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全称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它可不是单一的某个卫星系统,而是涵盖了像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 GLONASS、欧洲的 GALILEO 以及咱们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在内的一个 “大家族”,甚至还包括相关的增强系统,如美国的 WAAS、欧洲的 EGNOS 和日本的 MSAS 等,是个名副其实的多系统、多层面、多模式的复杂组合系统。
其基本原理通俗来讲,就是利用卫星和地面接收机之间的 “互动” 来确定位置。咱们地球上方运行着多颗 GNSS 卫星,它们时刻向外发送信号,这些信号里包含了卫星自身的位置信息以及精确的时间数据。地面上的接收机呢,就像一个敏锐的 “倾听者”,同时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然后通过测量信号从卫星传播到接收机所花费的时间,再结合光速,就能算出接收机与每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了这些距离数据,再依据三角测量原理,接收机就能精准确定自己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啦,也就是经度、纬度和高度。打个比方,这就好比在浩瀚宇宙中有多个灯塔(卫星)向地面发光,地面上的人(接收机)通过观测不同灯塔光线到达自己的时间差,进而推算出自己所处的方位。
当把 GNSS 技术应用到监测地表位移上时,它就摇身一变,成了守护地表安全的 “卫士”。在需要监测的区域,比如山体、大坝、建筑物地基等关键地点,安装上 GNSS 接收机。这些接收机持续接收卫星信号,不间断地计算自身位置。一旦地表发生哪怕极其微小的位移变化,接收机所测得的位置数据就会跟着改变。将这些实时变化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经过专业软件的深度剖析,就能清晰知晓地表位移的方向、速率等关键信息,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安全评估等提供最为可靠的依据,堪称我们了解大地 “一举一动” 的得力助手。
GNSS 表面位移监测系统最为人称道的本事之一,就是它那令人惊叹的高精度。在测量精度上,它能够达到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经过大量实践验证的。像在对山体滑坡的监测中,山体表面哪怕只是极其细微的变形,系统都能敏锐捕捉到。与传统的测量方式,如水准仪、全站仪等相比,那优势可就太明显了。传统水准仪受地形起伏影响大,长距离测量时精度下降明显,全站仪在复杂环境下,光线遮挡、通视条件不佳等问题都会严重干扰测量精度。而 GNSS 系统凭借卫星定位,不受地形地貌限制,只要能接收到卫星信号,就能稳定输出高精度数据,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结构安全监测等领域提供最为精准的位移信息,让潜在风险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