席,我不光‘通匪’有据,还要入伙呢!”

此后,赵寿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抗日决心。他将一双儿女全部送往延安,让他们在革命的摇篮中成长,学习救国救民的本领。

随后,儿媳、侄女、外甥等七人也陆续被他送往延安,这种无私无畏的举动,充分展现了他对共产党的信任与支持,以及团结爱国、一致抗日的坚定信念。

他与彭德怀、左权、王炳南等红军将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他向红军将领传授军事演习与平原作战经验,同时邀请左权给十七路军将领讲授游击战战法,为提升两支军队的战斗力贡献了力量。

当时,陕北地区粮食紧缺,百姓生活困苦,红军的物资供应也面临巨大困难。赵寿山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立即派人前往渭北地区,四处筹措粮食。

在他的努力下,大批粮食被购得,并征用 150 多辆马车,马不停蹄地运往陕北。此外,他还慷慨解囊,赠送现大洋 30 万元及一批急需的武器弹药,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共产党的支持与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中的热血与委屈

全面抗战的烽火迅速点燃,赵寿山满怀报国之志,毫不犹豫地率部奔赴抗日前线。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蒋介石的诸多不公与刁难。

由于他是西安事变主谋杨虎城的部下,蒋介石怀恨在心,很快就对原十七路军进行了大幅度缩编,曾经一个兵团规模的部队,硬生生被缩编成了三十八军,赵寿山担任其下设十七师师长。

1937年8月,卢沟桥的硝烟尚未散尽,赵寿山便率领十七师毅然出潼关,赶赴河北前线。彼时的十七师在国民党军中属于典型的 “杂牌军”,物资供给少得可怜,弹药更是严重不足,战士们在战场上常常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打得极为艰难。

但赵寿山并非等闲之辈,他凭借着与红军高级将领多次接触所积累的经验,结合战场实际情况,果断采用游击战的战术与日军周旋。在武器装备极度落后的劣势下,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灵活的战术以及对地形的熟悉,依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让侵略者尝到了苦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10月,十七师奉命赶赴娘子关正面迎敌。娘子关地势险要,是日军西进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赵寿山深知此战责任重大,然而,由于地形和作战任务的限制,他无法施展游击战术,只能与日军展开正面硬碰硬。

日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兵力优势,向十七师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猛烈攻击。十七师官兵毫不畏惧,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钢铁洪流。但终因实力悬殊,此战过后,全师兵力由原来的1.3万人锐减到不足三千人,赵寿山本人也在激战中身负重伤。

随后的太原会战中,蒋介石不顾十七师已是疲惫之师,依然强令他们阻击敌人。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十七师再次遭受重创,部队人数进一步锐减,几乎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同在山西抗日的中共八路军目睹了赵寿山部队的惨烈遭遇,深表同情。经中央批准后,八路军主动伸出援手,将赵寿山残部邀请到八路军留守兵团驻地休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段难得的休整期间,赵寿山先后前往八路军控制的绥德和延安参观学习。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中共的练兵方法和部队组织能力,看到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日景象,心中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他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决心。

回到部队后,为了提升战斗力,赵寿山不顾蒋介石的猜忌和打压,主动起用大批共产党员在三十八军中担任要职,并建立了工委,加强了部队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在他的精心训练和领导下,三十八军逐渐恢复元气,成为一支令日军畏惧的抗日劲旅。

赵寿山驻守中条山两年多,期间,他率领部队先后粉碎了日军 11次大规模进攻和 “扫荡”,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坚守阵地,保家卫国,让日军的侵略图谋屡屡受挫。

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他和部队的敬意与感激,盛传一首民谣:“赵寿山,李兴中,率领陕西冷娃兵,中条山上打日寇,吓得鬼子一溜风。” 然而,立下赫赫战功的赵寿山,却始终得不到蒋介石的信任与嘉奖,反而愈发被猜忌、被打压。

蒋介石对他的种种不公待遇,让他深感寒心,也让他对国民党的腐败和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终,赵寿山对蒋介石彻底心灰意冷,毅然选择了另一条光明之路 —— 起义,投身到人民的怀抱,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身起义的艰难决定

抗战后期,蒋介石用明升暗降的招数,在1944 年初把赵寿山调离三十八军,转到甘肃担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让胡宗南时刻监视着他。这下好了,一心想抗日报国的赵寿山就被安置在了后方,一待就是两年多。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挑起了内战,赵寿山的老部队三十八军虽然被蒋介石的亲信控制着,但中下层军官可大多都是反内战的爱国将领。所以解放战争一开始,三十八军就多次起义。

蒋介石气坏了,又拿人家没办法,就把火气都撒在了赵寿山身上,1946年底撤销了他的所有职务,还把他调到南京,跟软禁没啥两样。

这时候的赵寿山手下一个兵都没有,在蒋介石的眼皮子底下也干不了啥事儿呀,于是就有了起义的念头。可当时起义至少得是一个团,由团长带着才行,赵寿山这时候无职无权的,也没法给解放军带啥情报,心里那叫一个忐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他还是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愿意孤身起义的想法。嘿,他可能都没想到,尽管当时陕北局势紧张得很,但毛主席对他这封信可重视了,指示董必武说:“赵在国民党的使命已经完成,尽快接入晋冀鲁豫解放区。”

1947 年 1 月,在董必武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下,赵寿山坐着救济轮船出海,一路向北,最后平平安安地抵达了晋冀鲁豫解放区,受到了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热烈欢迎。

同年6月,赵寿山到了陕北,终于见到了毛主席。在一个破窑洞里,他和毛主席畅谈了一夜。毛主席直接问他:“你愿意在后方给贺老总当副手,还是愿意在前方给彭老总当副手?”

赵寿山慎重地想了想,决定还是到前方去,为解放事业出份力。随后他就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和彭老总一起在大西北征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赵寿山觉得大局已定,新中国正等着建设呢,就主动申请调离军队,转到地方工作。

1950年3月,他被任命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从此就在大西北扎根,建设新中国。1952 年11月,他又调回陕西,担任陕西省省长,三年后还被授予了一级解放勋章。

赵寿山将军的一生那可真是够传奇的呀,在那个时代的乱流中,他始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位和使命,最后做出了正确的历史抉择。1965年6月,赵寿山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