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茗山长老 讲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無大行普贤菩萨

为什么称之为“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呢?

经中叙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礼了五十五位大善知识。每一善知识,各得一解脱法门。各位善知识各以其所得解脱法门,开示善财。各解脱法门中,有胜热婆罗门之火海刀山,无厌足王之治理罪犯,以及最后弥勒弹指,楼阁门开,善财童子身入其中,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又有阿僧祇宫殿,以阿僧祇宝为地;阿僧祇门阀、窗牖、阶陛、栏楯、道路,皆是七宝所成。这些境界,超越人间常情,非凡夫所能知,故称为“不思议”。唯有断除贪瞋痴,去除二种执缚之菩萨,才能有此妙用,故称“解脱境界”。“解脱境界”是所证,而能证此解脱境界之因,就是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所以,《华严经》的最后一品,殿之以“普贤行愿”,以十大愿王为入解脱境界之方便,因而名为《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解脱:含义是断尽烦恼,成就佛道。 十大行愿就是脱苦之道、成佛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那么,学习这一品经文,修行普贤十大行愿,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一部《华严经》的中心思想是“三界所有,唯是一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亦即“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偈所含之义和“依于一心,能生十界”。这样一个佛门最重要的根本理论——阐明法界诸法,同等一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的理论,一定要与普贤行愿的实践相结合。也就是“三界唯心”的根本教义,要通过普贤十大行愿,修行实践,才能获得解脱,才能最终入佛境界,即达于清净法界

一部《华严》的最后一品,即是讲善财童子证入清净法界(也即入佛境界)的始末。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下面就分别详细述说十种广大行愿。这十种广大行愿,便是成就如来功德的法门

《华严》是经中之王,而普贤十大行愿,在全经之末,昭示如来功德,正是全经的高潮,是全经的点睛之笔。可见它在整个大乘佛法中的地位了。

未完待续

-FIN-

来源 | 《茗山长老讲经集》

责编 | 妙 性

篆刻 | 少 音

编辑 | 持 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