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特别是关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切身利益的事情,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我国也因此被称为基建狂魔。
尤其是毛主席在世时,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建成了很多了不起的伟大工程。
而这其中有三大世界级的工程项目,更是让人惊呼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就连现代人看了都要自愧不如了。
这三大工程分别是什么?
又为何说现在人看起来都要自愧不如呢?
No.1林州红旗渠
这是一条被周总理盛赞为“新中国奇迹”的工程。
1960年之前安阳林县是有名的贫困县,因为地处太行山腹地,这里饱受旱灾的困扰。
从明朝成立之初到1960年间经历过30多次载入史册的旱灾,为了活命,老百姓们除了外出逃荒几无他法,最惨烈时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面对林县的艰难处境,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痛心疾首,也深刻意识到需要为子孙后代一劳永逸地解决用水难的问题,于是提出了“引漳入林”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1]。
于是数十万名林县百姓走进了千里太行山,靠着自己的力气和智慧去征服千里太行山,即便前方有着千难万险,他们也要改变林县几千年来缺水的难题。
没有专业设备,他们就用炸药和手里的大锤开山掘路。
用肩扛、担挑的方式清理土石。
没有专家测绘,他们就用土办法来规划水渠走向。
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紧缺,他们就吃野菜。
他们喊着“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口号,挥舞着手里简陋的工具,用长达十年的时间创造出了一条不可思议的人工天河。
1969年4月,当清澈的漳河水奔涌在林县大地上时,数十万林县百姓都沸腾了,因为他们终于不需要为用水而发愁了。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壮举,他们将这条渠的名字称为“红旗渠”。
在修建红旗渠的十年间,共有超过30万林县百姓加入了修渠的队伍,先后有81位林县百姓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年逾八旬的老人,也有刚刚年满17岁的青年人。
他们交出的成绩单也是无比伟大的,在这10年间他们削平了1250座山头、打通了211条隧道、共架设渡槽152个,修建沿渠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1515万立方米,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了总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2]。
虽然和十万林县百姓在修建红旗渠时付出的汗水和血泪比起来,所有的数字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可当人们看到这些数字时,依旧会被其蕴含的力量所震撼。
也正因如此,这条渠才会被周总理盛赞为“新中国奇迹”,就连现国家领导来到现场考察时也不由发出:“红旗渠精神”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如果说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不甘贫穷的产物,那么南京长江大桥就是新中国基建人智慧的结晶。
No.2南京长江大桥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阻隔南北方的天然屏障,很多南方政权更是靠着长江天险和北方势力隔江对峙,想要过江除了坐船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办法。
即便是到了近代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我国想要在长江建桥的计划,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制定。
当时沪宁和津浦两大铁路枢纽都在南京被卡了脖子,只能采用乘船摆渡的方式通行。
但受限于当时我国的国力和技术落后,修建大桥的计划迟迟没能实现。
约翰·华特尔
之后的国民党政府也曾数次提出修桥计划,还请来国外专家约翰·华特尔进行实地考察。
但华特尔只留下一句“水流湍急,不宜造桥”的结论后就匆匆离去,于是南京长江大桥的计划也被一直搁置。
直到1958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结束时,国家决定在长江上建桥[3]。
梅旸春
在国务院的牵头下,铁道部以及江苏省委共同成立了工作组,邀请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梅旸春、李家咸等专家进行研究和讨论,在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后,于1960年1月18日正式开工。
当很多外国媒体得知我国想要在长江上建桥时,也纷纷发文嘲讽,尤其是和我国关系恶化的苏联人更是发出了“没有苏联专家的帮忙,中国人是建不成这座大桥的。”
这些外国媒体如此大放厥词也不是毫无根据,毕竟无论是长江的地理情况还是修桥所使用到的很多专业原料和设备,当时国力尚弱的新中国都很难解决。
李家咸(后排左2)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人民骨子里就有着不服输的劲头,于是在梅旸春、李家咸等专家的带领下,各个部门和工厂积极配合,势要将“天堑变通途”。
为了生产出符合大桥要求的钢铁,鞍钢集团在没有图纸和技术的情况下,靠着反复试验生产出了“争气钢”。
为了能早日将大桥建设成功,梅旸春老先生呕心沥血病逝于工地上[4]。
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1968年9月这座蕴含着无数人智慧和心血的大桥正式完工并通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争气桥”,狠狠打脸了那些曾经大放厥词的外国媒体。
如今55年过去了,这座大桥依旧是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也在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
同时也如一块丰碑般,开启了中国基建狂魔的时代。
No.3内江沱江大桥
相比较于前两项工程的威名远扬,沱江大桥的名气自然小了很多,除了内江人民外,很少有人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可它在2008年的那一场地震中的表现,却让人们见识到了它的坚韧。
沱江大桥是四川省内江市的第一座跨江大桥,在它建成前内江人民的过河方式就是冬天走浮桥、夏天靠轮渡,给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交通拥堵情况也日益严重。
1965年内江市政府决定修建这座大桥,以方便两岸百姓的出行。
在邀请四川省交通厅的相关专家进行调研和设计后,大桥于1965年7月正式动工,经过三年多的修建成功建成。
这座桥采用了传统的砖石结构,整座桥上并没有太多的钢架结构。
全长虽然仅有590米却坚挺无比,陪伴着内江人民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2008年汶川地震爆发后,很多地方的钢架桥都被震塌,可这座始建于1968年的砖石桥依旧坚如磐石,丝毫没有任何毁坏的迹象,一如既往地承载着内江人民的出行需求。
不过这座桥也经过了两次的翻新和扩建,尤其是第二次扩建时有专家对它的砖石结构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的结构存在着安全隐患,于是提出用炸药将其爆破再建新桥的方案。
可让人惊讶的是,在第一次炸桥时专家在各个关键节点上放上了380公斤炸药,却始终没能把桥炸塌,直到第二次爆破才将老沱桥爆破完成。
2018年12月经过再度翻新的老沱桥以全新面貌出现在内江人民面前,车道从原来的两车道改为四车道,而且人行道也增宽到了四米,更加方便人们的出行需求。
如今这座历经几十年的大桥,以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继续服务着内江人民,也向人们展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能力[5]。
结语:
人们之所以怀念毛主席那个时代,一方面是怀念那个时代人们真挚的感情和信仰,大家对于毛主席都有着极高的崇拜,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充斥着最真诚的爱国情感。
另一方面则是怀念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中国人民之间无与伦比的凝聚力以及取得的一项项伟大成就,这些成就即便放到现如今依旧让人叹为观止。
- 原创首发, 严禁搬运!搬运必究!
- [1] 奇迹!一条修建在悬崖绝壁上的“人工天河”;京报网.2024-03-06
- [2] 伟大工程 | 红旗渠;廊坊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023-03-25
- [3] 南京长江大桥为什么“难忘”;扬子晚报.2023-12-28
- [4] 纪念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5周年,在珍贵档案中回望一桥如何“飞架南北”;新华报业网.2023/12/28
- [5] 四川内江老沱江大桥正式试运行通车 过河有了新“走法”;封面新闻.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