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时隔两年多,我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这次是因为在邻省出差,提前完成了合同,便决定绕道回去看看。

驱车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熟悉的景色渐渐映入眼帘。远处的青山依旧,但路边的庄稼地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荒芜的土地。转过一个弯,我的心突然一紧,那是我们家族的三栋房子,此时正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周围杂草疯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停好车,我站在原地发了会呆。记得小时候,这里可是方圆几里最热闹的地方。我们家族有四个兄弟,除了在县城的二叔,大伯、我父亲和三叔都住在老家。

那时候,我们这些堂兄弟姐妹都在爷爷建的老屋里长大,每天嬉戏打闹,其乐融融。

推开生锈的铁门,杂草已经长到了膝盖,我小心翼翼地往里走。父母这两年因为年纪大了,很少回来住,房子明显失修,红砖外墙已经斑驳,混凝土台阶也开始剥落。

站在院子里,往事涌上心头。记得小时候分家时,按照当地传统,大伯分得东厢房,三叔分得西厢房,父亲分得堂屋和倒厢房。二叔因为在县城有工作,就放弃了分房,选择在县城安家。

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我们这个小山村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大伯做木材生意发了财,率先拆掉了老屋的东厢,建起了两层小楼。没过多久,三叔靠养猪和开小卖部也赚了钱,也把西厢拆了重建。

那时候,我对建筑一窍不通,但也知道房子要留"滴水"。可大伯和三叔建房时都没给父亲留,每逢下雨天,水就顺着他们的房檐往我们家墙上浇,墙皮都泡烂了。

父亲为这事没少找他们理论,但两个叔叔总是推脱说等以后再处理。父亲是个老实人,不愿意和兄弟闹得太僵,只能暗自生气。母亲常在晚上叹气,说现在钱难赚,我们家孩子又多,建房的事只能往后推。

直到1994年,我上了高中,大哥也参加工作了,家里的负担稍微轻了些,父母才下定决心要建新房。那年春节,父亲找来了村里最有经验的泥瓦匠,设计了一个两进两层的房子,还特意加了楼梯间。

可是当图纸画好后,问题就来了。那天下午,我正在院子里写作业,就看见大伯和三叔匆匆走进来。他们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大伯手里还拿着一张破旧的分家文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二,你要建新房子的事我们都听说了。"大伯开门见山地说,"但是有件事必须先说清楚。按照当年分家时的约定,我们各家建新房时都要互相留路,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

三叔也跟着说:"就是,我那养猪场现在一天要进出好几趟,推车送饲料都得有个通道。你建房子必须给我们留路。"

父亲正在屋里看图纸,听到这话愣了一下,随即走出来说:"大哥,三弟,你们这话从何说起?当初分家的时候,根本没提过这事啊。"

02

大伯拍着手里的分家文书说:"这上面写着呢,各家建房要互相体谅。你自己看看。"

父亲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脸色逐渐变得难看:"体谅是写了,但具体留路的事一个字都没提。再说了,当初你们建房子的时候,连个滴水都不给我留,害得我们家墙皮都泡烂了,现在反倒来跟我讲规矩?"

三叔听到这话就不乐意了:"那不一样,滴水是小事,又不影响出入。没路的话,我这猪场还怎么做?"

"就是,"大伯也说,"我是长子,要面子的。现在村里人都知道我家住在最里面,要是连个正经出入的路都没有,传出去多难听?"

父亲气得声音都发抖了:"你们讲面子,我就不要面子了?当初我家墙皮泡烂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替我想想面子?分明是欺负我老实!"

眼看着争执越来越激烈,母亲赶紧出来劝:"有什么话好好说,别吵了。"

可三叔这时已经上了头,指着父亲的鼻子就骂:"你什么意思?说我们欺负你?要不是看在兄弟份上,我早就..."说着,一把推向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