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品 | 探客纪

创作团队 | 千城记

撰文| 杨辰可

编辑 | 李想

“5、4、3、2、1……”在市民游客自发的倒数声中,新的一年安然到来,“跨年圣地”上海外滩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黄浦江面上,一艘艘装饰得流光溢彩的游船缓缓驶过,与两岸的灯光交相辉映。与此同时,外滩周边的高楼大厦也纷纷亮起了精心设计的灯光秀,将夜空点缀得异常绚烂。

不得不说,外滩的客流量又一次创下了新高。据当地媒体的报道称,当晚外滩滨水区瞬时客流达54436人,累计客流 37.8万人次。在零点即将到来的时候,外滩滨水区客流量飙升到6.5万多人,截至1月1日零时5分,累计客流更是高达52.8万人次。

2024年上海外滩跨年夜(图源@视频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烘托跨年气氛,各路商家频出创意:在现场的游客都可以参加“上海外滩黄浦江游览跨年之夜” 活动,不但可以在游船上欣赏江景,还可现场抽奖,参与激情舞会等。

临近外滩的南京路步行街各商圈更是联合打造跨年“不打烊”,重点商场如新世界城、新世界大丸百货、M558等,老字号品牌新雅食品旗舰店、邵万生、三阳南货店、泰康、培罗蒙等都延长营业时间至次日0时30分,把整个跨年夜推向更大的热潮。

毫无疑问,外滩已经成为上海的地标名片。

外滩位于黄浦江畔,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靠南京东路步行街,南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北连苏州河,被誉为上海的“城市客厅”之一。

上海外滩全景,图片较大,请横屏欣赏(图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外滩就一直是上海及全国金融业、进出口贸易业最集中的场所。外滩的“一举一动”牵动的可能不仅是上海的经济发展风向,也可能是国内未来经济发展的风向。

而近期,外滩的动作可不小,从拆除“亚洲第一弯”到外滩“第二立面”区域更新,一系列举措好似在“变脸”。

为何说外滩的举措好似在“变脸”?因为外滩“第二立面”区域更新规模确实很大。

外滩共两个立面,即“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第一立面”是面向黄浦江的立面,主要由20世纪初期的欧洲风格建筑组成,用地面积50.93公顷,有30个历史风貌街坊,目前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更新。

“第二立面”是建筑的背面,即面对内陆的立面。在过去,承担着建筑的功能性需求,似乎显得较为简陋,不够引人注目。

这一次上海是对外滩“第二立面”逐步进行全方位更新,提升整个区域的使用效率和功能。这其中就包含141幢1949年以前建造的老大楼,这也是外滩城市更新和功能升级的关键部分。(编者注:“第二立面”占约68公顷,是北起苏州河,南至延安东路,东临中山东一路,西到河南中路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外滩“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区位图(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大规模的更新上海也是倾尽全力,不但列为十个城市重点更新单元之一,还纳为上海首批“三师联创”机制试点之一,足见外滩变动对上海的重要程度。(编者注:①上海的十个城市更新重点单元分别是:黄浦外滩地区、老城厢地区、东斯文里地区、徐汇衡复风貌区、北外滩音乐谷、“大吴淞”、石门二路01单元、嘉兴01单元、金陵东路、张园以及民生码头。②“三师联创”指的是由规划师、建筑师、估价师联合编制更新单元实施的规划方案,力求将风貌保护、开发强度、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公共基础设施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通盘规划。)

外滩“第一立面”“第二立面”施工规划图(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究竟在唱一出什么戏?为什么外滩的更新对上海如此重要?

看“戏”前,先来了解一下“戏”的主角——外滩,它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了上海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的。

故事要从上海开埠后讲起。

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后,外滩被划定为租界。随后英、法在这里开辟租界,外国银行、商行等机构开始云集。外滩上空飘摇着各国旗帜,不同肤色、口音的商人穿梭其中,讨价还价。外滩就此踏入了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一个金融中心雏形逐渐在外滩形成。

大规模的外国人士不断涌入外滩,商人们很快嗅到了新的商机——酒店行业。

于是外滩开埠后的第三年即1846年上海就有了第一家外资旅馆「礼查饭店」,1864 年又建成了「上海总会大楼」。

虽然酒店的出现最初只是为了解决外国商人、国内达官贵人、船员等人的住宿问题,但精明的商人发现了更大的商机,很快酒店就扩展出商务交流、舞厅娱乐等综合服务业务,供有钱人奢靡享受。

与此同时,与外滩相连的南京路也逐步发展成一条繁华的商业街,1906年就已拥有洋广杂货、洋布绸缎、衣庄、银楼、茶食等30余个行业的商店184家。同时,南京东路还承担着公共租界内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的双重重任。

上海熙熙攘攘的南京路(图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展到20世纪初,外滩的金融市场就已相当发达,国内外著名银行汇聚于此,如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这里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成熟的金融市场促进了证券交易的发展壮大,1914年,外滩第一家较为正式的华商证券交易组织“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1919年,中国第一家综合性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在外滩成立。

外滩的金融实力得到了国际认证,20世纪20-30年代被赞誉为“东方华尔街”。

一片大好的环境下,商业和零售业空前繁荣,百货公司、高档餐厅、酒店等越来越多,最有名的和平饭店就是在1929年建成,当时还是上海乃至远东地区最著名的酒店之一。

上海和平饭店(图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外滩辐射的影响,毗邻外滩的淮海路也发展成为一条有名的商业街,汇集了各类高档珠宝商店、服装商店、餐饮店、酒吧和咖啡馆等,一时间外滩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犹如一个“世界公园”,这里的建筑风格迥异:英国古典式、法国古典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形成了独特的“万国建筑博览”景观。

位于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的万国建筑群,请横屏观看(图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滩的交通运输也越来越完善,水路、陆路运量大、速度快,船运、电车、汽车等一应俱全,方便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外滩又迎来了另一大收益亮点——旅游。

但,外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同样历经坎坷。

时间来到20世纪30年代,全球陷入经济大萧条,西方列强为解决市场危机,将商品大量倾销上海,导致上海白银外流,外滩金融市场就此陷入困境,汇率波动剧烈,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

1937 年上海沦陷后,大量的难民、资本和物资涌入租界,扩大了租界的消费市场,外滩经济形成了一种“畸形”繁荣。

不正常的“畸形”繁荣很快出现了问题,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速贬值的货币,整个金融市场投机活动猖獗。尤其在上海被日本控制后,外滩的许多企业被强制要求与日资合作,有些企业甚至直接被日军接管,导致大量民族企业倒闭,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外滩的经济再次遭受重创。

即使后来脱离了日本掌控,外滩也还是未重新焕发生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货币引发恶性通胀,货币贬值,外滩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导致经济再次萧条。

直至新中国成立,外滩重焕生机。虽然外滩金融经历通货膨胀、旧金融机构复杂混乱、金融监管法规缺失等动荡,但这些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外滩再次成为金融机构集中地。

重焕生机的外滩发展的很快,许多上海新建的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都优先选择落户外滩,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

外滩的商业更加繁荣,高端品牌店、豪华酒店不断涌现,旅游业再次兴起……外滩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也顺理成章地打造出了一个“外滩金融聚集带”。如今,外滩集聚了银行、证券、保险等超700多家持证金融机构。

上海外滩陆家嘴金融中心,请横屏观看(图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有名的绿地外滩中心就是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要承载区,建信人寿、中国人保、海通证券、上海银行、国海证券等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入驻。

外滩也紧随“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其金融业态的发展令全球瞩目,比如360数科、魔数智擎、金互行、众邦银行等纷纷在外滩安家落户。外滩还设立了金融创新试验区,为更多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提供平台。

不仅仅是在金融和商业领取大放异彩,外滩还设立了很多创意园区,如1862船厂,外滩美术馆等,其中涵盖了设计、广告、影视等众多领域,外滩作为上海的地标名片实至名归。

外滩经济如此重要,不难想象对其“第二立面”更新的“戏”有多大,这场“戏”犹如一盘深刻而精妙的棋局。

在这盘棋局里,上海虽然还是以打造“外滩金融集聚带”为目标,但并没有一味追求极端的现代化,而是巧妙地将历史建筑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建筑的功能性需求结合起来,注重“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又不失保留外滩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上海“第二立面”建筑圣三一教堂,始建于1869年,是上海规模最大、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之一(图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立面”的更新是从“内涵”上提升外滩的城市价值和社会功能。更新后将公共艺术空间、绿化景观、文化展示以及商业设施有机结合,使得外滩的布局不仅仅是一个观光地标,更是一个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

比如更新后的“第二立面”会增加特色商业,来满足人们购物、休闲的需求;培育各类特色小店,如独立设计师品牌店、小众香氛店、手工作坊等。

文化层面上还会建设大型艺术展览馆、博物馆和画廊,举办各类高规格的艺术展览、文物展示等活动,真的是从“内涵”上提升外滩的商业价值。

除了满足日常生活及精神层面所需,更新后还会提供高端商务会议、活动策划、翻译等商务配套服务,如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外滩的城市名片将被打的更响。

而对于外滩最重要的金融行业,更新后外滩会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的理想聚集地。

传统金融机构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也能更好地应用在金融领域。还会聚集更多的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机构,使金融科技、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不难看出外滩的变脸,不仅是外观上的“变脸”,更像是上海提升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战略体现。

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更新,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比如外滩是旅游区,人流大交通易拥堵。更新后,外滩增加了更多的休闲娱乐服务,人流量必然更大,那么如何处理交通拥挤和人流增加的问题需要未雨绸缪。

外滩络绎不绝的游客(图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第二立面”更新的出发点是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还要进行现代化改造,其中必然涉及复杂的工程和设计,难免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极有可能在改建过程中预算超支,面临投资压力问题。

还有便是投资回报问题,更新改建是为了城市更好地发展,但既要实现商业化又要顾及文化遗产保护,也是更新过程中必将遇到的一大挑战。

外滩“第二立面”的更新确实是一个复杂又有挑战性的工程,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次更新将有利于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为上海带来更大的机遇。

【文献资料】

1.《跨年夜上海各商圈跨年营销“不打烊”,外滩累计客流37.8万》,新京报,2025-01-01

2.《上海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第二立面”更新升级,外滩风貌更显魅力》,文汇网,2024-01-05

3.《金陵东路重塑骑楼风貌商业街 除了保留历史建筑 还将新建超高建筑 刷新外滩“第二立面”天际线》,解放日报,2024-01-10

4.《从华亭、希尔顿、波特曼,到安缦、艾迪逊、宝格丽》,界面新闻,2019-05-14日

5.《金色的光荣:见证外滩金融业传奇的5个门牌号》,大众证券报,2019-07-11

6.《「城市可阅读专题」外滩之外|漫步外滩“第二立面”,感受百年街区的焕新重生》,新闻晨报,2024-01-09

7.《新貌可期!上海外滩地区城市更新已向“第二立面”建筑群推进》,澎湃新闻,2019-11-20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感谢您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