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多位国内外院士专家

做客华师“新世纪论坛”

就科学前沿领域展开学术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对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华师深刻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就必须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发展。2001年,学校正式出台《华南师范大学新世纪学者论坛实施办法》设立“新世纪学者论坛”(后更名为“新世纪论坛”)。

一直以来,“新世纪论坛”始终秉持初衷,既关注科学研究的前沿探索,又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组织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学术活动。论坛以专家报告会和学术沙龙为核心形式,先后邀请超180余位国内外院士、知名学者在论坛开讲,搭建起校内师生与国内外顶尖学者直接对话的桥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新世纪 新学思

关注学术领域最新进展

为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

提供了专业视角和思考方向

低碳材料新探索,固废利用构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以河,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首创“矿物复合材料”学科,专注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能源应用,在矿物复合材料领域享有国际声誉。发表论文700余篇,拥有100余项专利,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4月8日,张以河在环境学院学术报告厅,就“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低碳矿物复合材料”这一主题作学术报告。张以河指出,在全球积极推进“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矿物复合材料的开发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对生态环境的深度保护。从新材料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应积极结合材料专业的优势进行矿物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以河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矿物复合材料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科教融合以及产学研转化方面的工作经历。他表示,他和团队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智能算法塑软材,统计物理绘新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arjolein Dijkstra,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乌特勒支大学物理系终身教授,专注于软物质材料研究。她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软物质材料逆向设计领域取得突破,为功能软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她和研究团队在《Nature》系列及《Physics Review Letters》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获荷兰科学研究委员会颁发的Minerva奖,以及欧洲科学研究委员会EU ERC Advanced等多个科研基金资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2日,Marjolein Dijkstra在大学城校园理5栋2楼报告厅,作题为“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物理加速软物质材料的设计”的专场学术讲座。Marjolein Dijkstra展示了胶体构筑单元和自组装超结构的多样性,为师生介绍序参量、粗粒化模拟以及逆向设计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围绕“利用神经网络解决问题”这一前沿领域与师生开展了深入探讨。她还讲述了自己对功能软材料设计的理解,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新思路。

从超粒子到智能胶体,自组装探软物质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lfons van Blaaderen,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乌特勒支大学教授。他提出并发展了受限空间、外场诱导、沉降组装等系列开创性的自组装策略,为研究热力学体系和凝聚态物理 现象搭建了理想的实验平台,研究成果在化工、光电信息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多个高影响力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曾多次获得Peter Debye奖、欧洲胶体与界面协会颁发的Rhodia荣誉奖等国际软物质领域重要科学奖项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9日,Alfons van Blaaderen为师生带来题为“从超粒子到智能胶体”的专场学术讲座。他主要围绕胶体晶体自组装的机理研究及其在催化、光子晶体等领域的应用,分享了他和团队在利用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透射电子显微镜、液相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先进粒子追踪算法研究胶体晶体的自组装驱动力和组装动力学过程等方向的研究进展。此外,他还重点介绍了具有不同相互作用势、构型的胶体晶体在受限空间中以及外场环境下的自组装行为,并就通过自组装形成的超粒子在光子晶体、非均相催化、结构色、电子油墨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做出展望。

光绘脑图谱,智探神经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骆清铭,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专注于生物医学光子学和生物影像学研究。率领团队发明了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列技术,开创脑空间信息学学科;创立“亚微米体视分辨率的小鼠全脑高分辨三维图谱”,首次展示了小鼠全脑中单个轴突的远程追踪。他在光学分子成像、激光散斑成像及其与光学本征信号成像的结合、荧光扩散光学层析成像与微型CT结合的双模态小动物成像、以及近红外光学功能成像等方面也做出了创新性贡献。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重大奖项。

5月18日,骆清铭在石牌校园国际会议厅作题为“全脑介观神经连接图谱的光学成像”的学术报告。他围绕全脑介观神经连接图谱光学成像的研究展开,详细介绍了正常或病理模型下特定神经环路精细图谱,这对研发脑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干预(包括病前干预和疗后康复)的新技术、新方法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十余年的潜心研究中,骆清铭提出了脑空间信息学概念,旨在将脑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顺应智能技术发展需求,以脑科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新兴的全脑高分辨精准空间定位与成像方法,同时结合多种前沿脑科学研究技术,标记、获取、分析和可视化具有明确空间尺度和位置的精细脑网络结构与功能信息,从大数据中提取跨层次、多尺度的脑连接时空特征,揭示感知、情感和意识等脑连接空间信息机理,从而促进脑健康与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攻坚克难,投身祖国尖端科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柏灵,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非线性发展方程及其数值解、孤立子解以及无穷维动力系统研究,尤其在力学和物理学中的重要方程方面取得系统深入的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三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个重大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5日,郭柏灵就“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促进我国高科技发展”这一主题作专题报告。他结合研究经历,回顾了我国“两弹一星”的艰苦研发历程,分享了彼时科研人员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阐明了拥有“两弹一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他鼓励华师学子积极投身祖国发展事业,期望更多年轻力量加入研究队伍,为祖国的稳定发展筑牢基石。

智汇三脑,为网络金融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昌俊,网络计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长期致力于网络金融安全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为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创建了并发系统行为理论,攻克了交易风险防控瞬时精准辨识的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建立了中国首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体系、系统及标准,为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大奖项。

11月7日,蒋昌俊就“智能三脑与智能风控”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讲座。蒋昌俊介绍了电脑智能、数脑智能、人脑智能这“三脑”的原理、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分析了三种智能的异同和具体应用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以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网络交易智能风控系统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业务流程网络横切并发技术和网络交易风控行为认证法,成功快速且精确地解决网络交易多用户并发访问、多业务并发操作、多进程并发处理的网络并发行为等难题,进而引领网络交易风险防控技术的发展。蒋昌俊表示,未来将深入探究反欺诈、反洗钱等维护金融安全的技术手段,为网络交易和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聚焦教育发展,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邦芬,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组物理学科召集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受限小量子系统物理和半导体超快光学过程理论,与黄昆一起确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黄朱模型”,获得广泛认可,在半导体超快光学过程、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体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重大奖项。

11月11日,朱邦芬在物理学院作题为“探索新形势下的基础科学杰出人才成长及全民科学教育发展之间的平衡”学术讲座。他开篇就谈到困扰中国教育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高等教育需要回答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另一个则是基础教育需要回答的问题:减负成效并不明显,“内卷”现象愈演愈烈、愈来愈提前、许多同学幸福感较低。两个似乎互相矛盾的问题互相纠缠和影响,有必要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以便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邦芬回顾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建者、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叶企孙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实践:“只授学生以基本知识,理论与实验并重,重质而不重量。”“要学生个个有自动研究的能力。”其中,特别是“只授学生以基本知识”的理念,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发扬光大。

微流世界,磁纤舞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aap den Toonder,荷兰工程院院士、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和该校微系统研究部主席,长期专注于微流体、仿生微执行器、智能医疗微设备、芯片器官等领域的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30日,Jaap den Toonder在大学城校园理5栋报告厅,就“仿生微流体(Bio-inspired Microfluidics)”这一主题开展学术讲座。目前,控制微流体流动常见方法存在缺陷,Jaap den Toonder及其团队受自然界原理启发,研发了主动控制微流体流动的新工具(即人造磁性纤毛)。他详细阐述了人造磁性纤毛的制造材料和驱动方法,讲解了人造磁性纤毛在微流体装置中产生流体泵送的运动过程。最后,他进一步介绍了人造磁性纤毛与液晶材料结合的应用——收集器,并通过视频展示了人造磁性纤毛驱动液体内颗粒和通过光响应液晶材料收集该颗粒的过程。

计算先锋话未来,智能融合启新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凝晖,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研究工作。开辟了中国用机群架构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新方向,系统建立了高通量计算基础理论,机群访存的技术体系,牵头研制了曙光2000到曙光6000三代曙光机群系列高性能计算机。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专利金奖等重大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30日,孙凝晖在计算机学院学术报告厅,作题为“计算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孙凝晖围绕计算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以夏培肃院士、金怡濂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开创性成就;从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双重维度剖析了能效提升、HPC与AI融合、量子计算等重点领域的最新突破及其战略意义。会后,他与师生围绕科研项目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新兴技术产业化路径以及青年学者的学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如今

“新世纪论坛”已成为

华师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引领师生在科学前沿

大胆探索 勇于尝试

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更多未来科技人才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来源丨科技处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

计算机学院 物理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学院

图片丨科技日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整理丨彭骏捷 王蕾

执行编辑丨王蕾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