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领或者官员,甚至是普通士卒,为了救皇帝或者为国家而战死,但是他却留下了年幼的孩子……
如果你注意到了这群人的存在,恭喜你,你注意到了古代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人群。
这个人群,我们可以称之为是‘羽林孤儿’。
所谓的羽林孤儿,这个说法最初出现于西汉。当年汉武帝在位时期,因为汉朝长时间跟匈奴打仗。有很多西汉的前线士兵,在对匈奴的战争当中战死。而他们战死之后,他往往会留下一些未成年的子女。
而对于这些前线战死的将士遗孤,当时西汉官方有一套完整的安置政策。这些孤儿,未来会完全由政府抚养,不但会培养他们各种骑射技能,而且会找最顶级的大儒给他们的当老师。
等他们长大之后,他们更是会直接进入羽林军,做皇帝的贴身护卫。而且未来也有更大的机会,成为高级将领和皇帝的亲信。
至于女儿,同样也会被国家妥善安置。虽然女子在汉朝无法进入羽林军,但她们却依然能得到很好的养育。而且长大之后,有很大可能直接嫁给一些贵族子弟,衣食无忧。
这就是羽林孤儿。
实际上,不光西汉有这类政策,中国古代其他几个大一统朝代,或者存在时间比较长的割据政权,都有这类政策。而且,这还只是那些为国家战死的将士遗孤。如果是某一个特定的人,为了保护皇帝而战死,他的孩子,未来更是完全不用担心了。
而且,这种案例,在历朝历代,我们都能找出一大堆来。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为救皇帝而死的将军,大概要数明朝的张玉了。
当年靖难之役开始之前,张玉就是朱棣手底下的大将。而朱棣起兵造反之后,在东昌之战当中,朱棣带头冲阵,结果却没能成功,反倒是让自己陷入包围当中。
危急关头,张玉就带兵冲了进去,营救朱棣。最后,朱棣和另一位来救他的武将朱能会合,杀了出去。但张玉却为朱棣力战而死,直接死在了战场上。
而后来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朱棣对张家的遗孤,也是相当够意思的。
张玉一共有三子一女。张玉本人后来被追封为河间王,他的长子张辅后来官至左柱国,位极人臣。虽然后来战死在了土木堡之变当中,但张辅死后,同样被追授太师,追封定兴王。
而张玉的二儿子,出道就是神策卫指挥使,后来官至太子太保,死后追封文安侯。小儿子出道就是锦衣卫指挥佥事,死后追封裕国公。
至于张玉的女儿,直接嫁给了朱棣做贵妃。张玉的孙女,则是嫁给了朱棣的儿子做贵妃。
之所以是贵妃而不是皇后,原因是在明朝的时候,有一条重要规定,那就是明朝皇后必须出身普通家庭,不能是勋贵之后。如果没有这条规定的话,张家后来很有可能会一位皇后!
另外,尽管后来张玉的儿子张辅,死在了土木堡事变当中。但张家的爵位,却一直传到了明末。直到后来崇祯皇帝自尽的时候,张家的英国公爵位才断了传承。
这已经是典型的与国同休了。
所以,在古代才有了‘功高莫过救主’的说法。替皇帝在千里之外消灭帝国,或者在朝堂上做辅政宰执,功劳虽然也很大。但这种功劳,往往会被皇帝放在公事上。然而自己救了皇帝一命,却往往会被皇帝视作私人恩情。
而和救主而死相比,次一等的为国捐躯的将军,死后的待遇,往往也不会差。
这种情况当中,最有名的代表,应该是唐朝的王海宾。这个人在唐朝历史上,也不算特别有名,更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将军。
而唐玄宗刚刚登基的时候,吐蕃趁机犯边。当时唐玄宗就派薛讷,也就是演义小说里面的薛丁山,薛仁贵的儿子,带兵前去抵抗。而这个王海宾,就是当时薛讷的下属,结果死在了这一战当中。
而王海宾战死之后,恰好留下了一个九岁大的儿子。
结果,唐玄宗知道之后,直接就把这个孩子收做了自己的干儿子。从此之后,这个孩子就被唐玄宗养在宫里,完全按照皇子的标准抚养。长大之后,这个孩子直接被唐玄宗送入军队。
短短十年之后,就成了唐朝军界的头号大将!
这个孩子,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王忠嗣。
后来安禄山造反的时候,依仗的不过就是手底下的三个军镇。但是王忠嗣巅峰时期,却直接执掌了四个军镇,全国超过一半的精锐军队,全都掌握在他的手里。
哪怕是遇到一些脑袋不太好使的皇帝,比如说西晋那位著名的痴儿皇帝司马衷,同样也是如此。八王之乱当中,司马衷被乱军挟持,百官纷纷逃走。只有一个叫嵇绍的人,坚持挡在了他的身边,结果被乱军所杀,鲜血还溅到了司马衷的身上。
结果,就连司马衷这样一个人,也知道嵇绍是对他好。后来有人想给司马衷洗衣服,洗掉嵇绍的血迹。结果司马衷却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连司马衷都知道这种人的可贵,那就更别提其他正常的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