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t

引言

1946年,肖永银调到了六纵工作,而上级正是他久闻大名却一直擦肩而过没能并肩战斗的王近山。此后数年,这对搭档合作得非常好,成为了刘伯承元帅手下的两员猛将。

然而,1950年部队奉命赴朝作战之时,作为主将之一的肖永银却偏偏被摒弃在了参战名单之外。以至于,他不得不求到老首长面前。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昔日的亲密战友到底是因为什么失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封首战,“猛虎”争主攻

战场上,选择主攻部队意味着寄予信任和重任。1946年的兰封战场,一场关于主攻的争执,揭开了两位猛将微妙关系的序幕。

此后多年,这对在战火中结下生死情谊的将军,竟因一场家庭风波使关系裂痕难以愈合,直至多年后才真相大白。我们不妨从兰封首役的前前后后,来还原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兄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纵是新成立的纵队,各方都在盯着它能否打响第一枪。作为纵队司令,王近山肩上的压力不言而喻,他本已选定了肖永银的十八旅为主攻。

但就在临战前,十六旅主动请战,提出他们有更成熟的计划。为此,王近山经过再三考虑,决定让十六旅接下主攻任务,而将十八旅调去担任警戒。

战前调整一出,肖永银虽未言语,但心中的不甘显而易见。要知道,从他加入六纵起,便一直以执行力和出色战绩著称,到手的主攻突然被调去做警戒,难免心里头不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战当晚,十六旅果然不负众望,以雷霆之势攻下了兰封。在巨大的胜利面前,肖永银由衷佩服战友,那份不甘也就慢慢消散了。

此后,从大别山到中原,6纵转战四处,这对上下级的关系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磨合得越来越好了。

家庭风波,“首长”变“被告”

如果说工作上两个人堪称合作无间,那么几年后发生的家庭风波,却意外将两人的关系推向了冰点。甚至,直接导致了他们之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没能解开的误会。

那是1949年底1950年初,当时部队刚刚结束了对成都的作战,解放了西南还在老蒋手中的最后的重镇之一。

新中国成立了又打了胜仗,把全国都掌握在手中的局势就在眼前,按理来说应当高兴。然而,未曾想,就在这个关头将领们的私生活却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很多人的妻子是参军前在老家听从父母之命娶的,感情不深又分离多年,甚至不少已经不在人间了。于是,就有人追求自由恋爱,另外娶了中意的对象。

王近山,作为一军主将,也在此时闹出了不小的“绯闻”,特别是当这个绯闻对象还是妻子的妹妹之时,一下子就成为舆论的焦点。

当然,王近山不是唯一,司令部里另有两个人同样发生了这种在道德上应当受到谴责的事情。但糟糕的是,事情传来传去就传到了兵团里。

这下子算是捅到天上去了,上边很重视,毛主席曾经特意强调过进京是“赶考”,要防止干部们生活作风上的腐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兵团的要求下,在公开会议中对3人进行了处理。事后,王近山认为,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有“操纵者”,而肖永银因在处理此事时的突出位置,被他误认为是“罪魁祸首”。

事实上,肖永银并不情愿担任这场“审判”的主角。一开始,面对上级的催促,他一边软磨硬抗推迟会议,一边私下努力保护王近山。

然而上级一看他们这么一拖再拖就恼火了,政委亲自赶过来处理此事。其实,相比于另外两个人,王近山已经是被轻拿轻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事情毕竟已经传得满城风雨了,作为主帅难免觉得没面子。只是,他误把肖永银当成了始作俑者,从此之后这个疙瘩算是在心里结下了。

多年后提及此事,肖永银一度感叹:“当年我没得选,反倒是背了黑锅。”而王近山则在多年后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位肝胆相照的兄弟。

赴朝前夕,刘伯承和稀泥

这个误会发生的很要命,毕竟影响很不好,王近山心中的结始终无法解开。以至于,此后除非工作需要,私下里轻易都不肯搭理原本相处得极好的肖永银。

时间来到朝鲜战争前夕,过了这么久误解仍未解除。1950年,十二军是参战部队之一,彼时包括肖永银在内的很多指挥员都在南京进修。

战友甚至是部下先后都收到上级的归队指令了,可是偏偏肖永银怎么也等不来,他深知自己“被遗忘”的原因,便直接找到了刘伯承请愿。

“首长,我从未退缩过一场战斗,这次为何不能去?”一句话,喊出了满腔委屈。面对肖永银的诉求,刘伯承轻轻点头:“你的苦,我清楚。别急,这事儿我来办。”

即便是刘伯承找到王近山,王近山也只是敷衍过去,不敢把问题摆到明面上来说,毕竟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面对刘伯承,在表面上还是答应得好好的,但兄弟隔阂这种东西,不是上级施压就能解决的。刘伯承也没办法,只好跟着和稀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肖永银拿到了刘伯承亲笔签署的批准书。当他将这份手谕递给王近山时,后者仅默默接过,没有言语。尽管随后两人共同奋战在朝鲜战场,但关系却始终疏离。

直到一次酒宴上,肖永银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忍不住问王近山:“老王,这些年咱俩究竟是怎么了?”

王近山听罢哈哈一笑:“没事没事,都是老兄弟了。”这句含糊的回答,却让肖永银心如刀割。

多年后,王近山因婚外事件再次受处分,被降为地方农场副场长,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后来,还是肖永银帮忙递信,最终使其得以回归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8年的一天,王近山到南京任职看到前来迎接的肖永银,突然红了眼眶:“老肖,当年是我误会你了。”肖永银拍了拍他的肩膀:“都过去了,还在就好。”

王近山与肖永银,这对将军的故事,是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缩影。战友情义跨越战场与时光,虽一度因误解而生嫌隙,却最终因为信任而归于平和。

历史终会证明,真正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参考资料:

王近山中将与肖永银少将的友情岁月.党史博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