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 释道朗 撰
《大般涅槃经》是法身的玄奥殿堂,正觉的真实称号,诸多经典的深渊和镜子,各种教法的最高宗旨。它的本质奇妙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外,在无穷之中周流。它顺应自然而动,见机而行。顺应自然而动,就是借助虚空的光明驾驭万物,通过语言来传播教化;见机而行,就是应万物之形而显现其像,根据众生之情设立教法。乃至它的形体遍布十方,而心却始终不变;教法遍及天下,而情感却不为自己所系。它置身于尘世之中而不下沉,覆盖群圣之上而不显高傲。它的功德惠及万物而不自矜,光明超越万日而不自居。它与太虚同量,与法性合一。法性以至极为其本体,至极则归于不变。因此,生灭不能改变它的常住,所以它的常住是不动的;非乐不能减少它的快乐,所以它的快乐是无穷的。有时,“我”生于谬误的想法,非我则起于因缘的假象。因缘的存在在于名相数字,所以至高的“我”超越名相数字而非不存在。超越名相数字而非不存在,所以它能居于自在圣位;非我则不能改变。非净并非从虚净中诞生,所以真正的净水如同镜子般映照万法。如同镜子般映照万法,所以非净不能被改变。
因此,《大般涅槃经》以常、乐、我、净为宗旨,揭示了涅槃的根本义理,能够阐明未闻之秘藏,开启灵性的智慧,救治四重病痛,拔除无间的疾病。阐明秘藏能使众生认识到内在的智慧,确认妙我在己;开启灵性智慧能让人领悟潜藏的真理,明白神珠在体内。然而,四重病痛和无间罪孽是最严重的疾病,因此《大般涅槃经》以其无病无痛为宗旨,以其大涅槃为宗旨标题。宗旨标题的提出,意味着它概括了各种教义的精华,言简意赅;宗旨的确立,则展示了三乘之间的优劣,并指出至极的存在。
然而,神秘的变化无迹可寻,微妙的契合无需言辞。顺应自然,真理不会虚妄运行。因此,《大般涅槃经》以真诚的语言作为教化的根本,运用众多比喻来会聚义理,建立护法以涉入初学者,展现秘藏以探究根本。它消除了千年积累的困惑,驱散了灵鹫山的疑问。至于那些深奥难解的道理,菩萨们发挥了宏大的技艺,犹如船只渡人过河,提问和解答层层深入,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清晰易懂。因此,阅读这部经典的人不会感到疲倦,谈论它的义理不会感到厌倦,品味它的滋味永远不会满足,聆听它的声音永远不会厌烦。这才可以说是微妙的言语在真理中兴起,高尚的旋律首次在人间响起,梵音震撼了聋俗,真实的容颜在今天大放光芒。
然而,一些见识浅薄的人和偏执的流派,不衡量自己的愚见,敢于评价伟大圣人的无垠经典。结果导致是非之争,讥讽和诽谤源于快意之心。即使先知也不能让他们回头,众多圣人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意志。他们将陷入八邪之网,长久沉沦于九流之渊。真是悲哀啊,真是悲哀!
天竺沙门昙无谶,来自中天竺,属于婆罗门种姓。他性格卓越,洞察力深邃,机智辩才出众,内外兼修。为了顺应时代的召唤,他首先来到了敦煌。他在敦煌停留了几年。当时,大沮渠河西王的道德深受人们的尊敬,建立了王业。尽管他处理政务繁忙,但总想着弘扬大道,建设佛法之城。恰好此时,西方夏国打开了边境,这部经典与其它经典从远方传来。如果不是至诚的感应预先发生,怎么会遇到这样的机会呢?
昙无谶接到这部经典后,在玄始十年(公元429年),也就是大梁年的十月二十三日,河西王劝请他进行翻译。昙无谶手持梵文原本,口述汉语版本。他精神敏锐,对佛法充满虔诚,临译时几乎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他的才华。他努力探究原文,力求忠实地传达经典的意义。唯一的遗憾是梵文原本有所残缺。我资质平庸,有幸参与了这次翻译工作。我日夜感慨,深感荣幸。我试着写下这篇序言,概述了经典的宗旨。我不敢说一定能把握它的宏大要旨。
来源:北凉昙无谶译
小悟 白话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