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用来形容阎肃的一生再合适不过。

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响彻全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这首歌的词作者、国家一级编剧阎肃,在中国文艺界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2月12日,这位为新中国文艺事业奋斗终生的艺术家在北京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6岁。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阎肃去世三年后,一场关于遗产分配的纠纷在他的家人之间爆发,妻子李文辉不得不将儿子阎宇告上法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和睦的家庭陷入了骨肉相争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大师阎肃的人生轨迹

阎肃的童年充满了动荡与不安。

1930年,他出生在河北保定,7岁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他随父母四处逃难。

从北平到天津,再从武汉到重庆,颠沛流离的生活给了这个孩子最初的人生体验。

有趣的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阎肃一家在重庆租住的房子被炸毁后,竟然住进了修道院,父母在修道院里做杂活,而他则在修道院的学校里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经历颇为特别,因为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也躲进教会避难,阎肃反倒因此得到了不少学问大家的指点。

不得不说,阎肃的父母非常有远见,即便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他们也始终坚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坚持没有白费,阎肃后来不仅考上了南开中学,还顺利进入了重庆大学,这段求学经历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大学期间,阎肃加入了共青团,开始了他的文艺创作生涯,还未毕业就被调到了西南青年文艺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干就是阎肃的一生,说他多才多艺一点也不为过,毕竟团里的活动他样样精通。

1959年春节前后,28岁的阎肃在空军基地训练时,被飞行员们对蓝天的热爱所打动,仅用一晚就写出了《我爱祖国的蓝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一句歌词“金色的朝霞在我身边飞舞,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让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

后来,他创作的歌剧《江姐》更是轰动一时,为了写好这个剧本,他专门跑到重庆与江姐深入交流,反复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认真让他收获了不少赞誉,甚至还受到了主席的接见。说到阎肃的为人,有一个有趣的细节,他坚决反对“走后门”。

当时,他儿子的媳妇想通过他的关系进入单位,结果被他一口回绝;儿子创业想借他的名气也被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正直的性格,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不近人情”,但恰恰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纯粹追求。

可以说,从一个颠沛流离的孩子,到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艺术大师,阎肃的人生堪称传奇。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晚年的家庭故事却让人唏嘘不已,妻子竟然和儿子打起了官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遗产纠纷的始末

说到阎肃的遗产纠纷,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这件事说来也怪,明明是一笔版权税到账的小事,却硬生生演变成了母子对簿公堂的戏码。

2016年,86岁的阎肃离开了人世,但在他去世后不久,妻子李文辉收到了一条税务到账通知,本以为是件简单的事,可这笔钱却迟迟没有到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问才知道,因为阎肃已经去世,需要更新受益人信息,必须由遗孀和子女共同签字才能领到这笔钱。

这种事放在一般家庭,不就是签个字的事吗?可阎宇就是不肯签字,还找各种理由推脱,这一拖就是整整三年,李文辉也是无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说这当妈的也不容易,都85岁的人了,就想着把这事安安稳稳处理好,可儿子的态度,让她实在看不明白。

其实,母子俩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阎肃在世的时候,父子之间就有些不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同前文所说,当时阎宇的媳妇想进阎肃的单位工作,想让公公说句好话,结果阎肃当场就给否了。

按道理来说,这事放在现在,无非就是动动嘴的小事,但阎老先生就是这么个性格,认定的事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阎宇想创业,又想让阎肃帮忙出面招揽人气,这要放在现在,不少父母怕是巴不得帮忙,但阎肃又一次拒绝了,父子俩的关系因此更加紧张。

有人说,这事怪阎肃年轻时忙于创作,对儿子疏于照顾,但我倒觉得,这里头的问题没那么简单,价值观的差异、代际的鸿沟,哪是一句疏于照顾就能解释清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在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李文辉最终决定走法律途径,这消息一出,立马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要知道,阎肃可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这种家庭纠纷传出去,对谁都不好看。在舆论压力下,阎宇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主动向母亲道歉认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法院判决也很公道,李文辉获得三分之二的遗产,两个子女各得六分之一,这结果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想想一家人闹到要对簿公堂的地步,还是让人感慨万千。

有趣的是,事后阎宇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家人没有发生过争议和分歧,可能是自己不善于交流才发生这样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就在想,这事儿真的只是沟通问题这么简单吗?

从阎宇不肯签字,到母亲被迫起诉,再到最后的和解,表面上看是遗产分配的问题,实际上折射出的是更深层的家庭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看啊,阎肃生前那么反对“走后门”,秉持着艺术家的清高和操守,可他这个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他的儿子看来或许就显得不合时宜。

父子俩之间的隔阂,说到底是两代人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这场纠纷虽然最终以和解告终,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阎肃这个案子的后续,倒是给了我们不少意外的惊喜,现在网上还能看到他们一家人的合照,看样子母子关系确实在慢慢修复。

回头看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一个响当当的艺术家,一生都在为国家文化事业奔波操劳,结果到头来自己的“家务事”没处理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在文艺界可不是个例,你看那些知名艺术家,生前名声在外,但身后的遗产纠纷却屡见不鲜。

有人说这是因为艺术家们太专注于创作,忽视了家庭,但我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艺术家的遗产和普通人不太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有形的财产,还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产”,比如说版权收益、艺术作品的使用权等等,这些东西,说实话,一般人还真不太懂该怎么处理。

就拿阎肃这个案子来说吧,如果当初他能把版权收益的分配问题说清楚写明白,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这些糟心事!

参考信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