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作者丨森冈孝二
当今社会,人们进行社交和竞争的场所从狭隘的邻里扩展至职场社会和健身房、美容院及各类为娱乐活动修建的商业设施,攀比消费之风扩大到社区外部,消费竞争被触发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不仅如此,与从前相比,模仿别人、与人攀比已成为一种交流方式,与名牌意识相仿,这些行为变成了一种显示自我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手段。
有的人戴着价值几十万日元的劳力士,不是为了看时间,而是为了炫耀。
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只要经济上多多少少有些富余,就会在吃穿用度的每一个方面攀比,自己用什么东西、在哪家餐厅吃饭、假期去哪儿玩、孩子在哪所学校上学,等等。现代消费的这一性质因广告业和大众媒体的发展而不断被强化。人们看到电视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看到屏幕里明星的穿着打扮,就会尽量向他们看齐。
在美国,已婚女性的全职就业率高,学历和工资相当的男女结为伉俪的例子很多。因此,夫妻二人都是高薪资、有双份收入的家庭正在逐渐增多。由于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单职工或单亲家庭的人看到富裕的邻居去国外旅游、到高级餐馆就餐、在孩子的教育上大量投资,就算不情愿,也会忍不住和邻居攀比起来。
在这种消费环境下,人们不认为过朴素的生活是美德,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哪怕工作再累、工作时间再长,也会通过加班或者回家工作,尽量多挣些钱。即便如此也还是挣不到足够多的钱的话,就透支将来的收入,贷款或者用信用卡支付。要是有存款,也可能零取出来花掉。而这么一来,为了填补贷款和存款的大洞,就只有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
这样的消费竞争从性质上来说,就像无限循环的履带一样,永远得不到满足。不仅如此,人们消费越多就越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贫穷。究其原因,随着消费的增多,欲望也在膨胀,想要的东西越来越高级,若以新的消费标准来衡量,就会发现已经满足的欲望不过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这样一来,人们为了满足欲望,就不得不拼命地工作。
这样的消费竞争不仅是为了虚荣和面子,也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
若以这样的观点来看,那么花大价钱去买不需要的东西就具有了浪费的色彩。说到底,消费是指为满足需求而支出货币,而浪费性消费竞争会让人为了尽可能多赚一分钱而拼命劳动,不管情不情愿。挣了钱就花,为了消费而过劳,这就是斯格尔所说的“工作与消费循环”。
过度消费导致过度劳累。不论以个人还是以夫妻为单位来看,人们的工作时间都被延长,自由时间被削减了。结果,人们的家庭生活遭受了损害,社区活动也好,都受到了影响,社区公共事业无法顺利进行,进而危及社区生活的正常运转。
消费主义的诱惑虽然与低收入群体无缘,但现实中,如果他们有了钱,也无法避免被卷入其中。如果经常买不起想要的东西,就难免产生无能、无奈、失落和绝望的感觉。这些感情最终将造成个人的不幸和社会性犯罪。
美国是一个“上层中产阶级”(upper middle)的国家,但我们不能忘记,它同时也是一个“穷忙族”(working poor)的国家,时薪非常低,低到有几千万人即便长时间工作,也不能满足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
森冈孝二|著
文章仅用于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免费领取
哲学日签200图
扫码领取 ↓
上图扫码 - 回复:日签
免费!免费!
优质心理测试
荣格12种人格原型
创造者|探索者|魔法师|智者|叛逆者|情种|小丑|英雄|天真者
测一测
独家课程丨哲学100问
0基础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上图扫码 - 立即购课(APP附文稿)
逻辑图领取,加助手微信号:zhexue100zhushou
阅读全文订购《哲学100问》(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