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载体丰富,连接城市经脉与历史文脉。为了更深入地推动水文化建设,水务海洋系统积极整合资源,创新设计理念,不断提升水文化展示手段,丰富水文化展示载体,促进水文化由虚向实转换。
聚焦水文化与水工程深度融合,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联合各区水务部门推出“宣讲江河之畔水文化”专题,以视频宣讲形式展示本市黄浦江及苏州河堤防、全市海塘、市管泵闸设施建设管理特色亮点及水文化建设成果,持续促进重大水利设施管理水平和文化品位提升,打造水文化示范标杆,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对优美滨水空间的期盼。
一江一河
宣讲江河之畔水文化丨徐汇滨江
明永乐初年(1403年),朝廷任命户部尚书夏元吉南下治水。经多方论证,夏决定采用松江府生员叶宗行“掣淞入浏、分水入浦”的治浦方略,将一部分上游来水经夏驾浦入吴淞江、通浏河,成为一条汇入长江的水道,形成一条以“大黄浦为上游、范家浜为中段、南跄浦为下游”的新河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新河道因江水泛黄而逐渐闻名,加之沪语中“横”与“黄”发音相近,故而“横浦江”之名渐被“黄浦江”所取代。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蜿蜒曲折,浩瀚东去,滔滔不绝。翻开这部黄浦江从小溪成巨流的发育史,就是一部孕育上海、壮大上海、成就上海的历史。
在黄浦江的滋养下,徐汇滨江如同依偎在母亲怀抱中的孩子,与黄浦江共同成长,共同承载着黄浦江的故事与传奇,传承着浦江文明的精髓,讲述着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徐汇滨江,作为上海市徐汇区的标志性景点及关键城市更新项目,其地理位置北起日晖港,西邻龙吴路,东濒黄浦江,南达关港,整体占地面积达1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为9.4平方公里(外环内区域为7.4平方公里),拥有长达11.4公里的江岸线。
自2008年徐汇滨江启动了全面的更新与发展进程,更新历程始终秉持“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的核心理念,严守“贯通为先、以绿为主、确保安全、控制规模”四条底线,通过建立综合开发建设机制、形成高标准规划体系、联动市场构建共建共治联盟等措施,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已初步塑造出世界级滨水区、国际级文化艺术集聚区和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形成了“一港一谷一场一湾一心”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徐汇滨江内长达8.4公里的开放空间已被精心划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活动示范区、文化核心区、自然体验区以及生态休闲区,这些区域共同构成了徐汇滨江多元化、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沿江开放景观,成功吸引了龙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星美术馆等一批艺术及设计机构,通过“活化”老厂房的方式落户徐汇滨江。此外,群众自发组建的健身、舞蹈、跑步、攀岩、滑板等各类社团活动在此处集聚,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徐汇滨江现已成为新海派文化宣传的标志性区域,吸引了众多影视制作、广告拍摄及婚纱摄影项目的纷至沓来。徐汇滨江不仅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更让市民得以“步入其中,悠然休憩”,全维度饱览黄浦江畔的滨水风情。
徐汇在开放空间规划方面,采用分级设置防汛墙、抬高路面标高的策略,意图打造出一条可以驱车看江景的景观大道,还涵盖了贯穿南北的有轨电车、景观步道、休闲自行车道以及亲水平台。景观台巧妙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让游客可以近距离领略黄浦江的壮丽景色,也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活动空间。同时,引入了戛纳海岸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一条最长的“绿色景观长廊”,旨在促进水、绿、城三者的有机融合。一经建成,收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高度好评,并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第十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及“十佳水文化景点”,成功跃居上海市区最受欢迎的休闲活动胜地之一。
依托开阔的黄浦江,徐汇滨江段将紧密遵循“一江一河”的总体建设规划,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督管理服务职能,其防御标准将坚持贯彻生态堤防理念,着力构筑出“多元时尚、开放共享”的亲水堤防岸线。通过提升统筹能级、多点协同、统一“向水”,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卓越水岸。
信息来源:上海水务海洋
微信号 :shfxwxh
新浪微博 :@上海防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