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有可能出现的装备就是第六代战斗机,以及更多无人装备,今天仔细说道说道。
2024年的最后两个月,在南海周边举办了两场风格截然不同的防务展览。11月12日至17日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期间,展出了261架飞机和248型地面装备,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国自行研制生产,而航展上不但展出了歼-15D、歼-15T、歼-35A、直-20J、红旗-19、“双尾蝎”等新型装备,更重要的是在世界各国的防务展览上首次展出了从无人机到四足战斗机器人再到无人化主战坦克、大型无人战斗艇的全套无人化作战装备,并且基本上都是基于近几年的新技术发展而来。
而12月19日至22日在河内举办的第二届越南国际防务展,则呈现了完全相反的面貌。本届越南国际防务展上参展国家多达27个,并展示了包括XCB-01步兵战车、TP-150教练机、部分型号的国产无人机等越南国产装备,但展览上占据“主场”的A-10攻击机、C-130J运输机、T-90S主战坦克、BMP-3ME步兵战车、“飞毛腿”B型弹道导弹等装备却不是来自美国就是来自俄罗斯,而且几乎全都是冷战时期的产品的技术升级。
两次展览“科幻”与“复古”的风格对比,在体现了军事技术强国与军事装备引进国技术水平巨大差异的同时,也在展示当前武器装备发展的两条路线,即基于新技术和新的战场环境要求研制的新装备,与对现有装备的技术升级。很难判断近几年世界范围内会出现哪些具体型号的武器装备,但从发展方式上来看,大致分为三个方向:
其一是无人装备的大型化。无人装备的大型化传统上集中在无人机领域,但近几年来在陆战、海战装备方面,无人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无人战斗车辆、大型无人艇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以俄罗斯的“天王星”-9为代表的“战斗机器人”本质上就是一种无人火力支援车,而VT4A、VT5U等既可以由车组成员直接操作、又可在车外遥控的无人化主战坦克,则证明体积和重量不会成为大型兵器装备无人化的阻碍。这些大型无人化装备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未来战场上的人员伤亡概率会降低,而且也决定了战场态势更加依赖信息化和智能化。
其二是设计理念和指标与传统同类装备截然不同的新装备。中国两款新一代战斗机原型机的首飞,除证明了中国在航空技术领域和工程方面的巨大成功,还从设计理念上颠覆了对战斗机这一武器类型的传统认知。而076型两栖攻击舰上出现的电磁弹射器和拦阻索,则在设计方面突破了两栖攻击舰设计上的桎梏、使其具备了这一舰种前所未有的航空器运载和运作能力。由于各领域技术方面的突破,传统上被视为难以采用到某一类特定装备的技术正在实用化,这会催生出很多不仅技术指标上令现役装备望尘莫及的新装备,同时也通过新装备具有的更高的技术指标极限,催生出新的作战模式和新的战术。
其三是现有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冷战中后期到冷战结束后、新世纪来临前是武器装备制造的顶峰时期,设计于上世纪90年代乃至70、60年代的武器装备不但目前仍然在各国军队中大规模使用,而且技术成熟、且往往留有改进余地,这为老旧装备的信息化改造打下了基础。虽然老旧装备受限于设计制造后比起新装备仍然有质的差异,但经由计算机、传感器、人机交互界面系统等方面的升级后,老装备可以接入信息化作战网络,同时也有助于老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平台的作战能力。这种改造升级不但对于中小国家的武装力量来说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对于大国来说由于往往老旧装备存量较大,因此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