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天桥出发,音乐剧为北京“演艺之都”建设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肖衡、编辑|丁宇

图片|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供图

11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央戏剧学院特邀主办,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主办的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盛典论坛在天桥艺术中心举行,其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和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属国内首次音乐剧领域的报告,并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呈现了目前国内音乐剧的样貌。

报告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全国音乐剧演出场次1.36万场,较2023年同比增长5.5%;票房达到13.96亿元,同比增长26.7%;观众人数582.13万人次,同比增长4.6%。预计2024年全年音乐剧场次票房将超16亿元。

一直以来,音乐剧似乎都带着“小众”的标签,但是报告中实实在在的数据表明,音乐剧热起来了。很多现象也在给予佐证,比如,随着近两年多部作品的成功出圈,一票难求和跨城看剧已然成为这个市场的常态。面对一些热门剧目,不少资深剧迷时常“多刷”“集卡”。本土原创作品百花齐放,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引进来”的音乐剧正在“走出去”,国内音乐剧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的音乐剧市场热度也在持续上升。报告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北京音乐剧票房收入占全国票房的14.1%,是音乐剧创作和演出的重要阵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音乐剧市场的繁荣为北京推进“演艺之都”的建设作出贡献。2023年初,“着力打造‘演艺之都’”首次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北京音乐剧市场的良好表现也为“演艺之都”的中期建设增添有力一笔。特别是近年来,北京以“大戏看北京”为抓手,持续推动文艺生产,出大戏、出精品,音乐剧更是乘势而上,贡献了多部热门剧目。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作为北京音乐剧演出的重要场所之一,以演艺精品带动文旅融合,其在音乐剧方面的多项突破是“大戏看北京”这张文化名片的真实体现。

在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盛典论坛举办当天,《博客天下》作者对话天桥盛世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徐晓辉和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他们从2024年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数据出发,聊起如何以盛典为平台,促进国内国际行业交流及发展,以及音乐剧市场进入多元发展新格局后的方向。

徐晓辉表示,老天桥的slogan是“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现在天桥的slogan是“北京的天桥,世界的舞台”,当下愈发国际化的资源正在聚拢于天桥,音乐剧是天桥舞台极为重要的部分,不断茁壮成长,充满潜力。潘燕认为,国内音乐剧正处在一个特定发展阶段,人才、创新、造血能力以及与城市文化定位的交融一个都不能少。

共生:音乐剧与“演艺之都”的相互作用力

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盛典论坛期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音乐剧在我国演出市场上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是商业演出市场较为活跃的组成部分。

报告还显示,音乐剧沉浸式演出在所有的剧场品类中跨城观演比率是最高的。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演出场次多、种类丰富、交通方便,能吸引到更多观众来京观剧。徐晓辉表示,北京拥有众多的演艺资源、演艺机构和院团,有更为便捷的政策信息,同时还有良好的观众基础。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所处的位置与北京南站临近,前往大兴机场线也比较方便,也是吸引外地观众进京观剧的因素之一。如今的天桥艺术中心已经是国内音乐剧行业的地标之一,但是单独一个剧场空间想要引领行业发展几乎不可能,这就需要整个天桥在演艺区的建设和发展上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盛典论坛嘉宾合照

徐晓辉介绍,天桥演艺区建设的2.0规划正在路上,演艺空间的聚集度要向上提升,2.0规划一定要符合北京“演艺之都”的未来发展方向,不仅要立足天桥发展,更要立足于“演艺之都”的发展。他坦言这个担子不轻,“相比其他演艺生态和演艺氛围比较浓厚的城市,至少北京不能落后”。

潘燕分析,北京作为首都和全国的文化中心有很多优势,视线宽广、取材丰富、局限性小。她认为,目前北京的音乐剧市场主要立足于天桥艺术中心等专业剧场,未来也希望在专业剧场的巡演类演出之外,北京能够有更多与景点景区、商业空间融合的音乐剧产品。而跨城观演对于文旅的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想象,无论是餐饮还是酒店住宿、景点旅游都会得到正向影响,文旅融合下的演艺新业态、新场景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伦敦西区是音乐剧的策源地,百老汇是音乐剧的代名词,且都有非常成熟的市场和品牌效应。天桥艺术中心应该如何加强与音乐剧的融合是天桥决策者们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的事情。徐晓辉认为,应该给人的印象就是:“在这里演音乐剧,期盼有一天中国音乐剧的标签能落在天桥演艺区,想到天桥就想到了中国的音乐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桥盛世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徐晓辉

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盛典的举办,实际上对于整个行业都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徐晓辉谈到,音乐剧作为“演艺之都”的重要的抓手,天桥有责任把旗帜扛起来。盛典不仅是音乐剧人的盛会,更是行业内集思广益、畅谈音乐剧未来产业发展的平台。徐晓辉希望,在盛典的带动下,可以完善天桥的音乐剧产业链生态,让天桥成为一个聚资源的平台,为北京“演艺之都”建设贡献力量,助力北京打造精品荟萃、资源汇集、人才云集、活力创新的全球演艺新高地。

此外,盛典不仅具有全国属性,还具有国际元素,这也是未来音乐剧产业的发展趋势。徐晓辉觉得,未来可以让盛典出现更多国际元素,拥有更多国际团队参与,“就像北京国际电影节那样”。彼时的北京、天桥、音乐剧,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将更为密切、交融。

交流:“引进来”与“走出去”

正如徐晓辉所说,此次盛典的国际化元素的确十分亮眼。

在盛典论坛上,维也纳联合剧院总经理弗兰兹·帕泰以国际视野,探讨国际制作公司对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影响,共同为中国音乐剧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盛典晚会上,经典剧目《剧院魅影》主演约翰·欧文-琼斯、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及《蝴蝶梦》主演安妮米可·凡·丹,以及为观众熟知的“老航班”—法国音乐剧演员洛朗·班也惊喜现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语原版音乐剧《伊丽莎白》音乐剧版音乐会演出现场

潘燕认为,盛典邀请国外同行参与,能让他们看到国内剧目和优秀演员,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通过盛典能让更多的国外同行了解中国音乐剧发展的特点以及优秀的内容,在未来可以加强双向的合作和沟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事实上,拓展海外市场一直是国内本土原创作品的难题,国内很多原创作品在海外市场的适应度和知名度暂时都不如海外进来的作品,这是客观事实。不过,由于音乐剧进入到中国时已经是非常市场化的品类,从引进版权到做中文版,国内的音乐剧市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潘燕从中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面,即:随着国内原创团队越来越多,原创作品的品质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实现了国内音乐剧版权的向外输出,“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我觉得会越来越多”。只不过,“本土的原创作品不能仅是‘送出去’,而是要真正能进入到国外的市场中,完成市场化。”

其实,音乐剧作为舶来品,表演形式本身就在国外市场接受度较高,利用音乐剧的形式传播中国文化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徐晓辉给出了更为直白的表达:“音乐剧是舶来品,但舶来的是形式,内容可以是我们自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潘燕

徐晓辉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国内艺术创作的内核,包括近几年的中国音乐剧市场有很多优秀的原创音乐剧,比如有向诗仙李白致敬的原创音乐剧《将进酒》,也有贴近当下观众生活、讲述快递小哥故事的《在远方》等,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把内容做好。”

徐晓辉还提到,音乐剧在国内的创作不仅可以植入内容,还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他透露,12月底,一部讲述梨园故事的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将在湖广会馆驻场演出,剧情充满京味文化,音乐融入京剧唱腔,颇具特色。

《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中也提到,当前由国内制作机构制作演出的中文音乐剧包含四类:本土原创题材音乐剧、国内文学&影视IP改编、国外音乐剧作品本土化改编,以及国外文学&影视IP改编。中文音乐剧内容、品类丰富,创制作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呈现国风国潮、体现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尤其获得年轻观众的喜爱。许多国内经典文学作品和影视IP被改编为音乐剧,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音乐剧的形式也赋予了作品更为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情感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的投入和加持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能为其他产业赋能,文化是滋养人的,文化是教化育人的。”徐晓辉认为,“天桥演艺区不仅是当代的也是历史的,拥有使命感的天桥一定是中西交融、古今辉映的天桥。”

创新:提升造血能力

潘燕说:“今年剧场的市场销售相对收缩,比较疲软,但音乐剧逆势上涨,足以证明其生命力。”市场供给保持活力,音乐剧的受众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中国音乐剧市场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不过,近几年来,“因人看戏”和“人大于戏”的现象是音乐剧市场普遍被关注的问题。从多部作品的效果看,明星效应确实带火了剧,但从整个产业长远发展来看,音乐剧还要建立自身的长期生命力,去触达更大范围的受众。

以观众构成举例,报告中一个特点非常突出,即“年轻且女性观众为主”,这也是有很多人认为音乐剧是“小众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对比百老汇等成熟的音乐剧市场,后者无论是年龄还是性别都是相对均衡的。

所以,音乐剧未来从“小众”走向“大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既要包括题材、形式上的创新,又要包括宣传、营销上的创新,还要包括人才培养的创新,从整体上提高造血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语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演出现场

潘燕提到,目前国内的音乐剧营销大部分依然局限于固有的音乐剧观众,应该通过更多元的新媒体营销方式将好作品、好内容向更大范围传播。下一步,获得更广泛受众的能力还要继续提升。她总结,首先是有优质的内容且源源不断地输出,其次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上音乐剧,要知道观众在哪儿。

利用有知名度的明星演员去快速提升剧的传播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没有明星演,票就卖不出去,就会进入一个怪圈,不利于音乐剧市场的发展。潘燕认为,不能仅靠明星去吸引大家,而应靠剧本身的内容和题材,靠营销让更多人看到。她举例,音乐剧《时光代理人》是根据动漫IP改编,也是国内音乐剧市场的全新尝试,吸引动漫爱好者走进剧场,效果很好。

“只要本子过硬,演员能力OK,观众都会叫好,都会又叫好又叫座。这就是‘戏带人’。”潘燕觉得,能从“人带戏”到“戏带人”,是音乐剧市场能够再有一次跳跃式发展的路径。

对于目前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来说,“戏带人”既要依靠好作品,也需要大量的演艺人才作为积累,才能培养适合不同剧目的好演员,形成演出的规模化。

徐晓辉谈到,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盛典不仅有“推优”晚会,还以音乐剧人才培养作为论坛,探讨了音乐剧教育的关键环节,包括基础教育、实践培养及市场对接,为音乐剧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语原版音乐剧《摇滚学校》演出现场

自2019年起天桥艺术中心就创新性设立了“音乐剧人才培训基地”,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音乐剧产业培养专业性、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这与报告中提到的“专业剧场承担更多艺术普及和人才培养功能”相契合。

扩大至整个天桥演艺区,更多样化的艺术培养和创作方式被承载。徐晓辉介绍,天桥演艺区打造了天桥“艺巢计划”,帮助年轻的艺术工作者在天桥成立工作室,打造“一元工作室”。“‘一元’就是一元钱,我们提供三四十平方米的地方,只要带着艺术家,带着资源,带着创排,都可以来这儿,我们给机会。”他进一步解释,“一元”也是艺术圆梦的意思,也是未来能突破亿元票房的意思。

目前,由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出品的舞蹈诗剧《九歌》的导演胡阳,就把工作室带进了天桥,演员松岩、松天硕父子的工作室也进驻到了天桥。未来,也一定会有音乐剧的创作者聚集于此。徐晓辉表示,天桥下一步将在这方面继续尝试和探索,“能帮大家聚集资源、节省资金,还能为整个产业链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晓辉认为,关于音乐剧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人才积累和创新坚持下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