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的走向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而经济往来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纽带之一。在马英九执政的“黄金年代”,台湾从两岸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顺差,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甚至超过1700亿美元。

这样的成果让不少人产生了乐观的设想:如果统一后新台币能够与人民币等额兑换,是不是就能顺理成章地赢得台湾民众的支持?知名的民进党创党元老叶耀鹏曾坦言,汇率一旦统一,甚至最顽固的台独分子也可能改变立场。一个简单的汇率是否真的能改变台湾的选择?

蒋介石的怀柔政策与台湾光复初期

1945年二战结束后,台湾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中国,被称为“台湾光复”。为了迅速稳定社会秩序,政府决定采取一系列怀柔政策。这些政策的首要体现是对台湾的汉奸不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

战争期间,不少台湾人为了生存或其他原因,曾与日本政府有所合作。在战后,这部分人群本可能成为公众指责和法律制裁的对象。然而,蒋介石政府选择了一种较为温和的处理方式,没有像处理其他地区的汉奸那样严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对于在台湾的日本人,蒋介石政府同样采取了较为宽容的策略。战后,许多日本人仍然留在台湾,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医生、工程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岛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民政府并没有急于将这些日本人驱逐出境,而是允许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在台湾工作,直到找到合适的中国大陆或台湾本地人才替代他们的职位为止。

在文化政策方面,蒋介石政府推广国语教育,试图将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推广至日常生活和教育体系中,以增强岛内居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挑战性的,因为多年的日本统治使得日语已在台湾社会中根深蒂固。尽管如此,政府仍积极推行,提供资源和培训给教师,使之能够在全岛范围内教授国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台币兑换券的经济影响

1946年5月22日,国民党政府为了整顿台湾光复后的金融体系,宣布发行“台币兑换券”,俗称“旧台币”。这一政策的核心是将民众手中的“台湾银行券”按照1:1的比例进行兑换。

表面上看,这是一项合理的货币改革措施,旨在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并消除日本殖民时期遗留的经济影响。然而,这一政策的设计和执行却显得过于仓促和缺乏专业支持。当时台湾的经济基础在战争期间已经遭受重创。

工业生产能力下降,农业生产也因战争破坏而大幅萎缩。国民党政府接手后,并没有充足的资源来支撑这一兑换政策。在兑换完成后,台湾民众手中确实有了大量的旧台币,但市场上的物资供应却没有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台湾社会处于物资严重短缺的状态。战争结束后,台湾的工业生产一时难以恢复,农业也未能及时满足需求。市场上常见的粮食、日用品甚至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出现短缺,而国民政府又没有能力迅速解决这些问题。

结果,虽然民众手中的货币换成了“台币兑换券”,但他们却难以在市场上买到足够的物资。社会的混乱很快显现出来。物资短缺和通货膨胀相互叠加,形成了恶性循环。民众手中的旧台币难以购买到所需的物资,而市场上的商人也因为对货币体系缺乏信心而囤积居奇。

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混乱,粮食、棉布、煤炭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迅速飙升,甚至出现了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货币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二八事件”的社会动荡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这起事件最初源自台北市区的一次小规模冲突。当时,国民党政府派出的稽查队员在街头查禁非法私烟时与摊贩发生争执。

稽查队员试图没收一名妇女手中的私烟,但执法过程粗暴,引发围观民众的不满,局势迅速失控。在混乱中,稽查队员开枪打死了一名民众,这一枪点燃了台湾社会中潜藏已久的不满情绪。

事发后,大批市民开始聚集,向当局表达抗议。抗议规模不断扩大,最终演变为冲突。随着局势的升级,不满情绪从台北迅速向全岛蔓延。许多台湾民众对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以来的经济问题、官员腐败以及社会不公等积怨已久,这次事件成了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在冲突扩大之时,台湾的士绅和精英阶层开始加入抗议的行列。这些人多半是岛内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商人和地方势力,他们长期以来对国民党政府的治理方式颇有微词。尤其是日本统治时期形成的台湾本地精英阶层,因在光复后被边缘化而对新政权感到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全岛的混乱,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显得措手不及。由于光复后台湾的行政体系尚未完全稳定,加之大量日本殖民时期的官员被撤换,新上任的本地官员对局势的控制能力有限。事件进入最激烈的阶段时,台湾社会已陷入全面的暴力和混乱,许多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

在混乱持续数周后,国民党政府最终决定采取军事手段平息事态。来自中国大陆的21师部队被紧急调往台湾。这支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海上运输后陆续抵达岛内,并立即投入平乱行动。

经过21师的介入,台湾全岛的局势逐渐得到控制,国民党的统治得以维持。然而,这场事件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亡。

通货膨胀与新台币的发行

1949年,台湾的经济状况已经到了几乎无法维持的地步。旧台币的通货膨胀问题愈演愈烈,市场上的物价以惊人的速度飙升,普通民众手中的货币购买力几乎丧失殆尽。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国民党政府决定发行新台币,并设定了一个极高的兑换比例:4万旧台币兑换一元新台币。这一政策的推出虽然在短期内阻止了旧台币进一步贬值,但也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人手中积累的大量旧台币在兑换新台币时几乎变得毫无价值,这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尤为沉重。多年积攒的财富瞬间蒸发,不少家庭因此陷入了经济困境。对于商人和企业来说,新台币的发行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虽然新台币初期的购买力较强,但由于货币改革的实施速度较快,许多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调整过来。

部分商家在旧台币兑换新台币的过程中蒙受巨大损失,资金链出现断裂,经营困难加剧。而那些依赖大陆贸易的企业则因国共内战的局势变化和交通中断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岸关系的经济利益

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关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年代”,商贸往来迅速增长,大量的台湾商品通过两岸直航和更便捷的物流渠道涌入大陆市场,而大陆的巨大需求则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从1999年的155.9亿美元攀升至2016年的1100亿美元。在此期间,许多台湾企业加速布局大陆市场。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科技产业,台湾的企业主在大陆开设工厂、设立办事处,充分利用大陆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潜力。

一些知名的台湾品牌在大陆市场迅速扩张,直接受益于两岸贸易的繁荣。同时,大陆的开放政策也为台湾投资者提供了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台湾的农业产品、电子产品以及高附加值商品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逐步提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台湾从两岸贸易中获取的利润更是突破了1700亿美元。这样的经济成果让许多人认为,只要大陆继续推出惠台政策,为台湾提供更多的经济红利,台湾民众可能会更加支持两岸统一。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尽管经济数据亮眼,但两岸之间的政治分歧和社会认同问题始终存在,经济层面的利好并未直接转化为支持统一的广泛民意。

知名的民进党创党元老叶耀鹏曾表示,如果统一之后新台币能够与人民币实现一致的汇率,他身边的一些台独分子甚至也会转变态度支持统一。新台币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涉及到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

台湾的经济制度与大陆有显著差异,无论是市场机制、金融监管还是货币政策,双方都存在较大的不对称。如果贸然实现汇率统一,很可能对台湾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甚至可能引发资本外流和市场动荡。

台湾海军原舰长黄征辉对这一问题也有过探讨。他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在大陆完成对台军事行动并获得胜利后,为了稳定台湾社会和经济,大陆可能会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根据他的设想,大陆将大力支持新台币的稳定,并通过资金注入、政策优惠等方式迅速恢复台湾经济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他的推测,这种政策可能会带动台湾股市快速复苏,甚至达到新的历史高点。大陆的积极介入和经济承诺将成为吸引台湾民众的重要手段。

然而,黄征辉的设想是基于一个特殊的前提条件,即两岸统一是通过军事方式实现的。这种情况下,大陆对台湾的经济支持将主要集中于战后恢复和重建。具体操作上,大陆可能会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台湾基础设施的重建,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资本回流台湾市场。

两岸之间的经济制度差异也是一大挑战。大陆采取的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而台湾的市场经济更加接近西方自由经济模式。在两种制度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的中小企业在大陆经济体系中的定位、两地金融机构的融合、税收制度的统一,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汇率问题,牵涉到两岸经济运行的核心领域,任何轻率的决策都可能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

参考资料:[1]吴国培,杨少芬,潘再见.人民币兑新台币的均衡汇率:分析框架与实证检验[J].东南学术,2014(3):52-602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