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洗烫修补的衣服超十万件(引题)
她的店大学生一届传一届(主题)
钱江晚报记者 章卉 文/摄
紧贴余杭塘河的仓前老街西头有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故居;东头则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题的“四无粮仓陈列馆”。
如今,作为余杭区梦想小镇的创业大街,伴随着年轻人的涌入,仓前老街也迎来一场巨变。咖啡店、茶室、书店……这条街上年轻人喜欢的小店应有尽有,但被大家口口相传最多的是开了30年的“惠建洗烫店”。
2024年12月31日,接连有人来改裤脚、补衣服,还有好几个来洗衣服的老客人。店主沈惠建一鼓作气全部改好,她说“不拖到2025年”。
过年不涨价,最贵不过50元
客人舍不得她转让店铺
冬季是洗烫店最忙的时节,店里挂满了厚重的冬装。沈惠建背对着门踩缝纫机,只有轻微的齿轮响。
店里的洗烫设备看着很新。沈惠建说,原本把临街店面租给了奶茶店,洗烫店想转手不做了,但客人们舍不得她,还是会把衣服送过来。盛情难却,她也愿意继续做,就把家里的备用设备搬来了。
沈阿姨收衣服,从不挑三拣四,“我只负责把衣服弄干净就行。”偶尔也会遇到客人说哪里没洗干净,她也不争辩,拿回来检查重新洗烫,直到客人满意为止。
再难洗的貂毛,她也会接下来,“我有很多微信群,遇到难题可以问比我技术好的,有好设备、洗衣液我也都会去找来。”
她这里价格也实惠,洗一件短款羽绒衣35元,最贵的也不超过50元一件。即便是过年期间,她也不涨价,因此有客人会特意从市区赶过来。
儿子7岁那年,沈惠建去杭州主城区学习了洗烫技术。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她都62岁了。
技术好还热心肠
她经手的衣物超10万件
除了有好技术,沈惠建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为村里一位肢体残疾的低保户魏大伯洗烫了三四年衣服,每次只象征性地收一两块钱,直到大伯2022年底去世。
她还是便民服务志愿者。2021年至今,沈惠建免费为市民服务45次,服务人次超1000人。
这些年,沈惠建感觉店里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是看了社交网站的推荐寻过来的。她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忙,也不会缝缝补补,爸妈又不在身边,自己就帮他们烫烫衣服、修修裤脚。
她记得,有女大学生会把小店地址、电话一届届传递给师妹们,“有一段时间,因为手机信号不好,孩子们找不到我,比我还急。”
凭着好手艺和诚信经营,“惠建洗烫店”远近闻名,经她手的衣物超过10万件。
沈建惠说,到2025年3月1日,她的小店就开了整整31个年头了,“大家需要我,店就继续开下去。”
来源:钱江晚报