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世界并未太平。甚至可以说,战争规则在悄悄发生着深远的变化,未来的一角已经被撕开了。事件看似很简单,“热度”不太够。2024年12月31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声称使用无人艇发射的对空导弹在黑海上空击落了一架俄罗斯米-8直升机。
有一架直升机被击落了,发生在已经胶着了近3年的俄乌战场,不算大新闻。网络时代就是这样,一有事来,山呼海啸,大数据各种推送。俄乌刚开战的时候,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一年,两年,快三年……,那块土地吞噬了万千人命,大众却已然厌倦。没有了所谓的“热度”,也就没有什么再值得关注的“焦点”,手机屏幕前面的你我,如同一大群绵羊,被“大数据”牵引着,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
但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这件事意义可不小。如果没错的话,应属全球首次——无人艇发射防空导弹把有人机打掉了。设想一下,万千无人设备冲锋陷阵,海陆空天电,无所不包,那一天真的很遥远吗?
乌克兰“鲶鱼”无人艇用对空导弹击落了一架俄罗斯米-8直升机。
红外镜头下的事主——米-8直升机
根据乌克兰国防部和国际媒体综合消息,这场战斗发生在俄占克里米亚的塔尔汉库特角附近。发射平台是“鲶鱼”V5无人艇,所用武器是改装过的R-73空空导弹,操纵发射的作战单位是乌克兰国防情报局的第13作战小组。有报道称,“鲶鱼”无人艇还击伤了另一架俄军直升机,令该机带伤返回基地。
苏制R-73空空导弹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名声很响,原始设计属于近程红外空空格斗导弹,重量是105千克,长度是2.9米,直径是0.17米,弹头重量是7.4千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方面继续改进这种导弹,各种子型号的射程在0.3到20公里之间。作为空空格斗导弹,R-73系列导弹装配到各种苏式作战飞机上,如米格-29、苏-27、苏-34和苏-35,改进后的R-73还可装备到米格-21、米格-23、苏-24、苏-25等各种老式飞机的新改型上,此外还可以被各种苏式武装直升机挂载。上世纪90年代,我们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苏-27系列战斗机,同时还引进了数千枚R-73。
普通R-73导引头的离轴发射角为正负40°,改型搭配头盔瞄准具据说能达到正负75°。早年在验证第五代战斗机的过程中,俄罗斯人甚至计划将该导弹反装,让弹头朝后,实现后向攻击。但是从苏-57第五代战斗机公开的照片上看,这种“倒装”方案实际没有落实。估计是操作繁琐,同时新一代红外格斗导弹的离轴发射角已经大到“越肩发射”打击侧后方敌机的能力,这种“倒装”除了带来技术的复杂性,收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R-73导弹本身有改装为地空和舰空导弹的方案。除了俄地面部队自用,像印度空军的萨玛尔地空导弹系统中的“弹”,就是经由R-73改装的。此外,俄罗斯海军舰载防空导弹系统中的近程防空导弹9M100,技术基础也来自于R-73。
苏制R-73空空导弹
几种R-73的导引头
可以说,乌克兰把R-73装上“鲶鱼”无人艇,再经由无人艇击落俄罗斯米-8直升机,是一个技术发展的逻辑结果。只是这个结果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提前来到了。
1月9日
晚19点~21点
2025《航空知识》《问天少年》订阅开启!
官方渠道,每期全国最快发出
双刊含赠约六一折!
开播下单还有机会获得神秘好礼!
↓直播预约入口↓
无论是从飞机、车辆还是水面舰只上发射,让一枚空空导弹打中目标其实是不容易的。导弹发射出去后,火箭发动机只提供初始速度,之后导弹就凭着惯性往前飞。像R-73这类红外制导的导弹,导引头相当于眼睛,盯住的是目标的热辐射,然后把热辐射变成电信号,放大、选频,不断测量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测出偏差值,形成控制信号,控制操纵舵面偏转,一边飞一边修正误差,直到引信起爆,摧毁目标。另有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弹上装雷达,有自己眼睛的是主动雷达制导,接收载机雷达信号调整航路的是被动雷达制导。新式的雷达制导方式一般采用复合制导方式,相当于在自己的眼睛之外又开了好几种外挂,就不多说了。
针对R-73这种红外近距导弹,老式的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新改型的用各种激光近炸引信。能打中目标,这类短距导弹必须从发射前那一刻起,就稳定捕捉到目标的热信号。这其实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乌克兰人既要控制住海面上起伏移动的“鲶鱼”无人艇,又要让那上边挂载的防空导弹能准确地捕捉、跟踪目标,是怎么实现的?
空对空导弹(如R-73)被改造用于水面发射其实有先例。也门胡塞武装已经将R-73 改装为水面发射。作为临时防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胡塞武装给水面平台增加了一个商用的前向红外探测仪(FLIR)。乌克兰人也会这么干吗?说不准,好像就是这么干的。
“鲶鱼”是小型无人艇,除了能装光电/红外探测头这样大小的玩意儿,没地方放笨重的对空雷达。乌克兰的地面雷达站,在接近三年的战争中,已经被俄军摧毁得七七八八。加之交战区域位于海上,克里米亚半岛附近岸上都是敌人,乌克兰除了“鲶鱼”,其他大一点的水面中继平台聊胜于无,借用其他防空单位陆地移动式车载雷达的概率也不高。所以大家还纷纷猜测,是不是乌克兰方面动用了马斯克的“星链”,地面的特工小组通过它,同时遥控“艇”和“弹”,看准了就来他一发?
可见乌克兰的“鲶鱼”不大,除了充当水面自杀艇,如今又充当了无人防空导弹艇。
任何作战,制胜背后都有其复杂的机理。俄乌两军目前在陆上胶着,从趋势上看,俄罗斯正在一点点地寻回优势,毕竟是资源丰富的大国。但在黑海上,乌克兰却打得可圈可点,在连续击沉俄海军大型舰艇后,几乎把俄黑海舰队封死在港口中,如今又将俄军直升机击落,彻底更新了海空作战的模式。恐怕俄军低空飞行的固定翼战斗机,以后在途经相关海域时,也会量力而行,大国空军的一部分行动自由被乌克兰这次小小的攻击剥夺了。以后这种海面上的导弹游击战,成本将空前降低。更小型的无人机,会不会在低空变成作战飞机难以对付的“雷场”?更大型的无人机会不会成为游弋在空中随时发起对敌方空中目标致命攻击的“狙击手”?
战争中,战术的改变,会不会带来战略的改变?这是一个我们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看到极低成本的穿越机(FPV)彻底改变了陆战模式,至今被攻击一方无法给出完善的应对方案。除了针对无人机的无线电信号实施电磁干扰,对光纤制导的无人机奈其若何?上激光?除非地面班组战士中至少有一位是便携的激光枪操作手,否则就靠着移动车辆上笨重的激光发射机,极可能远水不解近渴,那还不如用网枪兜,或者用霰弹枪“喷子”咣咣来几发实用。
海陆空天电,乌克兰的这次无人艇攻击,也对我们的远海岛屿的防御提出了警醒。仗是人打的,装备永远是第二位的,“先进”与“落后”,并非只涉及技术的层面,而且此消彼长。我们永远要思考,对手企图针对我们获取哪些“不对称优势”,而我们又将通过什么将对手的“幻想”“狂想”消灭于萌芽之中,进而建立对他们“不对称优势”。
兵法云,奇正之变,无可穷也,矛盾在不断转化!对于无人战场,2025有可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2024年早些时候,一艘乌克兰无人艇及R-73残骸曾被俄军缴获。到年底这种导弹就把俄军直升机打下去了。很神奇的是,俄国人这一整年干嘛去了?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