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关角隧道铺设铁轨场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车经过关角隧道。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关角在藏语中意为“登天的梯”,比喻海拔高、极难行走。关角山就像一座天然屏障,横亘在天峻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之间,这里常年缺氧、环境恶劣,年平均气温只有0℃,青藏铁路关角隧道正位于此处。

1958年老关角隧道开建,2014年新关角隧道开通。2024年12月28日,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迎来通车十周年。66年来,关角山上变化的是新旧线路和一代代养护人,不变的是责任、坚守和初心。

老关角隧道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境内,海拔3600米,全长4.01公里,由于受当时艰苦自然环境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工程建设几度停工,至1982年隧道正式通车,前后跨度25年,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也是当时青藏高原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和奇迹。

这条隧道的艰难建设历程,成为了老铁道兵铭刻心中的记忆。年近古稀的张生林退休前是青藏铁路德令哈工务段老关角隧道的一名养路工人。在近40年的岁月里,这条隧道和张生林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74年,铁道兵第十师在西宁至格尔木区间修建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当时在铁十师47团2营服役的张生林和战友们奉命在关角山上打通一条长4公里的隧道。

关角山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常有透水、落石等灾害。那时,铁道兵施工设备十分简陋,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施工机械。挖隧道靠的是风枪、铁锹、推车,基本是人力施工。漫长的战线、简陋的设备、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这是一场足以使鬼泣神哭、天感地动的大会战。一次突发隧道塌方,张生林和上百名战友被困14个小时才获救。

经过铁道兵1000多个日夜的奋斗,1977年8月15日,铺轨列车顺利通过关角隧道,写下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恢宏、最悲壮的一页。为了这条隧道,50多名铁道兵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雪域关角。

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张生林转业到青海地方铁路部门工作。到2003年,按相关政策,张生林已经可以退休回家了,可他却向领导提出了回到关角隧道,担任养路工的请求。2004年,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关角隧道,又默默坚守了10个春秋。

老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段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关角山展线也叫“灯泡线”,是老关角隧道的一大特点,原来火车经过“灯泡形”的关角山展线盘山而行,从起点天棚到终点察汗诺,直线距离只有30多公里,但展线长度达76公里。

“小时候乘坐火车,火车进入关角隧道后声音特别大,隧道里的风灌进车厢,人多也感觉不到暖和,到站后鼻子都是黑乎乎的。”52岁的乌兰县枸杞种植户熊东亮回忆道。

随着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出物资运量逐年增长,由于关角隧道是单线单洞隧道,列车需盘山行驶2个小时才能通过,关角隧道日益成为制约运能的瓶颈。

2007年11月,新关角隧道开工建设,隧道全长32.690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位于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青藏铁路天棚站至察汗诺站之间,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二线的重难点工程,也是控制性工程。

2014年12月28日,新关角隧道历时7年终于建成通车,列车运行时速达到160公里,经由新关角隧道穿越关角山的时间由过去的2小时缩短为现在的20分钟,大大提升了青藏铁路的运输效率。

“现在和过去没法比,32.690公里的新关角隧道只用了7年时间,而4.01公里的老关角隧道用了整整25年。以前火车在隧道里时速最高只有15公里,现在时速是160公里,老旧的火车也换成了现代的复兴号动车组,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生林说。

老关角隧道已经于2014年12月28日停止使用,新关角隧道还在继续着它的下一个十年使命。雪域长歌,天路悠悠;汽笛声声,忠心耿耿。一代又一代关角守护人一直守在雪域关角,从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