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解忧自然社

文/杜英

图/基础培训课程组、杜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前面

前不久结束在深圳湾参加了“博物”主题的自然教育基础培训,作为复训学员我认真写了一篇心得。重新投入自然教育的基础学习,算是我这一年蜕变之路的重要一站,那就用这篇培训感悟作为年终的总结吧。也祝大家新的一年都能夯实基础,踏实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下来,有难得的放松,睡眠也很好,比起学习更像在休假,享受朋辈学习带来的焕然一新的少年感。

PART.01

体验式学习,重新恢复觉照力

通过几天的引导,我发现自己和去年相比,对自然、自己和他人的觉察越来越敏锐,能够捕捉到万物更多的联系,这里面自然少不了师生为了重建连接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也看到了活动设计里面不断止于至善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们的经验在于“读心”,因为看见和了解不同阶段的参与者的想法,能够在整场培训中以合适的方式回应到每个人,这是经过多场培训学习的参与和执行以后,个人觉得特别难得的地方。

身临其境的力量难以想象。不仅是我与万物相连的美好体验,当看到这几天无意识堆放的垃圾被引导员亲手捡出来、平和的讲解并重新将其分类时,好像有什么义务之心被触动了,因为看到每一片废弃物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有心为回收的人提供方便时,每个微小的行动都在改善垃圾处理背后一个个家庭的生活环境。似乎那天开始,垃圾分类不再是一个上纲上线的事情,不再是某一项规定使然,也不是某种体现素质优越的举止,它代表了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净化或污染,消耗或反哺,善缘或恶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02

思辨与思考,充分认识学科间和培训间的联系

也许是因为复训倍受关注,重逢的培训师认真告诉我,看完我的履历和感悟,觉得我很适合做培训和带活动。当时有些愣住——我简单写了过去参加过的几个自然教育的入门培训,并未提及自己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瑜伽、MBSR和生态村等领域的学习与探索的经历——总之和我以为能称之为“履历”的内容不大一样。 这启发了我去回想过去所参加的那些培训(无论是否是自然教育的培训),究竟有哪些在我的生命中真正留下了痕迹;假如有一天我自己做培训活动,我会想做出怎样的培训?

我想起何孟玲老师多次分享的,从巴利语翻译来的“成佛的七匹马车17个阶段”,第一匹里面的种种要点,都是在提醒要遵循原则成为正直而善良的人;

我想起作为“湖湘自然”的第一期培训学员,在远大城的草坪席地而坐,闭上眼睛,每听到一种鸟鸣打开一只手指,短短的时间就张开的掌心;

我想起在洋湖湿地身临其境的玩过人体照相机和声音地图的游戏,朋友送来的爱心午餐;

我想起每一次玩生命之网的游戏,重新回忆起我与万物的相连……

唯独有那么一场培训,教了一个又一个游戏和活动方法,但我几乎一个都回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当时和谁一起回家。

也许是因为在内地环境教育(Environment Education)、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和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都是不同的部门在提倡的,概念与名相之间逐渐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长期在此语境中,也不知不觉受困于项目思维的一亩三分,生怕再施展更多是自讨苦吃。这也就是为何,再次听到环境教育、自然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的“同出而异名”的联系时,是那样怦然心动——除了培训本身之外,也进一步修复了我和各类学习之间的联系,重新回到了一种了解世界的热忱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03

知与行合一,自然教育的生命力用实修累积

这段宝贵的培训时光,于我而言最大的价值,是有机会重新反思自然教育对我的意义—— 经由我与自己、他人和万物的连接变得深刻、灵动而丰富的过程,收获一个更加健康、有韧劲、乐于创造的自己

反观最近几年,算是参与了自然教育行业内上上下下各种相关的工作——除了一线带活动。所热爱的事因为缺乏一线的反哺而枯竭,不得不说是一种撕裂。培训的这个月,起心动念间竟独立带完了4次活动,室内与户外,成人与儿童,熟悉与陌生,在同一场域有机而和谐地交互。来自中青幼三代的反馈总是真实的,关于静心的难得,关于孩子“怕脏”,关于专注陪伴的可贵等等,既考验耐心和巧思,也激发我去回看更多的文献和教材,理解更为整体的存在。

一个偶然的契机,在教育人类学的推介书目中看到的这本《环境教育的诞生:英国学校课程史的个案研究》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本书以社会史的视角详述了在上世纪的英国,地理、生物和环境学习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学校里的科目,多少个生动的名字(以及所组成的利益共同体的亚群体,如协会,学会和工作小组)在推动,并不断回溯各学科为了学术性背后的经济利益,是如何逐渐失去其实用性和陶冶性的。来到今天,我们是否有信心提供一门课“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满足其他人制定的科目要求”,在没有考试成绩认证的情况下,对持续开展广泛但不乏深度的自然课程?

同期见习培训师推荐的《共享自然:唤醒内在生命力的52个自然游戏》的再版,也是非常惊艳地赠予我许多开发和串联自然游戏的灵感,参与者亲身体验过学习中的心流后,会自动自发渴望复制粘贴,创造更多的正反馈:这个世界在改变,以前是自然课上着上着就去补习班,现在是卷过头的家长们试图调掉书法课钢琴课英文课,也要带孩子探访大自然

这才发现,所谓“培养绿色公民”,其实是特别抽象的概念:公民由不同地域、不同组织、不同收入、不同年龄的人群所组成,大家在各自阶段的诉求不同,而当前的每一种探索,都是为了将整全的自然观渗透、浸泡到各个层次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自然教育对我的意义,首先它得是让我变得更加健康,与家人和身边同伴们的关系更为和谐,内心的幸福感更充实的一件事。事实也是如此。经由把自然中的宝藏分享给更多人,让许多人看到光芒心生向往,从而有更多机会从自然中获益。

因为从灵魂深处认可这样的路径,我愿意把自己作为通道,传播这样的理念和方式,自受益、友人受益、家家受益,逐渐弥合人与自然的裂痕,让天地的儿女忆起自己的使命——把来自宇宙的关爱传递给天地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