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旦,在整个世界迎接新一年到来之际,有一个小小的公众号,也恰好十岁了——

“京呈”

我们是——北京日报原摄影部、现视觉新闻部的官方唯一微信公众号。

10年以前,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转型方兴未艾,微信公众号是风头正劲的新媒体平台。北京日报摄影部响应报社号召,创建部门公众号,小虎老师提出的“京呈”一名,取“京城”的谐音,简洁有力,力压“群雄”,成为了最终定名。而小编用他贫乏的P图技能,在一张普通的圆明园麒麟的照片上,添上了“京呈”的名字,这个粗糙的头像也一用就是10年。

2015年1月1日,“京呈”向读者发出了第一声问候——

那时京呈一天只有一次推送权限,问候这篇放在了二条,头条是跨年的图文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的车轮开始转动了(不是)。。。

一周后的1月7日,“京呈”迎来了自己的第一篇点击量上万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北京日报公众号矩阵中的一员,10年来,“京呈”一直由摄影部(视觉新闻部)记者兼职担任编辑,共有十几位同事参与其中,一共推送1600多次,推送稿件1800余篇,平均每年180余篇,在所有编辑都是兼职的情况下,能做到大约两天一篇推送,也属实不易,因为日报记者们平时的采访任务真的还挺重的。

2015年6月11日,“京呈”拥有了自己的第一篇“10万+”的推送——25万多次阅读。那个时候,“10万+”还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代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8月14日上午,“京呈”推出“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前方记者图文手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8月25日,“京呈”推送“360度全景看阅兵蓝广场”,阅读量53万,这个也是数字“京呈”创建10年来的最高阅读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续多篇10万+文章,帮助“京呈”完成了自己最初的粉丝积累。

之后,这个小号,便踏上了曲折、蜿蜒、漫长的网络冲浪征途

(现在仍在关注“京呈”的朋友,有多少是那个时候来的呢?评论区留言让我看到你们。)

10年来,“京呈”一直立足于京城视角,记录北京的发展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呈”一直专注于影像传播,用图片讲述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呈”一直秉持服务意识,努力生产有价值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呈”一直不忘初心,关注基层劳动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呈”一直关注热点焦点,积极履行媒体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呈”一直与这个城市休戚与共,奋斗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多年来,“京呈”一直经历着编辑人手短缺的困难,也经历过定位不明确的反复摇摆,但仍坚持前行,推送不辍,粉丝量也在缓慢但持续地增加。但遗憾的是,至今我们仍然是一个只有几万订阅的名小号儿。

2023年初,在新的传播形式和报社融媒体改革趋势要求下,“京呈”进入了“京城拍客”时期,作为北京日报“拍客”融媒体工作室和北京晚报“京城拍客”栏目的重要征稿和发稿平台,继续征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拍客”的投稿内容,占据了“京呈”推送文章的较大比例,但“京呈”整个内容方向并没有彻底转变,在编辑仍然是兼职的情况下,时间精力有限,限制了公众号推送只能有所取舍,实在无力兼顾。但我们的整体定位仍然是一个“专注做新闻摄影”的公众号。

10年来,“京呈”一直在变化和成长,虽然缓慢,但坚持是最重要的。“立足摄影的本心,不忘主流媒体的初心”,一直都是我们牢记在心的原则。

当下,微信公众号的风口早已过去,互联网读者从公众号分散到了各个平台,受众的阅读习惯,也早已从图文转移到了短视频。在这种大趋势下,“京呈”也向短视频的方向迈出自己的步伐,开设了自己的视频号“京呈-拍客”。

未来,视频类的产品会占据“京呈”更多的比重,我们还可能会入驻更多的其他平台。从图文到视频的跨越很难,但作为传播者,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不想被读者忘记,必然要踏上不断追逐新趋势的道路。

还好,“京呈”有一批忠实的朋友一直在关注和支持,10年了,你们一直在,真好!

10年,当时只道是寻常。

“京呈”,与您预约下个10年,继续相伴!

编辑: 和冠欣

监制:李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