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故事。说东汉时,有两名官吏,一名叫倪寻,一名叫李延,好巧不巧,两人同时都出现了头疼发热的情况。这在常人看来,既然两个人的症状一样,那吃一样的药,也就都能无恙了。于是,两人相约去请当时的名医华佗给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见到华佗后,倪寻详细说了自己的病状,一旁的李延附和说,自己的症状和倪寻描述的一样。华佗摆了摆手,让两人分别坐下,然后仔细观察两人的面相、舌象,又替两人诊了脉,这才拿出纸笔,写下两张药方,递给两人。两人收好药方,拜谢过华佗,就准备一道去药房抓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到两人到了药房,将各自药方交与掌柜,这才从掌柜口中听出些异样——两人的药方并不一样。问过掌柜,掌柜说,这一方是泻药,一方是解表发散药。两人面面相觑,决定捡好药后,返回去向华佗请教,看是不是华佗给弄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边,华佗见两人提了药折返了回来,心中大概猜到了两人来由,于是,两人刚进门,还未开口,华佗就先发话了:“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两人听了十分信服,异口同声地说:“华佗真乃神人也。”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经常能在涉及中医的话题或书籍中听到、看到“辨证论治,却不知辨证论治究竟是什么含义。通过上面这则小故事,我们其实就能理解,病证虽一,但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故采用不一样的治疗方式,这就是辨证论治,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症下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辩证论治和中医师承有什么关系呢?

从字面上看,我们就能知道,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辨证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所以,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它体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是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是不是已经发现些许端倪了?中医四诊、临床实践等,正是我们中医师承要学习的内容,更是中医师承相较于其它中医学习方式的优势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方面,四诊强调医师的感知力,而感知力的培养需要导师本身具备精准的感知力,以及具备将这种感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显然,专业素养更全面、临床经验更丰富的中医师承导师,更容易满足这些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方面,中医师承往往以一对一或一对少的教学模式开展,这就意味着我们中医师承学员将有更多跟师出诊、临床实践的机会,从而提升我们临床实践的能力,为我们辨证论治夯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悬壶教育从培养更多中医药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积极推广中医师承学习方式,为中医师承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此,悬壶教育欢迎广大热爱中医的朋友前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