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摘要:江西传统村落作为我国村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可忽视。在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作为公共交往的重要平台,不仅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创建和谐生活的载体。本文以南昌市周坊村为例,通过对周坊村的实地调研和走访调查,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村落里的公共空间进行相关分析,为传统村落的活化复苏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空间活化

据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国内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并且还在逐年减少。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通过四次全国摸底调查,将4153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江西省共有175个村落入选,占全国传统村落数量的4.21%。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薄弱,造成众多村落建筑的破坏,历史文脉难以传承。大多数村落由于年轻人外迁,剩余留守老人,造成空心现象,传统村落逐渐失去活力,名存实亡。

1 周坊村概况

周坊村隶属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位于南昌市东南部,赣抚平原中下游,沿抚河支流而建。村庄水系丰富,四面碧水涟漪,远处群山环绕,风景优美。周坊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的传统村落,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周坊村有着“精制毛笔名村”的称号,同时也是被誉为“天下三大名笔”之一的周虎臣故里。村域东西不算窄,南北较长,由三坊、六坊、八坊、中腰、一巷、二巷与南头上六个宗族区域组成。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30多栋,有周氏六房祖堂、周坊八房前巷宗祠、图呈太极民居、紫芝流芳民居、汝南世家民居等众多祠堂建筑以及“天井式”传统民居。这些古建筑大多在2017年5月被进贤县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局设立为进贤县不可移动文物点。除历史建筑群落以外,周坊村还保留有传统表演艺术舞狮等大量民间文化。

近年来,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造成周坊村出现“空心”现象,仅有少数老年人和儿童留守在村内生活,使周坊村逐年萧条衰败,生活气息缺失,空间活力十分低下。

2 村落空间活力的概念、内涵及影响因素

2.1

村落空间活力的概念和内涵

“空间活力”在有关城市设计的文本中被广泛提及,通常指人的行为与空间之间互动关系的活跃程度,强调人处于空间中的体验和感受,既是空间性能的重要度量,也是场所价值的体现。

2.2

村落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

扬盖尔曾在他的《人性化的城市》一书中说道:“无活力的街道就如同一座空荡荡的剧场,一定是制作上出现了问题,因为没有观众。”在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亦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场所,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可以为村民提供良好的交往场所,使得村落充满活力,焕发勃勃生机。根据文献研究和对周坊村的实地考察,笔者认为影响村落空间活力的因素包括使用者、空间场所和村落文化三个方面。

2.1.1 使用者

人才是公共空间中最主要的使用者,如果没有人的交流与交往,空间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一个好的空间场所往往会提高村落的生活质量,吸引人们前往定居,最终使得村落充满人气,兴旺发达。

(1)数量

使用者的数量最能够反映公共空间活力。如果使用人数越多,说明空间活力越大,便于开展一系列活动。反之则缺少空间活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紧密,甚至造成村落人丁稀薄,日渐萧条。

(2)多样性

使用者根据不同类别,对于空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果一个空间的使用人群复杂,则说明此空间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承载的活动丰富性则更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要求是对社会所有群体都是平等的。

(3)频率

使用频率也是空间活力程度的重要指标。使用频率越高,说明该空间越有吸引力,村民更愿意在其中进行交流和交往,必然会提高村落空间的活力。

(4)满意度

满意度即场所的实际情况和人们期望的满足程度。一个优秀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会吸引大部分村民前来使用并开展活动,人们愿意为之停留,进行交往,使得村落空间散发活力与生机。

(5)停留时间

人们在公共空间交往的过程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发生交流与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空间的使用中。更长时间的逗留意味着公共空间更加有活力”。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不仅能吸引人们前来交流,更值得人们长时间为之停留。

2.2.2 空间场所

公共空间是村落中最易识别和记忆的部分,也是大部分村民进行交往与活动的空间。如散布在村落的广场、祠堂、村口池塘等,都是村落中重要的空间场所。

(1)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村民到达空间场所的便利程度,距离越近、花费时间越少,则可达性越高。村民出行大都依靠步行,且主要活动人群是老人和小孩,因此对空间的可达性要求更高。

(2)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公共空间是否靠近马路两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般建议公共空间设置在远离主干道路的地方,避免车辆对村民活动造成危害。

(3)景观构成

传统村落中的广场、宗祠等公共空间景观较为丰富,村民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多开展于此。因此景观构成对于空间活力尤为重要,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增加公共空间的活力。

(4)管理水平

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管理普遍有较高的期待,同时也会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良好的公共空间,表现在环境整洁、干净卫生、秩序井然等方面,管理得好,必然会吸引村民前往活动,从而提高其活力。

2.2.3 村落文化

村落文化主要是指村民在各式活动中所形成的村落风貌、建筑形态、社会风俗以及精神信仰等多方面的外在表征。周坊村的徽派建筑特色、舞狮的风俗习惯、全村制毛笔的文化传统等对周坊村的空间活力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3 周坊村村落空间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对周坊村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调查走访,观察村落的各个公共空间的现状和使用情况,并访谈了部分村民。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周坊村村落空间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3.1

周坊村村落空间存在的问题

3.1.1 古建筑的损毁及人员流失

周坊村历史悠久,其建筑多为传统民居,有着华夏第一笔都的称号,自古以来周坊村的人们都以制毛笔为生,商贾巨富颇多,家族庞大。其民居建筑体量都较大,且布局紧密。经调研发现,所有保留下来的古民居建筑中,大都已损毁,并无人修缮及管理。除部分外墙保存完好外,建筑内的木结构框架或坍塌或烧毁,但大体结构还算完整。每个民居自带的院落无人打理,荒草丛生。从整个建筑群不难看出,当年此地颇为繁华与兴盛。村民新建的房屋都围绕在古建筑外围,临近马路,使得古建筑群得以完整地保留。

据村民介绍,周坊村原住人口有4000多人,经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的焚烧和屠杀,建筑大面积被烧毁,人口骤减。再后来,由于房屋无人修缮,村落居住环境较差,多数人选择迁往较为繁华的文港镇生活。现在依旧留守在周坊村的人口仅200人左右,绝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儿童。人员的流失使得村落日益萧条,了无生机,丧失活力,宛如一个废弃的村庄,虽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但实则无人管理和保护。

3.1.2 场所闲置无人管理

周坊村有非常多的公共空间,也有很多宅前院后的活动场所。这些场所由于无人打理和修整,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使得周坊村内能够使用的公共活动空间非常局限,仅有村口池塘、村口广场以及一些常住人口屋前的小型空地。如此局限的活动空间,更加剧了人口流失,造成恶性循环。村民对活动场所的评价也仅是勉强可以交流,满足一些日常需求,在生活质量上没有一个良好的保障。

3.1.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基础设施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保障,村内的基础设施落后,布局杂乱,各区域功能不明显。村口池塘是村民平时洗衣服的地方,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活动场所,可以促进人们自发性的交往活动,主要使用人群多为妇女。村口广场是最大的活动场地,每年重要的节庆活动村民都在此举行,保留有舞狮等传统活动。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村民的日常交往活动大多局限于这两个地方。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村里也顺应时代潮流,设置了健身器材和篮球场。但健身器材的布置十分不合理,被随意安置在村口广场的水泥地旁,几乎无人使用。

篮球场的选址也不够科学,被随意摆放在村民家门口的空地上。本应热闹非凡的健身场地,却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境地,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影响传统村落的整体美观。如此少的活动空间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整个村落缺乏人气,空间活力过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古民居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木结构损毁

3.2

周坊村村落空间活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3.2.1 人口的外流

人口外流是周坊村丧失空间活力的主要原因。伴随城市化的建设以及文港镇的繁荣,大部分居民选择外迁到居住条件更好、交通更为便利的地方,舍弃了村里破败的老屋。而留下来的大多是低收入家庭。近年来,随着儿童求学问题的发展,外迁的村民多数选择把家中小孩接去更为发达的地方求学,使得村落空间活动的主要对象只剩下留守老人。日积月累,周坊村逐渐沦落为空心村。

3.2.2 建筑的衰败

在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背景下,周坊村已具备一定的保护基础。目前还居住在周坊村的居民认为古民居破旧难看,满足不了现代的居住条件,他们大多会选择在古名居的原址上进行房屋重建。较为庆幸的是,由于周坊村的居民大部分已舍弃旧居,迁居外地,使得周坊村的古建筑群落未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保存较为完整。

3.2.3 居住环境的恶化

由于缺乏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与景观要素,居住环境已无法满足居民之间精神文化交往的需求。稀缺与狭小的公共空间对居民的活动产生制约。各空间的功能与现存居民需求不相适应,使得空间活力逐渐衰弱甚至消失。受访者纷纷表示,除村门口的牌坊还显精美以外,村内公共空间的基础建设均不完善,缺少优美的环境景观。

3.2.4 村落文化的消亡

以制毛笔而闻名天下的周坊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徙,逐步成为失去毛笔文化的一个普通村落。年轻人外出工作,只剩老人独留村内,使毛笔文化等一系列传统文化无人传承,直至消亡。周坊村也因此成为了失去文化支撑的空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宅间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宅前空地

4 周坊村村落空间活力复苏对策

村落空间包括建筑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建筑空间可以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公共活动空间能够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空间活力复苏不仅可以使村民生活和谐,交往密切,还能使村落更好地得到保护,让村落活化,文脉得以延续,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

4.1

促进人口回流

空间活力复苏的根本就是使人口增长,有人生活,空间才会被人使用从而产生交流。人口越多,产生的活动越多,则空间活力越大。首先应开展古民居修复建设,把保存完好或者结构完好的古民居进行修缮,使古民居恢复往日的面貌并加以保护。其次对废弃房屋进行改造,使废弃房屋适宜现代居民生活且不影响村落整体面貌,也使外迁村民乐意回村入住。同时要促进村域经济发展,弘扬周坊村毛笔文化,吸引外来客流,带动周坊村的保护性发展。

4.2

合理布局村落公共空间

对荒废闲置以及正在使用的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改造,以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娱乐需求。要遵循人们的活动内容和兴趣,对各个空间进行优化分类,通过不同功能需求重新激发空间活力,尽量使公共空间分布在村民可达性高的地方。另外,对村口广场进行合理的改造,既要保留传统风貌,把握空间尺度,又要维护村落形象,同时提升村口广场的使用率。提升村落景观质量,挖掘当地特色,利用周坊村标志性元素,如毛笔,打造村落的特色景观。

4.3

建设多功能公共空间

除村口广场,村口池塘以及祠堂前空地外,还应增设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活动空间,如娱乐空间、运动空间、休憩空间,交流空间等。增设多种景观小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如在村落中多设置休闲座椅方便老人休憩,增加游乐设施供儿童娱乐使用,使不同人群在空间中都能进行交流活动,并延长人的停留时间,激发空间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村口广场随意设置的健身器械

4.4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及管理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对村落的公共设施建设十分不满意,尤其缺乏休憩座椅及垃圾桶等基础设施。公共环境普遍脏乱,运动设施摆放不合理,这样不仅影响村落公共环境,也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优先解决垃圾堆积,卫生环境差等问题。所以应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后期对公共环境的管理与维护,给村民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空间使用率,提升空间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家门口的篮球框

4.5

策划具有村落特色的文化活动

周坊村仅保留了每年的舞狮活动,除此之外其余村落文化基本衰弱。策划不同的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周坊村焕发新的文化活力,比如毛笔制作、祭祖大典、建筑观赏等。不仅使周坊村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也能使外地游客慕名前来,促进人口流动,文化交流,进而提升空间活力,促使周坊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5 结语

江西传统村落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体,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周坊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急需保护与发展。公共空间不仅是村民活动生活场所,更具有实现自我认同的价值。村落文化是地方文脉得以延续的基础,空间活力是保护与发展村落的第一步。本文通过对周坊村的调查走访,总结出其村落空间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村落空间活力复苏的对策,希望能为江西省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周阳 张绿水

来源:《园林》2018年第9期

选稿:耿 曈

编辑:杨 琪

校对:耿 曈

审订:宋柄燃

责编:刘 言

(由于版面内容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