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 金
编辑/陈金艳
1月2日下午,华熙生物发布《关于副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退休离任的公告》,宣布郭学平博士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和核心技术人员身份,但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直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
就在前两日,贝泰妮发布公告称,徐志华因个人原因,经审慎考虑,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其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上面两例只是美妆行业高层换血潮事件的一个缩影。据美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多个国货美妆企业发生了34起重要岗位变动,涉及“一把手”、核心业务负责人、品牌负责人等多种重要职务变动。
这一系列人事变动背后,也侧面反映着品牌的战略方向。透过头部品牌的人事变动,美妆网尝试看到一些行业和品牌的现状,和未来战略的中心和重点。
01
多家本土企业集体“换血”
据 美妆网 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 1 1 家 头部国货 美妆 企业 发生了 34 起核心高管变动。
其中,上海家化高层变动最为频繁。自 2023 年被珀莱雅拿走了国货美妆一号位后, 2024 年业绩规模又被上美集团反超。品牌老化、缺乏能“造血”的大单品,成为了悬在上海家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今年 6 月,前任高鑫零售 CEO 林小海担任上海家化第五任 CEO 。林小海先后聘任科蒂中国前总经理陈旻为美妆事业部总经理,钱薇为创新事业部总经理,曾在相宜本草任职的徐昕被任命为美妆事业部玉泽品牌部品牌总监,还挖来了珀莱雅原首席营销官( CMO )叶伟出任上海家化外聘品牌营销咨询顾问。
上海家化三大事业部也陆续 “换帅”。叶伟敏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卸任个护事业部总经理一职,其是上海家化元老级人物;原美婴事业部总经理张晓娟被调往品牌与市场营销担任首席市场官,海外事业部总经理陈静同步辞任。
种种迹象可以窥见,林小海推行改革的决心之坚定。林小海表示,履新后遇到了诸多困难,而 “一个全新的组织和团队”正是他应对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变革一同开始的则是裁员传闻。据 媒体 报道,上海家化 2024 年下半年 正展开裁员,本次裁员主要针对销售部门,预计裁员数量约为现有销售团队 15% ,其中由于各地分公司以销售人员居多,所以遭遇的裁员比例最大,甚至不少区域分公司直接撤销。甚至,有员工到上海家化拉横幅维权。
在三季报电话会上,林小海并没有直接回应裁员的问题,而是提到: “ 短期调整去掉的都是一些不健康的业务跟泡沫,并没有对运营的公司利润造成很大影响,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 10 月 29 日,针对裁员、拉横幅维权的消息,上海家化相关负责人 也公开 回应称,相关报道不属实,没有和公司沟通确认过。拉横幅的员工属于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与公司 “ 聚焦效率 ” 的战略保持一致。
其次高层变动较多是华熙生物和云南白药。 2024 年以来,华熙生物风波不断。夸迪品牌前主理人枝繁繁离职社交平台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华熙生物还有多名高管出现了人事变动,以及多名核心技术人员辞职,引来外界关于华熙生物高层人事动荡的猜测。
云南白药爆发窝案, “个人原因”辞职一年多的原董事长王明辉、原首席运营官兼高级副总裁尹品耀等 5 位公司曾任高管,从 2023 年初至 2024 年初,因涉及同一事项先后被纪委监委部门带走调查。上述卷入“窝案”的原董事长王明辉,也曾经是云南白药上市以来任期最长的董事长。今年 5 月 26 日,云南白药的另一名核心人物陈发树及其子陈焱辉亦宣布辞职。
02
人事变动背后的
三大现象
今年以来,国货美妆人才流动频繁,品牌正进入下半场竞争,更加注重从 “管理”和“技术”挖掘增长点。整体来看,国货美妆企业的人事变动呈现了几个趋势:
现象一:核心研发人才争夺战加剧,头部企业争相抢人
2024 年,头部国货企业的核心人才“互跳”。 7 月,珀莱雅 CSO (首席科学官)魏晓岚离职,蒋丽刚出任百雀羚首席技术官( CTO ); 11 月,黄虎出任珀莱雅首席科学官( CSO )。
伽蓝研发中心前副总经理、深圳仙迪前研发总经理陈明华加入欧诗漫,成为其研发创新中心产品技术开发部首席科学家。 “欧诗漫美丽新干线”官方公众号中对于陈明华的加入表示:“陈明华博士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欧诗漫研发创新中心人才梯队建设,为产品技术开发注入新活力,赋能公司大单品战略的实现。”
此外,华熙生物的 6 起人事变动中,有 4 起与研发相关。
现象二:头部企业迎来“二代接班潮”
国内企业中,两家化妆品上市公司在今年迎来了新的一把手:珀莱雅原副总经理侯亚孟接替方玉友任公司总经理一职,上海家化则聘用前高鑫零售 CEO 林小海为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
据悉,侯亚孟是珀莱雅实际控制人侯军呈、方爱琴的子女,这也意味着这个创立 20 余年、营收即将奔向百亿的企业正式进入二代接班阶段。
不仅是珀莱雅,丸美股份董事长孙怀庆之子孙云起担任旗下彩妆品牌 Passional Lover 恋火的总经理;就在立白集团三十周年之际,曾任立白科技集团总裁的陈泽滨履新立白科技集团董事长,正式全面接手立白,曾任立白科技集团第一副总裁的陈展雄,则履新立白科技集团副董事长、总裁。立白也由此进入了二代全面领航的新时代。
现象三:偏好国际化妆品巨头出身的人才引进
目前国货美妆企业中,珀莱雅、上美股份、逸仙电商和上海家化的部分高管此前曾在宝洁、雅诗兰黛等国际巨头任职,主要集中在前端的营销人才和后端的研发人才。
早在 2018 年,珀莱雅聘请宝洁系出身的叶伟担任 CMO (首席营销官)时,正好是珀莱雅转型的关键年,他带着宝洁从业经验参与到红宝石系列、双抗系列等大单品的推广之中。如今其从宝洁离职后,被上海家化外聘为品牌营销咨询顾问。
上海家化上任的 CEO 林小海曾在宝洁任职 21 年, 2014-2016 年期间,还担任宝洁 ( 中国 ) 营销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营销总裁;科蒂中国前总经理陈旻( Kevin Chen )就任上海家化美妆事业部总经理;今年 7 月离职的珀莱雅原首席科学官魏晓岚,曾是科蒂亚太区研发副总裁; 2022 年,原宝洁中国研发中心奠基人黄虎,投身于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今年 11 月,其离职后以珀莱雅首席科学官的新身份亮相。高管和科研人员的流动主要发生在几大美妆集团之间,呈现出一种闭环式的“内部循环”模式。
国外美妆集团如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资生堂等拥有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在研发、市场和企业策略层面的成熟度极高。尤其在研发领域,这些集团往往具备深厚的科研积累和全球化的技术网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推出创新型产品。
近年来,受市场竞争加剧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多家国货美妆企业在人事布局上频繁调整。从上海家化的再度换帅,到珀莱雅的二代接班,再到蒋丽刚、叶伟等行业资深人士的跨界流动,这些变动不仅是管理层调整,更是企业战略调整的外在表现。
03
“重营销轻研发”转向
“营销、研发”并重
据Euromonitor统计,2015-2020年我国护肤品、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202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达万亿规模。
先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不少品牌们借着“国潮”之风站了起来,并争先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但如今持续下行的压力下,不少重营销轻研发的公司业绩下滑、亏损甚至倒闭的问题频出。大浪淘沙之下,业绩持续高增的美妆上市公司发展路线逐渐分化。
据美妆网观察,目前行业内逐渐分化出两条发展路线,以珀莱雅、上美股份为代表的老牌美妆公司近年侧重打造品牌矩阵,通过不断拓品类推动业绩走高,与此同时,他们也将视野投向东南亚市场,尝试开启国际化;另一条路线以巨子生物、丸美生物等为代表,相比传统美妆集团模式,这些公司更倾向将独特的原料或技术作为招牌,选择围绕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深入布局。
营销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正成为美妆行业的“抢手货”。不仅越来越多有国际大厂履历的、一专多能的顶尖科研人才加入本土美妆科研创新的大潮,而且品牌管理岗位的调整迭代也在加快,这些变化都成为推动行业潮水走向的一股重要力量。
有行业人士表示,何谓“品牌高水平全球竞争”?指的是商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已经不再停留在成本、市场和营销等传统要素上,而是上升到了产业链布局、核心技术能力以及品牌经营等层面上。上美股份高级副总裁兼联合创始人宋洋此前也表示,上美发现要想真正超过国际品牌,一手抓自主科研体系的打造,一手抓科研人才梯队建设,这两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随着消费趋势的演进,国货品牌未来仍需要重要提升产品力以及优化流通效率,有效提升品牌形象,适应长久发展。另一方面,在当前核心管理层接班换届背景下,需要尽快打造出匹配企业核心战略的现代化自驱型组织,以实现品牌高效率运营并灵活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消费形势。当然,将人才吸纳过来后,如何提供更适合的发展“土壤”,将人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对国货美妆而言也是一门必修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