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9岁的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毛泽东在这所学校一共上了半年的学,留下了一篇题为《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作文仅仅六百字,但是老师读完之后却留下了足足一百五十个字的批语,更是在批语中直呼毛泽东“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

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出的思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还要从毛泽东走出乡关开始说起。

1910年秋,毛泽东的父亲在亲戚们的劝说下,终于答应了毛泽东前往新式学堂读书的请求。从这一刻开始,毛泽东走出了韶山,来到了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

临行前,他在父亲每天都会看的账簿里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年仅17岁的毛泽东心中,已经怀抱着济世救民的雄心壮志了。

毛泽东就读的新式学堂叫作东山小学堂,在湘乡县城附近的东台山下。在这里,毛泽东除了能学到旧式私塾教授的“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也能学到自然科学、地理、英语等新的学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山小学堂旧址

由于一直身处闭塞的农村之中,直到来到这里,他才知道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已经死了,新皇帝宣统也已经在朝两年了。

当时的毛泽东思想尚处于启蒙阶段,他所接受的还是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派思想,认为皇帝和大多数的官吏并不是无药可救的,只需要有能人贤达来加以辅佐,就可以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

毛泽东特别喜欢梁启超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常常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普通农民的怜悯,这种情感令毛泽东这位从农村中走出来的青年产生了无尽的共鸣。因此,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了毛泽东当时最为崇拜的人物。

然而这时的中国,早就和戊戌变法时的中国截然不同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已经到了不堪改造的地步,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取代了以梁启超和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革命派的首要目的就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但是他们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与各党会合作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上面,并没有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革命派所刊印的报纸、杂志在内地受到了清政府的封杀。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期间,发行的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新民丛报》却在国内风靡一时。

湖南又是全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长沙的时务学堂就曾由梁启超担任主讲,毛泽东便顺理成章地接受了维新派所主导的政治启蒙。

由于《新民丛报》在1907年时就已经停刊,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时所阅读的是他的表哥文詠昌借给他的合订本。这本书令他爱不释手,将上面的文章读了又读,基本每一篇文章都能够背出来。

毛泽东读书一直有写批注的习惯,在这本书上,毛泽东就留下了他关于政治意见最早的文字。

他在第四号上的《新民说》第六节“论国家思想”处,留下了这样的批语:“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有毛泽东批注的《新民丛报》

从这段文字足以看出,虽然毛泽东的思想尚在启蒙,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见地,特别是对君主立宪和封建专制的解读可谓是一针见血。

毛泽东从小接受的都是孔孟之道,他一直以来也对这一套比较赞同,但是走出乡关之后,他的思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不得不说都是梁启超的功劳。

梁启超的《新民说》在寻求社会改革方面的思想还是非常先进的,他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心理研究地非常透彻,主张要从“变化民质”开始改革。

这个思想,为五四时期主张改造国民性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对毛泽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他后来创建新民学会,其中“新民”二字,就是取自梁启超的《新民说》,足见对毛泽东影响之大。

除了思想上的启蒙,毛泽东也开始注意起中国以外的事情。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东山小学堂的教员大多都在日本留过学,从这些教员的口中,毛泽东了解到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崛起而非常羡慕。

他的同学萧子暲(即后来的著名诗人萧三)曾借给他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毛泽东被书中拿破仑、林肯、华盛顿等人的事迹深深地吸引,让他立志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物。

毛泽东在还书时对萧子暲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

1911年春天,毛泽东的老师贺岚冈应聘前往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任教。由于毛泽东的成绩优异又刻苦好学,贺老师也将毛泽东一起带上了。他们一起坐轮船前往长沙,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乘坐具有现代工业气息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第一次来到长沙。

毛泽东并没有令恩师失望,他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湘乡驻省中学。

此时的中国已经来到了辛亥革命的前夜,湖南作为革命活动非常活跃的地方,有大量的革命党人活动。而长沙又是湖南的省城,在这里随处可见反清反封建的宣传。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是在乡下完全体会不到的社会气氛。18岁的毛泽东眼界一下子被打开了,他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当时他第一次读到了革命派的刊物《民立报》,一大堆新颖的革命言论使他热血沸腾。

1911年4月27日,黄兴在广州黄花岗起义。当这个新闻传到长沙,学界、革命界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毛泽东也早就跃跃欲试了!

有一天,毛泽东在学校的墙上贴上了自己撰写的一篇文章,这是他第一次公开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

他表示完全支持革命党人推翻满清政府,并且对民国非常憧憬。更是提出了孙中山为大总统、康有为为内阁总理、梁启超为外交部长的民国领导班子。

18岁的毛泽东当时并不知道,他的这一构想太过幼稚,他连孙中山和康有为、梁启超之间的政治分歧都没有想清楚。不过,这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政治上走出的第一步,也是他思想启蒙时代必不可少的一步!

为了表达对革命的支持以及与满清政府的决裂,刚刚进入湘乡驻省中学没多久的毛泽东就在学校里带头剪起了辫子。毛泽东雷厉风行的行事态度在这件事上表露得淋漓尽致,他不光自己剪,还带着一些积极分子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将十几个答应剪辫子却没有剪的学生的辫子都给剪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北的满清政府被新成立的军政府所取代,他们派人来到长沙要求湖南的革命党人立即响应。

与此同时,来自湖北的代表们还在长沙各地举行演讲,有一位代表来到毛泽东就读的学校向学生们介绍武昌起义的情况。毛泽东对于这次激动人心的演讲记忆深刻,他在二十年后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景:“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支持他的主张,强烈抨击清廷,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建立民国。

毛泽东的一腔热血彻底被点燃,他决定投笔从戎,北上武汉参加革命军。就当他和朋友们收拾好行囊,整装待发的时候,长沙的革命党人也发动了武装起义,成立了湖南军政府。毛泽东当即加入了长沙革命军,但是他并没有加入学生军,而是投入了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革命军开赴前线与清军作战

毛泽东当兵期间,每个月的军饷是七块大洋,大多数钱都被他用来买了报纸和书籍。平时,他除了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就是埋头苦读,认真研究时事政治。

就是在当兵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主义”这个词。这个词是他在《湘汉新闻》的文章中读到的,讲的是社会改良主义,这个引起了毛泽东极大的兴趣。他兴奋地和身边的战友讨论,还写信给朋友介绍,但是收到的回应却很冷淡。

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被推翻。民国成立,然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了,毛泽东也觉得自己参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又开始重新考虑起自己的前程。在当了半年的兵之后,他决定退出军队继续读书。

最终,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成为了他的下一站,但是学校的刻板校规令他不自在,有限的课程也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

在阅读完柳潜借给他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之后,他更感到知识之无穷无尽,愈发觉得在校学习远不如自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旧址

于是,这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学校的才子,入校学习不到半年就毅然选择了退学。

在这所学校虽然只度过了半年的时光,毛泽东却给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所写的仅仅六百字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这篇文章开篇便说:“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

文章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基础,提出要取信于民、开放民智就必须依法治国,说:“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的好坏直接关系国民是否幸福,将商鞅变法誉为“我国从未有之大政策”,将商鞅称赞为“伟大之政治家”。

这篇文章以商鞅变法为例讲出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令毛泽东的老师大加赞赏,足足写下一百五十个字的批语。

称赞这篇文章“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称赞毛泽东“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鞅徙木立信论》手稿

毛泽东退学之后,给自己制定了庞大的自学计划。他不惜每天步行三公里,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毛泽东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而西方十八、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著作,成为了给予他成长的最大营养。

学校中没法系统教授给他的知识,在这里他孜孜不倦地汲取。从卢梭的《民约论》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从亚当·斯密的《原富》到孟德斯鸠的《法意》,从赫胥黎的《天演论》到斯宾塞的《群学肆言》,他一一阅读,反复咀嚼。

在图书馆里挂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每当他从那张地图下走过,他都会思考,世界原来这么大,中国也不过就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而湘潭县更是在地图上看都看不到。

半年的时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让他系统性地完成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也让他完成了一次对世界格局的思考。

后来,他将这段经历评价为“极有价值

直到父亲不再支持他的自学,拒绝继续供给费用,毛泽东决定走出图书馆,用他的学识去改变这个世界!这时,他还未满二十周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