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是我们从小耳熟能闻的优良传统。可不知从何时起,在伤者需要寻求帮助时,迎接她的只有乌压压的镜头和无限唏嘘。
救还是不救?成了每个人难以取舍的选择题,有人救完人获得鲜花与嘉奖,有人得到刺眼的目光和讹诈,有人得到的则是谩骂与羞辱。
2022年9月7日,一辆黑色宝马横冲直撞在湖南某高校内,它先是撞上一辆白色轿车,随即狠狠的撞向树干。
彼时是中午12点,校园内的学生正成群结伴往食堂赶去。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时,离得较远的学生反应迅速,及时躲避。
而几位女生由于距离失控车辆较近,不幸被撞倒在地,当场就失去了意识。
事发过后,有惊无险的学生们前往车祸现场,一些男同学合力将压在女生身上的大树挪开,而女生们则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
其中一位伤者穿的是裙子,这场车祸使她衣不蔽体,裸露在外。也许是现场情况混乱,有很多人并未发现这名女生身上的异样。
就在这时,一位迷彩服女孩发现这一情况后,她神色焦急的拨开人群,毫不犹豫的脱下身上的外套并递了过去。
然而,伤者裸露的地方太多,一件外套不能将其完全遮挡。她站在原地下意识想将身上的半截短袖给脱下。
可她随即环顾四周看到众人齐刷刷的目光,只好将手放下。此时她的内心陷入了无尽的煎熬,脱下衣服能帮助女孩,可这意味着她要暴露在大家面前。
犹豫再三后,她深吸一口气,毫不犹豫的将短袖脱下,露出了身上的美背(运动背心)。
这一刻,她在内心庆幸自己穿的幸好是美背,而不是普通内衣,否则她可能就无法维护那个女孩儿的体面了。
这位迷彩服女孩的善意之举感动了现场很多人,有人把这一幕传到网上,本以为会迎来夸赞,谁知评论区里满是恶意嘲讽:
“脱一件外套还不够用吗?为什么也要把短袖脱掉?”
“没必要脱里面那件吧,周围那么多人问谁要都会给的。”
“确定不是来秀身材的吗?”
“她把两件衣服脱掉是为了什么?她什么心思我都懂!”
类似言论在评论区数不胜数,远在千里的他们仅用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轻易毁掉了她的初衷与善良。
迷彩服女孩短袖里面是运动背心,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只要那些谴责她的人到健身房和公园去溜达一圈,就能发现原来不是只有她一人在穿运动背心。
这件外套在女孩身上仅仅用于蔽体,但在那位伤者身上却是体面和尊严,她不想让另一个女孩的照片被传到网上到处都是,难道这也是错的吗?
他们只知道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评别人,自己躲在屏幕后面口嗨,着实是印证了一句话:“我天生赤裸,变态的是你。”
自己在救人那一刻,没来得及想太多,为何事后却被众人恶语相向?“做好事等于被讹”好像变成人们在施救前的定向思维。
前两天偶然刷到一个视频,年轻小伙不惧危险跳入水中救人,当时情况紧急,再加上女生溺水已经过去了一分多钟。
许是因为救人心切,他当即为女生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幸好得救及时再加上小伙专业的心肺复苏手法,被救女生很快就吐出了胃里的河水,逐渐恢复意识。
“男子勇救落水女子”这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人好事,当事人没意见、围观群众没意见,一些网友却在网上急得跳脚:
“她都醒了还需要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吗?”
“人工呼吸是不需要嘴对嘴的,你这不是非礼人家是什么?”
“我怎么感觉是故意拍段子的?”
流言蜚语是一把不见血的利刃,它狠狠地扎进救人者的心里,使他们心灰意冷。眼看一位好人即将被寒了心,另一波力挺他的正义人士纷纷发声:
“我反复观看视频,虽然他急救措施有些不规范,但女子通过人工呼吸急救后,吐了一大口水,这是人工呼吸后体内气压增加的连锁反应。”
“人多嘴杂,说占女子便宜的人本身就心怀歹意。他救人乃救义勇为,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大家的赞赏!”
“吐了第一次还继续做人工呼吸的是真英雄!”
看到有人落水,救人是情分,不救是本分。如果叫嚣的人在现场,他们会是救人者还是围观者呢?我想可能是后者。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将溺水者救上岸以后,必须先检查他口鼻是否有脏物。其次是人工呼吸,让他能呼吸到氧气。
而最重要的胸腔挤压(心肺复苏),可以把溺水者呼吸道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排出到体外。
看完这些步骤后,难道他们还觉得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是无用功?人家做了你不敢做也不会做的举动,为什么从你口中说出的却是粗鄙的行为?
如果非要说这名男子做错了什么,那可能是他救人的一幕刚好被拍下,而你们刚好又刷到了那条视频吧。
«○●—【女孩悬于电梯】—●○»
2022年9月底,“上海小女孩悬吊电梯”事件登上热搜,该视频一经发布,有人欢喜有人质疑。
小女孩双手紧紧扒住电梯扶手,身体跟随扶梯上升悬在半空中,后被卡在扶梯与玻璃中的夹缝处,本能的恐惧让她忍不住呼唤父母,嚎啕大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两名男子赶忙拽住小女孩的手,合力将她拖拽上来,女孩回到地面后,他们立刻就松开了手,并未再做出任何越界的行为。
然而,在评论区怒刷存在感的部分网友喷他“揩”小女孩的油,甚至还说他走路慢慢悠悠的,根本就没有一点危机意识感。
对此,被网暴的丁先生在看完评论后不免心寒,他委屈的向大家解释道:
“我的手托到小女孩的屁股,的确是我的错,但那时候情况紧急,万一她不小心掉下去,我真的会自责一辈子。”
有许多深明大义的网友看到后,怒怼那些心思不正的人:
“抱小孩的都知道,屁股才是最好的支撑点,别看到啥就在那里喷,下次遇到紧急情况立马冲上去救人才是真本事。”
“兴许我头脑简单,我只看到了救人,手放在哪里,我没有看到。”
是啊,他原本只是一个经过的路人,在看到小女孩有难,第一时间冲上前去救人,并非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而是善意本心的下意识反应。
为了防止女孩的坠落,像拉拽和托举等保护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每一位救人者在救人之前再三犹豫,担心自己会被网暴,那世界上可能就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了。
对受害者满是苛责,对施害者百般找补;对科学家吹毛求疵,对流量明星无限纵容;对行善者恶语伤人,对行恶者释放同情。相关部门真的要好好整治一下大环境里的闲言碎语,别让它成了一把伤人于无形的利刃。
前段时间,上海金山区某小区内发生了惊险的一幕,一个4岁女孩死死地抓住6楼窗台,摇摇欲坠。
身在1楼,正准备去上班的袁攀攀看到女孩悬挂在外后,便心急如焚的赶到5楼试图施救。
此时,在女孩家正下方居住的老人家晃晃悠悠的爬到窗外,尝试能否将她救下,可两人之间始终有一米距离,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回到窗户内。
眼看小女孩哭闹的越来越狠,隐隐有要往下掉的趋势,袁攀攀接过热心邻居递过来的蓝色塑料凳,放在斜坡窗沿上,义无反顾的踩了上去,底下几位邻居则扶着袁攀攀的腿,眼中满是焦急和担忧。
袁攀攀双手抓住栏杆,轻声安慰女孩不要害怕,与此同时,他右手抓住女孩的双腿,小心翼翼地将她抱在怀中。
直到把女孩抱到窗户内,众人心里悬着的那块大石头才终于落了地。当他们检查完小女孩身上是否有其他伤势后,这才想起要感谢袁攀攀。
然而,这位见义勇为之士早已悄然离去,做好事不留名说的正是他这样的好心人,不过,现场也有人认出他正是住在3楼的袁攀攀。
当天晚上,袁攀攀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里赶去,还未到家楼下,便远远的就看见被救女孩与其父母捧着锦旗在外面等待。
早上那起有惊无险的“小插曲”让袁攀攀心有余悸,毕竟他也是一名2岁孩子的父亲,最看不得孩子发生什么意外。
袁攀攀在救孩子之前也做足了准备,首先他的工作与高空作业有关,其次他经常抱孩子,他确信自己能安全无误的将女孩抱下来,这才敢去救人的。
“我不过是做了一件谁看到都会去做的事情,如果下次再遇到的话,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帮忙!
袁攀攀将安危置身事外的英勇之举,不但拯救了一条生命,更是拯救了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他的帮助,世上将多出一对苦命夫妇。
看到这里,原以为评论区又要像以前那样恶意满满,但令人欣慰的是,这次的评论区多数是积极的正能量。
“中国还是好人多,感谢那些为了他人无私奉献的人。”
“小伙子爬楼梯的样子真的很帅,为拯救一个家庭的你点赞,好人一生平安!”
“以前只在电视剧见过这样的救人戏码,没有防护,不吊威亚,原来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超级英雄!”
“远亲不如近邻,为这位见义勇为的帅哥点赞!”
如果每个人都去计较得失及其中的利弊关系,而不是熟于心中的公明大义,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种“寒蝉效应”。
«○●—【小结】—●○»
近几年来,网上的爱心摆拍事件越来越多,这导致人们对此见怪不怪,即便这件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人们会下意识去怀疑其中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所有善心都不应该被质疑,哪怕它本质上是一个剧本,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网红”帮助了那些需要获得帮助的人。
我们在对待别人前能够将心比心,不吝啬自己的爱心,自觉传递出正能量,或许就不会让那些“热心肠”心寒。
我们自发去守护每一份善意,就是帮助更多弱小的人,守护着这个世界所带来的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为每一个见义勇为的好心人发声,就是帮未来某一天的自己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