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虽谢幕,但靖难之役却没讲清楚。倘若我们认真审视的话,恐怕都会对朱棣的胜利,大呼:实属万幸。因为朱棣不是跟朱允炆在战斗,同时也在跟朱元璋掰手腕——为何如此说?

因为朱棣的靖难之役,本质上就是在跟朱元璋临死前的,整个布局在角力。虽然朱元璋杀了蓝玉等诸多能征惯战的名将,但却还留下了至少四位猛将,随便拉出任何一位来,都足够朱棣嘬牙花子。那么朱元璋留下的这四大猛将,都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牺牲品:耿炳文

第一位大家都知道,这就是耿炳文。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人都说:耿炳文善守不善功。蓝玉善功不善守。因此蓝玉必死,而耿炳文由于善守,就注定了没有多大作妖和反叛能力。所以才被朱元璋留下。但实则却是大错。

皆知蓝玉的“捕鱼儿海之战”,让他的战功达到了顶峰。但可知耿炳文和王弼,便是这次捕鱼儿海之战的先锋吗——人家都成了先锋大将,岂能是善守不善攻?

再者言,耿炳文自十九岁起就追随了朱元璋,攻广德,进长兴,克湖州,围平江……这全是攻坚战。正是凭借这种摧枯拉朽般的攻击,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这才提拔他为“都督府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耿炳文不显眼,是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尤其是常遇春和蓝玉太过耀眼。但到了建文帝时期,耿炳文则堪称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第一猛将了。朱允炆起初,也的确启用了他。

奈何大明朝的百战之师,几乎都在戍边,尤其是朱棣手下的燕军是最猛的。而耿炳文就算再牛,手下的兵卒则大部分属于“太平兵”,这如何能抵挡得住?所以跟朱棣一交手便被打败了。

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朱棣虽击败了耿炳文,却也深知对手的厉害,因此围城三天就主动退兵。若此刻朱允炆依然让耿炳文统兵,经过这一战后,那些“太平兵卒”得到了历练,再加上耿炳文的操演和他强悍的统兵才能,朱棣迟早会被干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朱允炆却听了黄子澄的建议,换帅李景隆。对朱允炆的这波操作,连《明史》都鄙视: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意思就是说,真正的失败是李景隆导致,不但喂饱了缺兵少粮的朱棣,还造就了“燕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

耿炳文之所以被取代,无非是不被信任。不信看李景隆,后来他惨败郑村坝,比耿炳文输得更惨,朱允炆却依然让他统兵。所以这就反映出了,建文时期的一大内部矛盾,朱元璋时期的重臣名将,全面被排挤打压,耿炳文便是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死得最惨:瞿能

虽然耿炳文成了牺牲品,但福祸相依,好歹活到了永乐时期,跟死得最惨的瞿能一比,要幸运得多。瞿能是蓝玉发掘和培养起来的。

那是公元1390年,朱元璋派蓝玉平叛西番蛮民时,两人就彼此欣赏。完成平叛后,蓝玉特意上奏朱元璋,让瞿能坐镇,严防番人的再叛。也正是因瞿能一直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所以在蓝玉案爆发后,他才得以安然无事。

但不论怎样,在瞿能身上有强烈的蓝玉般的作战风格。耿炳文被李景隆代替后,李景隆便以五十万大军围攻北京,但就是攻不动。终于瞿能发飙了,统兵为先锋,不要命的攻击,“势甚锐,城垂破”。(出自《明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瞿能发起的这波攻击,差一点就打穿了城防。若此刻李景隆再派兵助阵,朱高炽、徐皇后(徐妙云)都会被活捉。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景隆却来了一波神操作,要求瞿能撤兵。意思就是说:明儿我李景隆亲自过来,你就下班休息去吧。

就这样瞿能拼命换来的,最有可能提前终止“靖难之役”的时机,愣是被李景隆给挥霍了。瞿能又能怎样?李景隆是主帅,他再不高兴,再喊可惜,也要听命。

随后便是著名的白沟河之战,这一战瞿能活脱脱如蓝玉第二。第一天大战,瞿能就“所向披靡”(出自《明史》),碾压强悍的燕军。第二天更是小宇宙爆发,再次打穿燕军,然后直扑朱棣而去(燕王几为所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大惊失色,连忙命后军“救驾”,自己则慌忙逃跑。可瞿能却死死咬住,“大呼灭燕,斩馘数百”,不砍了朱棣,誓不罢休!

哪料就在这时,一阵怪风突起,卷起尘沙直击瞿能和南军的面门,让他们都无法睁眼。朱棣顿时喜出望外,亲自趁风势回击(会旋风起,王突入驰击),就这样瞿能战死沙场了。

看看这惊心动魄的大战,还有谁认为:朱允炆手下无能人和猛将?这都是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只是朱允炆他自己不知用,不会用罢了。让瞿能成为李景隆的手下,而不敢大胆任用。不但导致了瞿能惨死,就连他自己也被朱棣揍得,最终连人影都找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隐形猛将:宋晟

宋晟是被普遍忽视的大明猛将。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他的高光时刻,是发生在远征哈密之时,所谓威震西域。而明初之时的主战场却是在漠北。宋晟很不幸,偏离了主战场。

在朱元璋晚年时,宋晟就成了朱元璋的手中利刃,漠北给儿子朱棣,宋晟则开始平叛广西。在朱元璋临死前的那一年,又让他去辅佐朱棣,一起北伐漠北。随着建文帝登基,朱允炆又以他“威信久著凉州”为由,从北面把他给调到甘肃。

瞅瞅宋晟这轨迹,可谓走遍了大半个大明,分明是如救火队长般的人物。不过,蹊跷就蹊跷在,当靖难之役爆发后,猛将宋晟却被完全无视。全程就猫在甘肃,遥望北方烽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朱棣登基,他才被想起了,朱棣命他进京,封其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然后又被派回了甘肃。不过这一回,宋晟终于在甘肃“出镜”了,他发现西亚的帖木儿东征,急忙向朱棣禀告。

朱棣命他“练士马、谨斥堠、计粮储”,随时应对帖木儿大军的进攻。结果却等来了帖木儿病亡,所谓的“帖木儿东征”随之烟消云散。

宋晟之所以被隐形,显然是因为,他曾跟着朱棣北伐过漠北。但问题是,若这也算理由的话,那么李景隆跟朱棣的关系更好,他咋就啥事没有呢?所以耿炳文若是牺牲品的话,宋晟则是隐形人——猛将隐形不得发挥。倒跟朱允炆最终失踪不知生死,算是相得益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朱元璋的尉迟恭:郭英

朱元璋曾拍着郭英的肩膀吼:唐之尉迟敬德不汝过也!意思就是说,郭英比大唐猛将尉迟恭还猛三分。

最初,朱元璋眼见郭英长得高大威猛,为人机警,骑射皆优,便让他当了自己的保镖。哪料大材小用了,很快郭英就展现出猛将的本色。在朱元璋的生死大战,鄱阳湖之战中,郭英身负重伤却依旧如猛虎,死战不退。

所以朱元璋让郭英跟了常遇春。可想而知,当郭英成长起来后该有多彪悍。果然在太原之战时,郭英向常遇春提议:夜袭敌营。常遇春同意,郭英亲率十几人,他担任敢死队长,第一个冲入王保保大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战直接打得奇男子王保保,只带着十几骑落荒而逃。因此朱元璋说郭英比尉迟恭还猛,真不算太夸张。

可惜这种猛将到了建文帝手中,却直接被按死,先跟着耿炳文后随李景隆,郭英全程跑东跑西,还尉迟恭?一点功劳没有!但好玩就好玩在,这反而救了郭英。

朱棣当了皇上后便让他回家养老,不予追究。再看耿炳文和李景隆,由于都当过主帅齐齐遭到官员弹劾,耿炳文直接吓得自杀,李景隆被削爵圈禁,郭英却得以善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就不用笔者再多说啥了吧,朱允炆一手王炸,却输得找不着北,主要根由就在于他自己。朱元璋明明给他留下了至少四大猛将,个个可敌朱棣,朱允炆却一个也不重用,这能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