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当下的钱币审美都在往“短平快”上发展,总之越大、越好认、版别越简单、品相越好看,就越热门。
很多人将这种风向怪罪于大量玩家的“浮躁”,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人都被现实所拖累,工作太累了,家庭琐事又多,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沉淀。
但有时间的话建议还是多学学,因为下面介绍的这些小钱币,如果没点眼力劲的话,扔在地上都少有人认识!
说实话,我也喜欢唐宋元明清的钱币,分门归类有各种大师做好了,市场也成熟,不用那么烦心。就算是五代十国,也能耐着性子去学。
但十六国时期的历史,那就真是太乱了,直到现在我还分不太清楚时间线,经常搞乱。很多人也不喜欢这段历史,一方面是讨厌两晋,后来衍生出的大乱世,汉人差点被杀得绝种!
大家最为熟知的名誉品,恐怕就是南朝宋的永光、景和,因为它们曾经被列为“五十名珍”之列,如今发现数量增多,市场价万把块钱就能淘到一枚。
然后便是丰货、太清丰乐、太货六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以及北周三品比较有热度,其他的很多钱币,可以说是冷门中的冷门。
这枚“兴铢”在嘉德拍出了7万多的高价,查了一堆资料,都只写明非常珍贵,但珍贵在哪?具体历史背景和详细信息尚不清晰,只知道这枚钱币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流通,诸谱未载。
也就是传说中的“出谱钱”,顾名思义,因年代久远、铸造稀少,或因历史变迁、流传失传,而未被现有的钱币谱录所收录。
最后只见其物,不见背景。当然也有如今考证出来的。
比如这枚“仇池”,如果不是张光华著《陇泉集粹》对此有所介绍,恐怕没几个人能认出来。
如今考证出来,嘉德拍卖对其估价更夸张,达到了80万~200万的范围!
书中所述,这是由氐族杨茂搜、杨定建立的氐族地方割据政权所铸的试铸样钱,是甘肃历史上第一种在钱币上有明确国名标记的货币,目前仅见,过去也是诸谱未载。
杨氏仇池政权也具有传奇性,足足存在了358年,要知道西晋十六国政权,存在最长的不过77年,最短的仅10年。正因为如此,也赋予了这枚钱币非常大的传奇性,我相信这么长时间存在的政权,肯定也不会是孤品,只是目前只发现了一枚罢了。
还有这枚“两泉”,拍出了2.3万的高价,大家介绍的时候,只会说它仅有14.6毫米的直径,比现代菊花1角的 22.5 毫米还小得多。
至于历史,查不出来,只是有个“名家旧藏”的名号,要是考证出来,恐怕又得翻个几十倍吧?
“十朱”大钱,直径超过30毫米,最早在河南洛阳一带出现,目前为止也不过发现了十数枚。《收藏》杂志曾多次刊发并被多个书籍网站引用,同样也是历史未载,诸谱未载。
这种大钱文字相比其他同时期钱币,遒劲硬气,已经很不错了,再加上直径比较大和非常稀少的特点,理应很贵。但在嘉德2010年的拍卖记录仅有4704元,可谓是明珠蒙尘,不过如今肯定不止这个数了。
以史“鉴钱”的资深玩家,相比普通玩家机会要大得多,因为他们总是能在民间,找到那些非常罕见,而史书并未记载的钱币。像是“太夏真兴”这种大珍,不就是这么出来的吗?
所以啊,多读点书,多跑跑一线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