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新增(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89家、位列2024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1位……江苏省徐州市锚定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强化人才引进,建强平台载体,提升科创服务能力,用科创为城市发展“强身健骨”。

企业发力

核心技术向“高”攀升

日前,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徐州共有29个项目获奖,其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项目有16项,占比55%。近年来,徐州市企业瞄准“产业需要什么”,不断求新求变突破核心技术,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版图”,创新“不打烊”的场景竞相展现,为徐州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夯基垒台。洗瓶、灯检、包装……在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无菌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上,机器快速运转,一批批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药品有序下线。作为国内最大的动物源提取胰岛素生产企业之一,万邦医药依托科技创新实现从仿创结合到创仿结合的转变,坚持自研、合作开发与协同发展,进行多个高壁垒技术平台打造及国际化能力的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徐州发布

一个个创新主体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还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成功研发制造4000吨级“全球第一吊”、700吨级“神州第一挖”等一批“国之重器”……徐工集团攻克近千项关键核心技术,三年蝉联行业全球前三名,稳居工程机械产业“链主”地位。

依托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体系,徐州全市形成了1家千亿、100家亿元以上、1000家中小企业的“1+100+1000”企业创新矩阵,带动集群中小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超200家,实现了大中小企业全覆盖。

人才引进

平台建设向“新”突破

人才是第一资源,徐州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已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通过优良科研环境、一流科研平台、重大项目任务、协同攻关团队和人才倾斜政策,徐州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广泛集聚青年人才,着力培育本土人才,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徐州发布

2023年,徐州重磅发布“彭城英才计划20条”,2024年出台20个配套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形成“1+20+N”政策体系,同时开发“一网通办”2.0系统,为上万人次各类人才发放补贴,一系列措施打造科技创新人才“蓄水池”,实现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围绕“彭城英才计划20条”政策落实落地,徐州陆续举办重大招才引智活动,擦亮“彭聚英才·城就未来”人才工作品牌,引进集聚了一大批急需紧缺人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87万人,高层次人才超16万人,高技能人才超36万人,人才引育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人才引进的同时,徐州还注重科创平台的建设。为营造学术氛围浓厚的科研环境,激发创新人才创造活力,中国矿业大学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集萃学院”,搭建300余个研发载体和研创中心,通过揭榜挂帅,实现科研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与协鑫共建集萃协鑫联合创新中心,累计筛选24名学生,由企业出题,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师生合作课题研究,解决企业的真难题、真需求。”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段晨龙表示。

部门协同

全方位提升徐州“研值”

科技创新的谋划是对城市发展未来坐标的一种瞄准和聚焦。“徐州科创圈”已纳入江苏省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创圈之一,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徐州深化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整合优化创新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徐州发布

2024年以来,各部门协同发力,2024徐州人才周活动,2024“徐州科创圈”创新创业大赛,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新质生产力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相继举办,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人才、企业来徐落户。

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质效,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一企一策”培育服务专项行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高企、科小申报上门服务,主动辅导企业高标准完成申报认定前期准备工作,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培育机制。

2024年4月,徐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走进泉州区,深入淮海科技城、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针对申报中面临的难点和堵点,为9家企业提供了“一对一”精准辅导,重点围绕申报材料准备、研发费用归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评价开展精准辅导,并提供解决方案参考,获得企业一致认可。

截至2024年10月底,徐州市新增(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2289家。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显示徐州共有44家企业入选,其中独角兽企业4家、潜在独角兽7家、瞪羚企业33家。《2024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显示,徐州入选“2024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位列第34,较去年提升了5位。

文/崔欣

资料来源:徐州日报、徐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