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澳大利亚正在以令人震惊的速度推进一项极具争议的计划——在“奥库斯”框架下建造核潜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的合作,原本是为了在印太地区制造一个所谓的“平衡”,但澳大利亚的参与,却已经将其推向了一个令人堪忧的方向。更糟糕的是,澳大利亚不仅仅是在军事领域加大投入,现在它还把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国家的军事计划绑在了一起。这一切,无疑是在为未来的核武器扩散、军国主义精神和无休止的军备竞赛铺路。澳大利亚正在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甚至可以说,这条路是自杀式的。
自从“奥库斯”协议签署以来,澳大利亚的军备支出就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而这背后,最令人震惊的举措之一,就是澳大利亚通过教育体系开始培养未来的军工产业人才。从小学阶段开始,澳大利亚便通过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项目,把国防工业与普通公民的教育深度捆绑。甚至有报道称,一些小学已经让孩子们使用3D建模程序,设计水下装置,学习与潜艇建造相关的知识。这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亵渎,更是对未来一代思想的污染。
然而,澳大利亚的这一举动并非偶然,而是出于一场政治与军事上的彻底误判。表面上,澳大利亚政府宣称推进核潜艇计划是为了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这一说法本身就充满了荒谬和偏见。首先,澳大利亚的安全问题并非来自中国。中国从未对澳大利亚构成直接威胁,反而双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所谓的“中国威胁”,不过是澳大利亚在美国的指使下,拿来作为军事扩张的借口。澳大利亚通过“奥库斯”协议,实际上是在为美国的全球霸权利益服务,却无视了自身在这一过程中将付出的巨大代价。
更为令人愤怒的是,澳大利亚不仅仅是依靠进口潜艇,还决定自己建造核潜艇。这一切的背后,竟然没有任何对自身民众利益的深刻思考。2500亿美元的投资,足以让澳大利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如今这笔钱却被用来支持一项充满风险的军备竞赛。与其花费巨资发展核潜艇,澳大利亚本应将资源集中在改善社会福利、教育质量和民生问题上。但显然,澳大利亚政府宁愿牺牲普通百姓的利益,去满足那些大国博弈中的虚荣心。
然而,澳大利亚并没有停下脚步,它更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将军工产业的需要强加给了年轻一代。随着芬顿技术学院等新学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培养成潜艇建造、核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工人”。一方面,澳大利亚正让这些学生熟悉军工技术,另一方面,它通过这种方式无形中让年轻一代的思维逐渐被军事化。菲利波尼这个16岁的学生的故事,甚至成了这一教育模式的缩影。他原本打算成为电工,但如今却将建造核潜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切不过是澳大利亚政府加速推进军国主义、强化国家安全机器的一种表现。
澳大利亚政府这一做法显然违背了教育的根本意义。教育应该培养的是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独立精神,而不是成为军事机器的生产线。将孩子们从小置于这种充满威胁和对立的教育体系中,既是一种对教育自由的压制,也是一种对未来思想自由的扼杀。未来的澳大利亚,或许不再是那个曾经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中立和理性声音的国家,而是一个充满军国主义思想的国家,人民将成为战争机器的零部件。
当然,澳大利亚的这种行为并非只会影响到国内,它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更是深远的。中国外交部多次对“奥库斯”协议发出警告,指出这一协议不仅严重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还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性。澳大利亚通过向美国和英国购买核潜艇,实际上是在破坏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美国与英国向澳大利亚转让核潜艇动力技术及大量的武器级高浓铀,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全球核安全的重大威胁。澳大利亚可能会因此成为全球核扩散的助推器,而这一切的代价最终将由整个世界来承担。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还将自己置于了一个更加危险的地位。其不断扩张的军费和日益增多的核潜艇将成为地区军事对抗的催化剂。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澳大利亚可能会在这一过程中失去独立性,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个棋子。当战争机器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旋律时,澳大利亚也许会在某个时刻发现自己已经被推向了无法回头的深渊。
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的行为只能让世界更加分裂。它的核潜艇计划和教育改革,不仅将本地区的紧张局势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还将国际社会的安全形势复杂化。澳大利亚显然已经成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傀儡,它所做的一切,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而是为了满足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战略的需要。
如今,澳大利亚不仅在军事上逐步走向极端,还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战争工具”。这种盲目跟从美国的行为,最终将导致澳大利亚在全球范围内陷入孤立与危险中。未来的澳大利亚,可能再也无法回到那个曾经倡导和平、理性与合作的国家,而只能在军国主义的深渊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