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刚刚过去的2024年又暖出了新高度,成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0.92℃,较常年同期偏高1.03℃。
(图源:中国天气)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现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刚入冬时,很多地方该冷的时候并没有冷下来,甚至出现了冬日果树开花、植物狂长的现象。在呼和浩特,十一月的桃树竟然开花了;在山东枣庄、河南濮阳,有的麦子甚至出现了分蘖,更有甚者,有的麦田出现了扬花现象,这比原来时令整整提前了两至三个月,大有入冬失败之感;在广州,11月24日晚,广州气象部门宣布广州已于11月18日入秋,结束了长达240天的夏季,刷新了1961年有气象纪录以来的最长夏天记录。
不只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2024年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热浪侵袭。2024年夏季,希腊6月最高气温刷新同月历史纪录,多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在欧洲、拉丁美洲,气候异常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根据一项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的研究表明,2024年,在南极夏季温度最高的1月,南极洲冰架上57%的融水以雪泥,也就是被水浸泡的雪的形式存在。其余的融水则存在于地表池塘和湖泊中。这些都会影响冰架稳定性,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正历经显著气候变化,升温速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到四倍。2024年成北极有史以来第二个最热年份,永久冻土融化,使该地区从“碳汇”变为“碳源”,释放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拓展阅读:“碳汇”变“碳源”,北极苔原这一转变对全球气候意味着什么?)
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的公报称,截至2024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高出1.5℃,达1.64℃。2024年9月,《自然》杂志就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人类面对的极端天气,可以说是“爆发式增长”。
2025年是《巴黎协定》达成的第十年,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西通过的第33年,世界已经处于1.5℃门槛的边缘。2025年,是否会有新的历史记录被打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整体上看,气候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全世界必须努力防止气候变化失控。
“碳平等”作为推动气候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思路,基于消费端的思考、立足于人,是减碳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环节里制造的、需要的、消耗的、排放的碳都应该记在消费者账上,因此,追根溯源消费者也应该承担减碳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的去减碳,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电用水、选择绿色环保产品等等。基于消费端的改变,也有助于生产端的节能减排。
关注气候变化,可以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还可以努力,减碳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每个人的一点点改变最终都会汇聚成减碳的汪洋大海,由量变到质变。
参考资料
1、又暖出了新纪录,2024成为1961年来最暖的一年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1802773888855867486&source=50006&sub_source=50006_001
2、极端天气频发挑战人类可持续发展
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news/ny/2024/07/1904671.shtml
文章/Pierre
审核/Cherry
排版/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